目前分類:●臺灣銀行券(一)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天(2021年6月10日),好友郭育宗先生在臉書社團 ─ 「老照片交流道」發表一篇短文(附圖一),現將全部內容複製如下:「老一輩的幣鈔收藏家會把藏品拍照留念洗出來,本人去年有幸在拍賣購得乙批黑白老照片,感覺頗有趣味,圖片這些是局部。」
郭育宗先生這批珍罕幣鈔黑白老照片,係標購自《蟠龍網路及通訊拍賣目錄》第59期(2020年12月28日截標)第8422項。
依該期拍賣目錄第108頁所述,這些黑白照片是「源自黃志毅」。
郭先生的短文裡另附有一張銀券壹圓舊照片(附圖二),但字軌票號都不甚清楚。
196767920_3028210940746030_3815113437458196956_n.jpg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kgfSBN

附圖一:繪葉書上的檳榔樹。

「附圖一」這張繪葉書(日文的風景明信片)裡一棵棵高聳直立的植物,就是臺灣中南部常見的檳榔樹。
「檳榔樹」在臺灣民間又俗稱「青仔欉」。
在臺灣早期也有一張鼎鼎有名的「百圓大鈔」,民間或幣鈔收藏界一般也習以「青仔欉」做為代稱(正式名稱是「臺灣銀行券昭和甲券壹佰圓」)。
這張發行於1937年(昭和12年)3月20日,俗稱「青仔欉」的「百圓大鈔」(附圖二)之所以得名,乃在於鈔券背面印有兩株青蔥翠綠的檳榔樹(附圖三)。

/tmp/phpsD5igH

附圖二:自藏臺灣銀行券昭和甲券壹百圓(俗稱「青仔欉」)正面。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日本「環球拍賣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17次拍賣會(auction world),自 2019年7月20日起至 22日止,在東京展開為期三天的公開拍賣。
拍賣方式是採現場和網路同步競拍,首日(7月20日)上午的第一場拍賣專題是「日本的錢幣和紙幣」(Lot 1 ~ Lot 272) 。
第二場拍賣自7月20日中午12時(日本時間)開始,拍賣專題是「亞洲‧非洲‧大洋洲 (包括中國)的錢幣和紙幣」(Lot 1001 ~ Lot 1523) 。
第二場這部分較為臺灣藏家關注的高檔臺灣系列紙幣,當中計有兩張「臺灣銀行福州支店番銀壹圓見本」、「銀券壹圓正票」(B號 六八六壹八參)、「銀券拾圓正票」(A號 六壹壹O七七)、「武尊千圓券正票」(記號 7 296680 )、「臺灣銀行券千圓未發行紙幣」(背面新高山)、「臺灣銀行漢口通用壹圓正票」(No 031085)、「臺灣銀行上海通用壹圓見本」(No 000000)、「臺灣銀行廣東通用銀毫拾圓見本」。
此批早期臺灣系列紙幣珍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票號A號六壹壹O七七的這張「銀券拾圓正票」(鈔券正面與背面參見附圖一與附圖二)。

65485805_709779242785617_1020925258246389760_n

附圖一:銀券拾圓正面。  

 

65671582_443216793170219_9011262409767124992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11月,和好友臺中謝錫煌先生合力編著出版個人有關臺灣紙幣研究的第二本專書 ─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
出書前,承蒙臺北鈔友吳先生熱心傳來一張約96新的高品相『銀券壹圓』紙鈔之彩色圖檔(鈔券正面參見附圖一‧鈔券背面參見附圖二)提供給我參考與登錄。
『銀券壹圓』發行於西元1899年(明治32年‧清光緒25年)9月29日距今將近120年,是「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在臺正式發行的第一種紙幣。
『銀券壹圓』至今確定已發行有A記號、B記號、C記號、D記號、E記號共計五組 。
這三十幾年來,經多方搜尋、個人親見與各地鈔友熱心提供的『銀券壹圓』票號至今已登錄有34張。
這張記號與票號為「C號壹六壹三八四」的高品相『銀券壹圓』紙鈔,依吳先生所述是他自網路搜尋而得,原票可能還在日本。
這可能也是除「見本」外,至今所見品相最好的一張『銀券壹圓』正票。
現PO上這張珍罕的『銀券壹圓』紙鈔之正面、背面與大家分享共賞,另再附上手中現已登錄共34張『銀券壹圓』的記號與票號,供鈔友們參考研究。

56608910_2374471702786627_1005972144921772032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銀行券中背面有「金鵄」圖案的五種紙幣版式:
1. 昭和乙券五圓棕花(發行日期:1944年7月1日)。
2. 昭和乙券拾圓二次(發行日期:1944年7月1日)。
3. 現地刷拾圓三次(發行日期:1945年2月1日)。
4. 現地刷拾圓四次(發行日期:1945年7月25日)。
5. 現地刷百圓(發行日期:1945年8月20日)。

17反

昭和乙券五圓棕花背面(發行日期:1944年7月1日)。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專語文組同班同學簡校長最近幾天(2018.5.14~2018.5.19)到「黑部‧立山」旅遊,行程中另安排到素有日本三大名園之一 的金澤市「兼六園」遊覽。
簡校長在「兼六園」裡拍了幾張照片,並在今天(5月17日) PO到其個人臉書與大家分享。
相片中的佳景美不勝收,但最吸引我注意的卻是一張「日本武尊」的銅像照。

32679806_2142396192660847_199164011541954560_n32767657_2142592302641236_216347295224954880_n

「兼六園」裡的日本武尊銅像(翻拍自網路)。

以「日本武尊」銅像為主題的「明治紀念碑」,是為了悼念日本歷史最後一場內戰 ─ 西南戰爭(1877年2月至10月)中戰死之當地軍人,所建的一座慰靈地標。
此座「日本武尊」銅像高五公尺半,始建於1880年(明治13年),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歷史上「第一座」也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名人銅像。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銀券壹圓」發行於西元 1899年 (明治 32年‧清光緒25年) 9月29日,此券是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委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在臺正式發行的第一種紙幣,也是「臺灣貨幣史」上,由印刷機器印製的第一枚「西式」鈔票,發行至今 (2017年 11月),亦已屆滿 118年。
此次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的「點紙成金 ─ 古文書與臺灣貨幣展」(展覽地點:鄭成功文物館),紙幣部分除「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編號:懷字第壹仟肆百零伍號,簽用日期:同治弍年二月拾三日)及「銀券五圓正票」(票號:B號 719639)這兩大亮點外,其餘參展紙幣絕大部分是由著名幣鈔收藏家臺中市謝錫煌先生熱心提供。
謝先生這次提供參展之紙幣主要有:銀券壹圓正票 (票號:A號 095879)及見本各一張、金券、大正改造券、昭和甲券、昭和乙券、現地刷券、武尊千元券專輯 (含臺灣武尊券及日本武尊券共 10張)、舊臺幣全套 (含四張舊臺幣本票),展品內容可說琳瑯滿目珍品不少。
謝先生的這批藏品中最引人注目、身價最高非「銀券壹圓」(票號:A號 095879)莫屬。

23316818_2045468012353666_3030049810545889273_n

謝錫煌先生提供參展的銀券壹圓正票 (票號:A號 095879)  

 

23167612_2045468085686992_3124925625456420813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3592333_158295494915822_2004400308019018818_o

2017年11月18日在日本「銀座拍賣會」成交的「武尊千圓券」  

2017年11月18日,在日本「銀座拍賣會」成交一張未使用過的高品相「武尊千圓券」(記號 7 票號 161664) 。
成交價日幣92萬元 (含佣金1019360日元),若換算為新臺幣含佣金約274700元。

999001999002    
這枚大名鼎鼎的「武尊千圓券」,是日據時期「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在臺發行的最後一版也是面額最大、使用期間最短的紙幣 (1945年8月19日發行至11月7日停用在臺實際只流通81天左右)。
目前正在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一樓盛大開展的「點紙成金 ─ 古文書與臺灣貨幣展」,其中也有臺中市謝錫煌先生特別提供一套「記號1」至「記號9」共10張的「武尊千圓券專輯」參展。
專輯內包括2張臺灣版「武尊千圓券」(正面及背面各一張)及8張日本版「武尊千圓券」,這應是史上首見張數最多的「武尊千圓券」大集合。
這次令眾人眼界大開的幣鈔展,可說精品盡出機會千載難得,歡迎大家踴躍前往參觀。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年5月24日上午,好友謝錫煌先生特將一張由「ACCA 亞洲錢幣鑑定中心」提供,品相約八成新票號是A號 七壹九六叁九 (719639)的銀券五圓正票交付給我暫時保管與玩賞 (此票在2016年5月20日與2017年4月20日個人已親見過兩次)。

23167699_2042401092660358_3288731055338272001_n

銀券五圓正票 A號 七壹九六叁九     
2017年6月14日中午,依約將此枚台鈔大珍鈔奉還給好友謝先生再歸還給原票主 。
從5月24日至6月14日,這張珍鈔保存在我家共22天,一有空就拿起來仔細觀賞,真是過足鈔癮。

23140294_2042389055994895_1353092225_n

與銀券五圓正票合影 (攝於 2017年 4月 20日) 
明天起 (2017年11月3日)在臺南市延平郡王祠旁的「鄭成功文物館」(地址: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 152號)將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舉辦一場為期四個月的「點紙成金 ─ 古文書與臺灣貨幣展」(2017年11月3日至2018年3月4日)。
這張銀券五圓正票,也將在會場「原件展示」(非影印複製品),並可供參觀民眾拍照留念。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17年10月27日)在FB的 秋惠文庫 Formosa Vintage Museum Cafe看到一張昭和13年(西元1938年)的臺灣草屯日用生活雜貨物價表。

22791691_1481327528571473_7339966350493326799_o  
這張「正札表」是於昭和13年8月1日由「草屯日用雜貨商同業組合」印製,表中所附之物價是以日本時代發行的「臺灣銀行券」為計價單位,依當時幣制每1圓相當於100錢。
昭和13年(西元1938年),當時臺灣最高貨幣面額是在前一年(昭和12年)3月20日發行的「昭和甲券壹百圓」(俗稱青仔欉)。
79年前這張「正札表」標示之物價若拿來與現今的臺灣物價相比,由於事涉不同幣制、不同年代,故很難做完全相符的比對,僅能提供做參考。
前幾天剛好看到一本由黃震南先生在2016年8月出版的《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
該書第213頁有一段敘述抄錄如下:「日治時期中後期又有「百圓」面額的臺灣銀行券發行,這種紙鈔背面印有檳榔樹圖案,因此民間俗稱「青仔欉」。當時學校老師的月薪約十七、八圓,而且這樣的薪水已經是小康之家了。我個人的粗略算法是,一九三0年前後的一圓,約等於今日一千五百元到兩千元的購買力 (一圓是一百錢,因此一錢約等於今日十五元到二十元購買力);也就是說,一張這種百圓券,等於今天十五萬元到二十萬元的購買力。」
2012年11月26日,陳柔縉女士在《聯合報》「名人堂」專欄,發表一篇〈當年,一把火燒掉283戶〉的文章。該篇文章第四段提及:「老一輩人會說,日本時代的錢乘以一千,大約就是現在的金額;六十幾萬,那價值感差不多現在六億多。」
根據陳柔縉女士之推算,這張面額一百圓的「青仔欉」,大概是相當於現今十萬元的購買力,其估算顯然是較為保守一點。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年4月3日至4月7日,在香港尖沙咀彌敦道118號美麗華酒店三樓,由美國Stack’s Bowers 公司盛大舉辦一場連續三天的2017年4月香港拍賣會。
三天的拍賣主題及內容如下:
1. 中國及世界各國紙幣(2017年4月3日下午01:00開始)
2. 香港錢幣(2017年4月4日上午10:00開始)
3. 中國錢幣(2017年4月4日下午01:00開始)
4. 外國錢幣(2017年4月5日上午10:00開始)
5. 中國現代金銀幣(2017年4月5日下午01:00開始)
本文標題所提及創拍賣天價的這張臺灣早期紙幣 ─ 「銀券五圓見本」,係排定在4月3日下午於美麗華酒店三樓現場公開競標 。

18582018_1965513030349165_7232378886226532615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民間有些大戶人家,其後代在翻修老式大宅、三合院或四合院時,有時會在屋內的樑柱上發現「龍銀」或「銀券」、「金券」等日據時代的早期貨幣。
據傳,由於「龍銀」會形成龍神鎮護家宅,不但能消災解難,還可驅邪除魔避煞,此外它也是招財借運祈求平安幸福的最佳利器。
由於相傳「龍銀」特具以上種種的風水功效,因而廣為民間所用與收藏。
依當時習俗,大都是在每根樑柱底下或窗櫺上方安放「龍銀」
除了較為常見的「龍銀」外,先民也會以「銀券」(「銀券」共印製四種面值是發行於1899年至1900年之間的「第一版」臺灣銀行券)及「金券」(「金券」共印製三種面值是發行於1904年至1906年之間的「第二版」臺灣銀行券)等紙質貨幣,做為壓樑避邪之用。
早年臺灣民間之所以採用「銀券」及「金券」做為壓樑之物,原因係在於鈔券正面皆印製有代表吉祥之義的「龍鳳圖騰」
採用這些帶有「龍鳳圖騰」的紙幣,其用意是祈求上天賜予龍鳳吉祥,並保佑後代子孫個個平安,期望男子成龍,女孩成鳳,大家都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
現今所見,這些做為壓樑用的日據時代紙幣 ─「銀券」、「金券」,都有一共同特徵,皆是對摺、再對摺,甚至是三摺,因而鈔券表面常會形成摺痕甚深的「十字狀」。
經對摺數次的這些鈔券,會用「紅絲絹」捲成圓筒狀,或裝入「紅色紙袋」內,以便能恰好塞入正廳主要上樑懸柱木頭兩端的小小縫隙處,當做壓樑之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枚「大正改造券五拾圓」發行於 1921年 (大正 10年) 12月 24日,距今已將近93年。
拙作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第 113頁,共登錄 62張「大正改造券五拾圓」之票號。
今天(103年 12月 14日)中午收到一位家住北部,年已八十幾歲的臺鈔老收藏家以限時信寄來一張「大正改造券五拾圓」彩色影本,票號 (1) 360519,經檢視後確定是一張拙作書中未曾登錄的新票號。
加上此券,「大正改造券五拾圓」已確定至少有63張。
此枚珍鈔自進入老藏家的台鈔專輯後,應是首次曝光吧!
老藏家的藏品水準「深不可測」,相信還有許多各式台鈔珍品還未曾曝光,真期待!

大正50元

 北部老藏家提供他收藏多年的一張「大正改造券五拾圓」彩圖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票號統計: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於個人對歷史的興趣和研究,所以很喜歡閱讀著名文史作家 ─  陳柔縉女士,一系列描述日據時期有關臺灣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幾本專書。
陳女士這一系列有關「臺灣庶民生活」的系列專書依出版先後,計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宮前町九十番地》、《囍事台灣》、《台灣摩登老廣告》、《人人身上都是一個年代》、《台灣幸福百事》、《舊日時光》.......等幾本著作。

陳柔縉

陳柔縉女士。 

為了編寫預定今年9月底即將出版的個人第二本幣鈔著作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最近更是將陳女士的相關作品列為重要參考資料,再一一重新詳細閱覽。
這幾天閱讀陳柔縉女士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在該書第146頁有一段內容如下:明治13年(1880年),日本有了第一座銅像「日本武尊 」。在今天金澤的「兼六園」裡,五公尺半高的「日本武尊 」銅像和日本最早的噴泉,更添「日本三大名園 」首席的風采。

西方文明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臺灣銀行券」,如四種面額銀券紙幣三種面額金券紙幣,在這些鈔券正面都是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靈獸、神鳥 ─ 龍鳳,做為設計主圖。

銀券

「銀券壹圓」鈔票正面的龍鳳圖案。 

 

金券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武尊  

在香港拍賣會這張武尊千圓券創有史以來最高成交價(美金17925元)

這張票號(7)199981,名為「臺灣版武尊千圓券」的大鈔,發行於1945年8月19日(日本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後的第四天) ,是日據時代臺灣最高面額紙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雖已宣告無條件投降,但在中國政府尚未派員來臺接收前的這段空窗期內,日本政府卻在毫無提撥充分的發行準備金之情況下,就強渡關山分成數次從日本國內空運大批「千圓大鈔」來臺使用。
曾押運該批大鈔順利抵臺的鹽見俊二 (總督府主計課長),首先就「預付」日本公務員、官員至翌年3月,合計達「半年之薪餉」及退職金;另又付給戰爭末期負責建造島內各項要塞的工事人員津貼。
此外其他一切必要之相關經費,也皆藉此全數付清。
由於這一大筆不須負擔政治責任、經濟風險且有意「濫發」的貨幣,盡皆落入日本軍人、官吏、公務員口袋 (這些「受益者」約占當時全台人口十分之一左右),使他們一夕之間全成「暴發富」。
由於日僑(在臺日人約30萬)、日俘(在臺日軍約50萬)之遣返作業實施在即,日本當局也深恐過多的貨幣若循此返鄉回國管道,又再倒流至日本,勢將會在日本境內擴大引發連續性的通貨膨脹。
因此,當時遭遣返的日人在歸國時,限定每人皆只能隨身攜帶「現金一千圓」 。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臺灣銀行券」系列紙幣中,最早發行的「銀券」和「金券」,都是採用英文字母 A、B、C……做為「記號」(字軌),藉以表示發行順序。
但至「大正改造券」起,則改以「阿拉伯數字」的 1、2、3、4…… 做為「記號」(字軌)。
自此以後的「昭和甲券」、「昭和乙券」、「現地刷鈔券」、「武尊千圓券」,都比照辦理,皆以「阿拉伯數字」1、2、3、4…… 做為「記號」(字軌)。
「銀券」和「金券」除上述「記號」(字軌)之標示和「大正改造券」後的「臺灣銀行券」有所不同外,「鈔券流水編號」(票號)也未採目前最常用最常見的0、1、2、3、4、5、6、7、8、9等十個「阿拉伯數字」。
而是另以「漢字的數字大寫」和「漢字的數字小寫」混用。
「銀券」和「金券」的票號字體分別是:O、壹、貳、參、四、五、六、七、八、九。
其中除壹、貳、參,這三個數字是採「漢字的數字大寫」外,其餘均為「漢字的數字小寫」。
除上述「記號」(字軌)和「流水編號」(票號)的用法與字體問題外,票號唸法到底應該是從「右唸到左」或從「左念到右」,卻常為人所忽視!
「銀券」和「金券」其票號的排列之唸法應是從「右唸到左」而非像「阿拉伯數字」是從「左唸到右」。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年前在中部鈔友處,分別看到兩張記號 (7)的「武尊千圓券」。
第一張票號 (7) 205492,目前是臺中鈔友謝錫煌先生的珍藏。
第二張票號 (7) 457004,現由彰化鈔友游乙剛先生收藏。
這兩張「武尊千圓券」其品相各是八成新與六成新,並無特殊之處。
但論其緣由,卻有進一步值得探究之處。
「武尊千圓券」其原票皆是背面並未加蓋的「日本銀行兌換券」。
若於「日本銀行兌換券」之背面另再加蓋「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及「頭取之印」這兩枚戳章,就成為限定只能在臺灣地區流通使用的臺灣版「武尊千圓券」。

武正武背 

 臺灣版「武尊千圓券」的正面與背面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 (2014年 2月 10日)上午在家中整理臺灣版「武尊千圓券」的票號統計資料,與比對鈔券背面兩枚加蓋戳章的字體時,竟有一個甚感詫異的意外發現。
高雄「東南集郵社」於 2012年 8月發行的《台灣錢幣目錄第五版》第 39頁那張票號 (7) 245854的臺灣「武尊千圓券」,竟然整張鈔券正背面的所有狀況,包括髒汙之處、鈔券背面兩枚戳章的加蓋位置、鈔券正面記號與票號加蓋的地方,都跟「陽欣實業有限公司」在 1983年 1月出版的《中國券幣圖錄》第六輯第 37頁那張臺灣「武尊千圓券」 (7) 254584 完全一樣。
兩張臺灣版「武尊千圓券」的票號各是 (7) 245854和 (7) 254584,相差 8730號顯然不一樣 (中間四碼互換位置)。
但這兩張臺灣版「武尊千圓券」的髒汙之處、鈔券背面兩枚戳章的加蓋位置、鈔券正面記號與票號加蓋的地方,全都一樣,就令人甚感好奇,並想進一步探究其源由。
若瞭解臺灣版「武尊千圓券」,這版紙幣當初發行的來龍去脈,就該知道上述情形根本是不太可能發生!
臺灣版「武尊千圓券」是於 1945年 8月之後,分數次從日本空運來臺。
鈔票運抵臺灣後,「臺灣銀行」就隨即派員在每張鈔券背面另行加蓋「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及「頭取之印」共兩枚紅色戳章,以便和在日本境內流通使用的日本版「武尊千圓券」有所區隔。
加蓋的過程既然是靠人力完成,由於時間緊迫且又忙著交差了事,合理推斷「臺灣銀行」當然不可能只派一個人獨力去做,一定是一群人合作完成。
依常理判斷,每個工作人員手持的戳章一定多少略有差異,而在匆促之間一張一張忙著加蓋,每張鈔券加蓋的力道與位置,就是小心翼翼刻意照做,加蓋的位置也絕不可能都一模一樣。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昭和甲券壹圓」發行於昭和8年(民國22年)那一年恰好也是年方16歲,日後被譽為「經營之神」、「臺灣松下幸之助」的王永慶先生正式展開人生衝刺的第一年。

12-1

「昭和甲券壹圓」發行於昭和8年(民國22年)7月21日。 

最近為了編寫個人的第二本新書 ─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因此常抽空到圖書館或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幾個月前,曾在網路搜尋到著名作家「陳柔縉女士」發表在民國97年10月26日《聯合報》A4版的一篇文章 ─ 〈王永慶早年的兩百圓有多大〉。 
2013年10月11日上午,專程到位於中興新村「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附設之圖書館 (文獻大樓四樓),請館內工作人員調出民國97年10月26日當天的《聯合報》再詳覽一次,做最後之確認。 
昭和8年(民國22年),那一年才16歲的王永慶,以父親借用給他的200日圓(註:當時約是普通人十幾個月薪水)在嘉義當地開辦一家小型米店,正式創立他人生第一椿事業。 
200圓如果只是「新臺幣」,依現今物價大概僅能買到「兩碗牛肉麵」。 
但在距今八十年前的日據時期,當時通用的「臺灣銀行券」200圓,其身價究竟為何?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