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 大陳島 ‧ 大陳鈔券(一)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幾年前某個週末下午,在臺中市火車站前第一廣場三樓,筆者在某家郵幣社裡與老闆暢談閒聊,東拉西
扯無意間說到大陳鈔券。
老闆問我:「林老師,你手中那張收藏多年的大陳拾圓券當初是如何取得?」
大家都是相識多年的好友,筆者乃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回答說:「喔!好像是在馬路上撿到的。」
聽完我的答案,老闆說: 「世上哪有這麼好康的事!」
彼此相視哈哈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玩笑話應當沒人會相信!
「世事茫茫難自料」,想不到當初隨口亂掰「在馬路上撿到大陳紙幣」的一句玩笑話,竟然真的就曾在
臺灣本地活生生上演應驗過,只不過如此「好康」之事卻不是降臨在我的身上。
這件「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竟是與一個年約十歲的小孩有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屋外雖只下著毛毛細雨,但有鑑於中部地區昨日豪雨成災,今天(2019年5月21日)特地留在草屯守護家園,所以沒去臺中大女兒家蹭蹭「勳寶寶」。
在家閒極無聊檢視手中收藏的三張大陳拾圓紙幣,仔細一瞧竟然發現分別是0字頭(十萬位)、1字頭、2字頭(參見附圖一),而無重複。

08081.jpg

附圖一:自藏的三張大陳拾圓券。  

大陳鈔券共有壹角、伍角、壹圓、拾圓四種面額,發行日期都是民國42年1月1日。
大陳拾圓券總發行量推估應是最多,但因面值大當初被兌換回收的數量也較多,故存世量可能也最少。 
經多年蒐尋,目前手中登錄之大陳拾圓票號計有:0字頭26張、1字頭24張、2字頭18張、3字頭21張、4字頭1張、5字頭3張、7字頭1張、8字頭1張,合計七種字頭總共95張。
另6字頭、9字頭則至今還未曾見過,推斷這三種字頭當初可能也都有印製但還未發現實物,或由於該版紙幣使用期限甚短(在大陳地區僅流通使用約兩年兩個多月)故臺銀雖都已印好卻未全額推出發行。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剛收進一張不能用的「舊鈔廢紙」(字軌票號:V205908E),不妨就視為是歡慶自己升格當「阿公」的小禮物(附圖一)。
人逢喜事精神爽,資源回收樂無窮(附圖二:目前已回收三張大陳拾圓廢鈔)。

53733299_2356042791296185_6969077323911921664_n

附圖一 

 

08081.jpg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8年12月14日到臺中市第一廣場,感謝好友郭育宗先生親贈一本2018年7月才出刊的《中國收藏‧錢幣》總第51期 。

49479639_224470341804850_4369305225614327808_n

《中國收藏‧錢幣》總第51期封面。

 在該期錢幣雜誌第80頁至第83頁,內有刊登一篇〈島票〉的文章。

49167860_352981231952917_5913032942719860736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收藏癖好的人,通常也會對日常生活中看似為極平凡無奇之物產生興趣,進而肯花時間加以好好整理、保存與收藏。
就像收集「錢幣鈔票」一樣,我也很喜歡收集各式「婚禮謝卡」,久而久之加上數量日漸增多,亦自成一項既漂亮又有趣的收藏專輯。
「婚禮謝卡」雖只是小小幾張婚紗美照,但在專業攝影師精心拍攝與修飾下,也為每對新人佳偶留下美麗迷人之身影與燦爛永恆的難忘回憶。
記得三十年前結婚時,除了「婚紗照」之外,並未特別印製「婚禮謝卡」送給當天參加喜宴的貴客嘉賓們。
就因當時未能印製專屬自己的「婚禮謝卡」留做紀念,至今回想起仍略覺遺憾!
但到底是那時候尚無贈送「婚禮謝卡」的流行風潮?
還是自己一時疏忽而忘了印製?
因年代久遠,早已不復記憶更無從追查!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2月28日,在臉書「鈔集市場」驚見一張由高雄陳開傑先生PO圖,欲與大家共同鑑賞分享的大陳伍角天字第一號大趣味鈔彩圖。

大陳5角

大陳伍角天字第一號大趣味鈔(AA000001)彩圖。 

 

乍見這張AA000001的彩圖,確定不是翻拍自早期臺鈔專書或拍賣目錄,而是出自票主個人珍藏的鈔輯時,內心真是激動震撼不已。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73年2月17日(寒假期間),當天與同任教職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大人)相偕到高雄市逛百貨公司。

那天下午,走進位於高雄市新興區某家大型百貨公司。

兩人先從一樓自下往上慢慢閒逛,在某一高樓層的錢幣專櫃前,發現潔淨的玻璃櫃裡擺滿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中外錢幣,其中有紀念幣、流通幣、中日龍銀、外國金銀幣……,這些琳瑯滿目的展示品,直看得我眼花撩亂目瞪口呆。

當時尚是一個從未接觸錢幣收藏的門外漢,初次面對這些閃著耀眼銀光的各式金屬幣,不禁充滿好奇並急欲想進一步瞭解它們的身世之謎與名稱。

但看了半天,我竟只認得其中一枚正面印著「袁世凱」頭像的壹圓銀幣 ─ 袁大頭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榕樹下」這首歌是老牌歌星余天的成名曲,開頭第一句歌詞:路邊一棵榕樹下......。
但今天不唱「路邊一棵榕樹下」,而是要談「路邊一疊大陳紙幣」的真實故事。
好幾年前某個週末下午,抽空到臺中市火車站前第一廣場三樓找朋友,在某家熟識的郵幣社裡與老闆暢談閒聊,東拉西扯無意間提到大陳鈔券。
老闆問我:「林老師,你手中那張收藏多年的大陳拾圓券當初是如何取得的?」
大家都是相識多年的好友,我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回答說:「喔!好像是在路邊撿到的。」
聽完我的答案,老闆說: 「世上哪有這麼「好康」之事!」
彼此相視哈哈大笑,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玩笑話應當沒人會當真!
「世事茫茫難自料」,想不到當初隨口亂掰「在路邊撿到大陳紙幣」的一句玩笑話,竟然真的就曾在臺灣本地活生生上演應驗過,只不過如此「好康」之事卻不是降臨在我的身上。
這件「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竟是與一個年約十歲的小孩有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撰寫「大陳島鈔券」的文章,所以常多方搜集相關資料。
幾年前曾在屏東市「百科書局」買到一本2006年7月由「知兵堂出版社」發行的《突擊戰史雜誌》第13期。
該期雜誌主題是「血戰一江山」。

突擊

第13期《突擊戰史雜誌》封面。 

雜誌中許多內容及照片都是首次披露,係研究「大陳島戰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參考資料。
這幾天趁回南部參加師專同學會之便,在屏東市「博克書局」又買到一本也是由「知兵堂出版社」發行的《戰場雜誌》第43期。
該期雜誌主題是「金剛計劃 ─ 1955年大陳撤退評析」。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2月21日下午,與年輕鈔友陳佳洵先生相約在臺中火車站前「第一廣場」會面。
陳先生當天抽空特地從新竹南下,主要是想參觀每週五晚間固定在第一廣場三樓舉行的「幣鈔拍賣標場」。
整個第一廣場三樓匯集好幾家郵幣社及文物古董店,由於另有標場在此開設,所以每週五晚間可說是第一廣場三樓最熱鬧的時刻。
當天幾個好友群聚聊天,「鈔友某君」轉述他近來聽到一則跟臺鈔相關的重要訊息與大家分享。
「鈔友某君」轉述的內容是高雄市新興區六合路某家郵幣社,最近收進三張大陳券。
但進一步追問,有些內容他似也不甚清楚。
站在筆者旁的陳先生,聽到「鈔友某君」轉述這則消息時也甚感興趣,馬上轉過頭來仔細聆聽。
陳先生曾在高雄讀大學,故對當地幾家郵幣社均甚熟悉,聞訊後他也很想進一步瞭解更多詳情。
兩週後的3月5日中午,陳先生很興奮特地來電告訴我,透過高雄當地人脈已大概釐清瞭解整件事之始末。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因家父任職「屏東糖廠」,所以從小是在椰林蔗浪充滿南國風情的「屏東市」生活、成長與接受教育。
二十歲自母校 ─ 「屏東師專」畢業後,接著服兵役、就業、結婚、購屋定居,一直是在台灣中部。
定居中部後,三十幾年來,只偶在年節或相隔一、二個月才抽空專程回屏東市老家,探視雙親並與弟妹們敘舊相聚。
至今五十餘歲,人生也過了快一半,若打從二十歲離家算起,人生有五分之三的時光幾乎都駐留在外地,老家屏東市對我這個「他鄉遊子」而言,可說是既熟悉卻又覺得陌生。
幾年前,無意間在人車穿梭往來頻繁,看似極其熱鬧的屏東市「廣東路」路旁,發現一條小巷道,巷道入口設有一個圓弧形的「大陳新村」標誌(現已拆除)。

001

001:座落在屏東市廣東路旁的「大陳新村」(翻拍自網路)。

因為收集紙幣之緣故,所以對標誌「大陳新村」內的小巷道及當地住戶,不禁充滿許多想像空間與好奇心理。
為寫作需要曾在網路搜尋到與屏東市「大陳新村」相關的一則新聞報導(2013年4月11日民視新聞),內容如下:
屏東市有一家 50多年的老雜貨店,保留了大陳島人,顛沛流離的戰亂記憶,還有 4、5年級生吃過的知名冰品凍凍果,這家店也賣過,原來「義昌商店」這四個字是老闆沈心俊祖傳的上百年商號,老店在台灣落地生根,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故事。
走進屏東市大陳新村,轉角這家雜貨店,「義昌商店」這四個字粉刷得光鮮亮麗,祖傳商號現在交棒到 78歲的沈心俊手中,老人家不怕被量販店打敗,依舊堅持每天開店經營,給人方便。
原來在顛沛流離的年代,義昌商店這 4個字就跟著沈家,從中國浙江台州遷徙到大陳島,再撤退到台灣,進駐屏東大陳新村,沈家以祖傳商號「義昌商店」開起雜貨店,做點小買賣,養活一家老小,也滿足同樣歷經戰亂的大陳島人的需求。
沈心俊在台灣娶妻生子,屏東長治的客家女孩勤儉持家,也為義昌商店開發了自製的暢銷冰品凍凍果,有了賢內助守著雜貨店,沈心俊就全心在外闖盪事業,到日本跑商船、在美國開餐館,全世界跑透透,沈心俊覺得還是台灣最好、最安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早上(2013年5月12日),翻開家中訂閱的《中國時報》,在該報第20版看到一篇與大陳相關的文章 ─ 〈大陳島的豪宅〉。
作者丁泠的父親是一位漁民之子,民國44年在17歲時隨國軍從大陳撤退來臺。
今特將此文轉載,PO在本部落格與大家一起分享。

1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30512000797.html

 

2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紙幣之收集除一般正統票外,還衍生出幾個較主要的收藏專題,例如:「長足A‧短足A‧跛足A」、「暗記」、「趣味號碼」、「變體票」、「雙A字軌」......等等。
其中以「A體券」為主的「長足A‧短足A‧跛足A」,算是難度頗高的一項收藏專題。
據瞭解,目前國內收集此「A體券」專題,較為完整者就個人所知,當屬北部王冬海先生與南部謝欣宏醫師。
民國99年8月,新竹市呂文正先生編輯出版《2010台灣郵鈔情報》。
該書將印製舊臺幣及新臺幣各版鈔票,所使用的「號碼字模」經仔細比對詳加檢視,再一一歸納分析統計後,認為應可詳分為十種不同的印刷字體 (參見該書P180 ~ P182〈台鈔字模知多少〉一文)。
為便於研究,呂文正先生特將這十種印刷字體分別以1號到10號區分之。
依〈台鈔字模知多少〉一書之報導,其中「A體券」的「長足A‧短足A‧跛足A」都屬第5號字體。
這種特殊的「A體券」,都出自「臺灣銀行印刷所」、「中央印製廠」及「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而另一家印鈔廠 ─「第一印刷廠」,及所有「平3版」鈔券,因使用字模不同,故至今還未曾出現或發現「長足A‧短足A‧跛足A」版式 。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在網路搜尋到與大陳有關的一篇文章,名為〈大陳紙鈔 ─ 為了遷徙的紀念〉,現將原文全部PO上,與大家分享。
本文摘自中國論文網 原文網址:
http://www.xzbu.com/1/view-296929.htm
就像成群结队的候鸟一样,人有时也会因为某种原因,或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迁徙。
古时候的游牧民族,为了族群的生存,需要随季节更替和牧草的丰美进行迁徙。
吉普赛人,有名的迁徙民族,自公元五世纪起其祖先便离开印度,十世纪时为应对突厥人的入侵而再次迁徙,经波斯最终进入欧洲,自此再无折返。
如今吉普赛人(或称罗姆人)分布在欧洲及全球许多国家,抑或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背井离乡。
1940年,盟军执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至今仍是二战历史上最蔚为壮观的迁徙行动之一。
九年后,经历了连年战火的中国亦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
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曾在作品中动情地回忆她的母亲,以及许许多多同她母亲一样的人们,在战争的迫近下仓促地离开家乡,或是去了台湾,或是去了香港,也有的飘泊至海外。
她的母亲当时还只是妙龄少女,是浙江淳安人。
她走的时候,没有任何怀疑地认为自己只是暂时离开,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来。
所以在那个可能下着南方绵密的雨的清晨,她也没有带上多少细软,甚至都没有多看一眼古城的城楼,就此离开。
后来修建水库的时候,淳安老城全部被水淹没,而当年离开的女子,再未从那城门楼下走过。
龙应台的母亲或许只是那个年代动荡不安的迁徙中极其普通的一位。
1949年在内战中节节败退的国民政府迁徙到了台湾,前前后后,陆陆续续,一同离开中国大陆去往台湾的军人、眷属、一般民众,总数甚至高达一百万人以上。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由于两岸处于分裂对峙状态,那些当年背井离乡的人们,在高山之上望我大陆兮,望不到,独留空悲怆。
朝鲜战争爆发后,残余的国民政府军队除台湾外,仅盘踞在浙江及福建沿海的部分岛屿,主要的据点有浙江的大陈,福建的马祖和金门。
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举攻下了位于浙江台州椒江口外海的一江山岛。
此时,以一江山岛为外围屏障的大陈岛及附属岛屿,一场激烈的战斗正风雨欲来。
1955年2月8日起的四天时间里,台湾当局在美军的协助下,开始全面撤退上、下大陈岛,渔山列岛与南麂列岛等岛礁上的居民和部队,总计达 28000余人。
居民们全数被安置到台湾本岛,军人则移防到金门和马祖。
蒋经国亲自指挥了这场撤退行动。
那是依旧寒冷的时节,海面上风劲劲地吹,局势吃紧,渔民们已无法再捕鱼。
在家乡过完最后一个农历新年的人们.已经可以感受到气氛的紧张,狭窄的街道上店铺基本已歇业。
元宵刚过(1955年2月8日为农历乙未年正月十六),首批撤退的军民就踏上了迁徙的行程,在南方等待他们的是另一个岛屿,有着不同的文化,讲不同的方言。
在海上颠簸了几天后,比起几年前那永远到不了基隆的太平轮(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由上海航行至基隆途中失事沉没,导致932人罹难,仅36人生还),他们幸运地抵达了台湾,劳顿而陌生。
这批经历过战火,经历过历史跌宕的人们,带着对故土的不舍,可能再也没机会踏上大陈岛的海滩。
又如同当时青春飞扬的龙应台母亲一样,许多人固执地认为他们会再回家。
于是,匆忙地离开,匆忙地上船,又匆忙地在台湾落脚,能随身带走的终究只是少数,就连那用布手帕仔细地包好的钞票,在踏上台湾的那一刻,就被要求兑换成可在台湾流通的新台币钞券。
多年后,除了当时官方留下的影像数据,谁也没有想到,见证当年这段迁徙史的记录者竟然是那些被要求收缴兑换的纸钞。
我端望眼前这套总共四种面额的加盖有“限大陈地区通用”的纸钞,似乎可以闻到海水的味道并感受到早春海面上寒凛的海风。
我好奇它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转手:谁是第一个使用它们的人?
谁又是最后一次用它们完成交易的人?
这些人如果还健在,也应是古稀老人,他们在哪里?
又是否知道曾经接触过他们肌肤和汗水的某张纸钞现在依旧存在于世间的某个角落,将所有往事封存?
这套大陈岛曾使用的纸钞以直式印刷和现在纸钞大都以横式印制不同,与同时期的新台币一样,均由台湾银行发行。
面额共有壹角、伍角、壹圆、拾圆四种。
票面正面上方印有孙中山先生肖像及台湾银行四个大字。
下部是中文书写的面额和套花图案。
在面额的左右两侧各有红色的加盖字“限大陈地区通用”。背面则是台湾银行大楼及台湾地图.另有加盖的两组红色“大陈”地名字样。
四种面额均以不同颜色印刷,其中壹角券是橘色,伍角为草绿色,壹圆是祖母绿色边框配浅绿的底,拾圆则是深沉的藏青色配小米黄的底。
大陈岛的居民们第一次拿到这些纸钞是在1953年的元旦。
那时,朝鲜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陈岛作为前线战地依旧笼罩着对未来很不明朗的空气。
同金门和马祖一样,台湾银行开始在这些前线岛屿发行仅供当地流通的钞券,以在管理上同台湾本岛区分开来。
于是,在印制好的整版整版的钞票上加盖上了“金门”、“马祖”,或是“大陈”的地名,并限制这些地名钞券同未加盖地名的普通钞券之间的互兑。
加盖有“金门”和“马祖”地名的新台币钞券后来又多次随新台币改版,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才渐渐退出流通领域。
唯独那加盖有“大陈”地名的钞票,仅仅流通了两年两个月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大陈人从抵台舰船的舷梯上走下来时,这些钞票已经被宣布作废,并限期收兑。
因为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又小,收兑量大,因此能留存至今的加盖有“大陈”地名的钞票属于台湾纸钞收藏界的珍品之一,尤其是其最大面额的拾圆券,素有台湾纸钞收藏之票王桂冠,一直是纸钞收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品种之一。
当年一套四种总共才11.60元面值的钞票,如今身价非同小可,若是拥有一套全新品相者,喊价新台币120万(约合人民币25万元左右)卖家也未必肯割爱。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大陈纸钞”不断走高的收藏行情上体现得很是到位。
据说有台湾纸钞爱好者多年来追踪统计有编号及实物可查可考的“大陈纸钞”存世量,即便是存世量估计最多的壹角券,其已确认的数量也仅200余张,最少的拾圆券则仅有90张左右。
然而“大陈纸钞”之所以能博得收藏界多年来的关注.同它背后所经历的故事有无法割舍的关系。
那几天里,陆续抵达的大陈人,正经历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迁徙。
在基隆港上岸之后经过身份核对、检疫消毒等措施后,等待被分配到全台各地,从北到南,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于是出现了一个个大陈人及其后代居住的眷村小区。
直至今日,仍有若干处从当年保存至今的大陈眷村散落在台湾各地,如台北县永和的五和新村,高雄市旗津的实践新村等。
对大陈人来说,这是他们今后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周围的台湾人来说,这些讲话口音难以听懂,生活习惯又不同的“大陈仔”为周遭的族群社会增加了多样性。
于是,大陈的妈妈们将家乡的口味带去了台湾,台湾的妈妈们潜移默化地帮助大陈人融入当地的生活。
这些能留存到今天的“大陈纸钞”,可能是曾经的迁徙者们对故土和这段迁徙的纪念。
在下船的那一刻,在那几天里熙熙攘攘的基隆港码头,他们怀揣着这些与之共命运的钞票,渗透进汗水、糅合着不安、有些许彷徨和怯怯的憧憬,默默将其珍藏。
即便在许多年后的今天,大陈人的后代或许已不能再流利地用大陈方言交谈,但这些纸钞时不时地提醒人们关于他们祖辈曾经经历过的跨洋过海的迁徙。
笔者曾看到某位资深的台湾纸钞爱好者介绍一张特殊的大陈拾圆券。
其特别之处在于这张纸钞正面孙中山像下方依稀可见两行已经褪色的钢笔字样。
其中一行字迹尚能辨认,写的是“攻打一江山纪念”,下面的那行是落款,却已难以辨识。
那行钢笔字,笔迹尚显稚嫩。
据那位藏家介绍,他的这张藏品是辗转从香港一位藏家处所得。
虽然从收藏品相上来说,这张被题了字的钞票已经要打些折扣,但这行字却让人联想到那可能是某位壮志豪情的解放军战士在“一江山岛战役”中所得的“战利品”。
战争过后,这位可能当时尚年轻的士兵,就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线,认真且专注地一笔一画写上了这行字,并将它收藏好,成为激励自己不辱国家和军人神圣使命的精神力量。
也可能这张钞票的命运也在此一刻被改变,不同于它的其他兄弟一路向南的迁徙,它可能跟随那名战士去向了祖国大陆,不知后来又如何辗转到了香港,最后又被另一位有缘人带回了台湾。
这趟迁徙整整跨越半个世纪,看尽世间起落铅华,并且见证了两岸从对峙到缓和,进而互相合作,割不断的乡愁情结。
对它如今的拥有者来说,曾经的迁徙岁月,飘洋过海,在钞票上留下纪念。
而对曾经的战士来说,它同样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纪念,他想必没有机会在奋战过的海岛上留下穿着军装的英姿与胜利的豪情,唯独因着这张钞票而为他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一段颠沛岁月里温情脉脉的记忆。
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先生率团访问台湾,其间还特地赴基隆港附近的某大陈人居住的小区走访。
这个依山建立的小区经过几十年时光的洗礼,已显得相当陈旧。
除了少数还留守的居民外,许多人其实已搬至更好的居住环境。
沿着略显陡峭的山势阶梯,这处小小的小区隐藏在起伏的地势中,雨水淅沥,洗刷得瓦片泛着天光,盆栽植物生长茂盛。
吕省长对他从未谋面的父老乡亲们,送去了来自故土的乡音。
对暌违家乡多年的老人们来说,如今的大陈岛早已不是当年战火纷飞的前线,岛上发展起了旅游业,天气晴好的时候,有海钓爱好者组织搭船出海,收获亦都颇丰。
在岛上原先的居民全部撤走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均多次鼓励人们上岛修复被战争破坏的设施,恢复岛上的建设。
这些大陈岛的新住民从陆地上迁徙到这海岛,不辞辛劳地重新恢复了岛屿的活力。
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那段大陈岛撤退的往事,虽然作为那个时代大迁徙大背景下一段小小的插曲,也许还停留在老人沉静的眼神中,但它永远渗透在“大陈纸钞”和它背后的故事里,成为一种纪念,为了迁徙的纪念,为了曾经沉浮在大历史跌宕中的每个小人物的默默纪念。
●〈一張正面有簽字的「大陳拾圓」舊鈔〉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37517844

1442796597-4122448562  

●此文於2012年12月30日原刊登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9月17日痞客邦重新發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浙江省博物館」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位處杭州西湖畔的孤山景區南麓。
該館始建於1929年11月,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是目前浙江省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1

江省博物館。  

2009年12月18日,位於西湖文化廣場E區的浙江省博物館新館 — 「武林館區」正式開放。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2012年7月10日)聯合報第A12版刊登一篇名為「台州大陳古戰場變身度假村」的相關報導,現將整篇內容轉載如下:

對台灣人來說,提到大陳島撤退、一江山島戰役,老一輩人可能十分熟悉,這些島嶼都位於台州的椒江區。
如今,戰爭年代已遠,島嶼由於風景宜人,加上保存大量戰爭遺址,被開發為當地著名的度假旅遊景點。
大陳島位於浙江中部台州灣東南洋面,由上、下大陳等廿九個島嶼組成,總面積十四點六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區廿九海里,是大陸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
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魚汛期,四周幹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有「東海明珠」的美譽。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產豐盈、自然條件優越,適合遊客「遊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閒、娛樂、垂釣的好去處。
夏秋季是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一九九一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五十六,年平均氣溫攝氏十六點七度,氣候溫暖濕潤,冬暖夏涼,尤其盛夏時溫暑宜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
島上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3月10日北上訪友,當晚投宿臺北市某家旅店。
第二天早上搭捷運專程到位於中正紀念堂對面的「國家圖書館」去看書及尋找資料(國圖三樓期刊閱覽室)。
找了一個上午總算還有些收穫。
民國44年2月15日出刊的中央日報第三版發現一則〈臺灣銀行總行公告〉。
公告內容恰與當天所要搜尋的「大陳島主題」有密切相關,立刻拿去影印留存下來做為參考資料。

img20210813_11544250.jpg     

由於報紙字體太小,雖經放大處理仍覺不夠清清晰,乃將這則〈臺銀總行公告〉一字不漏重新抄錄,內容如下:
臺灣銀行總行公告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十五日 肆肆銀發字第0660號
查本行為便利大陳轉移來臺軍民兌換所持大陳新臺幣起見,除已洽請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財務署所屬第卅二、卅三收支組在港口成立兌換處收兌外,茲恐尚有部分軍民,未及兌換,特定自二月十五日起至三月十四日止,由本行各分行處一律收兌,希各持有人迅速至本行就近各單位憑券兌換,逾期在本省不再收兌,除分行及呈報外,特此公告。
這則刊登在《中央日報》的臺銀公告其可靠性應是無庸置疑,但卻與坊間有關「收兌大陳券」的一些說法有明顯不同。
例如《臺灣貨幣》一書第227頁記載:「大陳券在義胞抵基隆後,統由台銀駐基收兌,換同值台灣使用之新台幣」。
當初實施「大陳軍民撤退」的「金剛計劃」是於44年2月8日上午正式啟動。
44年2月9日,第一批大陳義胞抵達基隆港西碼頭。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民國100年)是《聯合報》創刊六十周年

《聯合報》特別精選壓箱逾半世紀的機密檔案照片,和珍貴漏網新聞鏡頭,從中集結一百八十餘張照片再分為七大主題100年1月7日至100年3月31日公開展覽。

展覽地點選在台北市101大樓一樓大廳,與89樓觀景台,兩個展區同步展出(兩個展區所展出之內容相同)。

此次展覽定名為:《聯合報》60建國100意象101攝影展

七大主題: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八月底或九月初在「香港」舉辦的這場國際錢幣交易拍賣會,可說是整個東南亞地區錢幣界的年度盛事(近幾年已改為一年舉辦兩次,名稱也略有變更)。
來自世界各地的錢幣界人士,尤其是專營中國、臺灣、港澳、日本、韓國的錢幣商幾乎都會專程趕來參與此次盛會,地點大都固定選在香港九龍尖沙咀的「金域假日酒店」。
香港錢幣拍賣會距台灣較近,拍賣內容大都以中國幣鈔為大宗,拍賣結果又常影響國內的市場行情,所以每次的拍賣活動總會吸引很多台灣幣商及藏家前往尋寶。
此項國際錢幣交易拍賣會從1980年代初期開始舉辦,迄今已有三十幾年歷史。
在這三十年裡拍出的諸多幣鈔藏品中,最為臺灣藏家及幣商津津樂道的莫過於1985年那一張「大陳拾圓98新帶3券」(票號:V036002E),及2001年的那張「臺灣銀行五圓銀券」(票號:B號 壹貳六0九九)。
綜觀這兩次香港錢幣拍賣會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拍賣的中國幣鈔專輯都是出自著名的外籍幣鈔藏家。
2001年8月30日在香港舉辦的第三十三屆錢幣拍賣會,有一部美國集鈔大收藏家Joseph‧Boling(約瑟夫‧伯林)的鈔輯付拍,拍品內容精彩豐富多達317項。
Boling先生向以珍藏和研究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紙幣而聞名於收藏界。
Boling先生此次付拍之收藏品主題是『日本及其在外鈔券專輯』。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集鈔簿裡夾藏一張臺中鈔友吳先生親贈,票號AA000030 的大陳伍角紙幣彩色影本。
感謝吳先生毫不藏私與信任,筆者才能於民國93年11月27日及105年3月18日,先後兩度有幸親見此票「廬山真面目」,並獲吳先生慷慨贈送彩色影本,提供給我留做參考研究及撰文發表之用。

100

這張大陳伍角舊鈔彩色影本,是由家住臺中市太平區的鈔友吳先生提供給我參考研究。

這張票號AA000030的大陳伍角紙幣 ,應是目前發現已知存世可能只有一百餘張的大陳伍角紙幣當中(現今手中登錄大陳伍角紙幣已有120張),依票號排序大概是僅次於AA000001(天字第一號大趣味鈔)的第二張大陳伍角紙幣。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