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年前購得票號分別是AP565476WGAP565477WG的兩張連號「黏印變體鈔」                      

 變2

兩張連號「黏印變體鈔」的鈔券正面。

  

變3

兩張連號「黏印變體鈔」的鈔券背面。

 

 

  比對

 上一張是正常鈔券下一張是黏印變體鈔。   

 

乍看之下這兩張黏印變體鈔,似乎是圖案由鈔票的正面滲透至背面。

但細看之下卻絕非如此,這些多出來的黏印圖案文字就如鏡中的影像都是左、右相反

黏印券的成因:當整疊大全張鈔紙正準備送入印鈔機印刷時,卻因輸送紙張的裝置故障或機器臨時失靈,故未能將印鈔紙順利輸入,以致造成機器空轉。

由於此時壓印輥筒與印版之間並沒紙張來隔開,故壓印的輥筒在轉動時會直接壓觸到已噴上油墨的印版,致使壓印輥筒會沾黏上一些油墨。 

接著待大全張的鈔紙順利送入時,進入的紙張除了有一面會印上原來印版上正常之圖案,但另一面亦會印上壓印輥筒上殘存的油墨圖案,但圖案都是左、右相反

這種黏印變體鈔通常是剛開始的幾個大全張顏色比較深,大概經過十幾次的連續印刷,壓印在輥筒上殘餘的油墨會慢慢消褪,致使黏印的情形越來越淡最後才又轉趨正常。

這種黏印的情形在印鈔廠發生時,印出的數量絕不是一、二個大全張而已,產生的數量應不少。

由於黏印的圖案很明顯且與旁邊「正常的圖案」相比顯得既多餘又格格不入,檢驗時較容易被發現,所以實際上能流入市場並不多。

以上都是一整面紙張全部黏印的成因,例如 許義宗教授在1999年編印出版的《台灣貨幣圖說》一書第167頁,所刊錄的那張七十年版壹仟圓黏印變體鈔就是「整面黏印」

變1

黏印變體鈔(翻拍自《台灣貨幣圖說》一書第167頁)。 

 

至於「局部黏印」的形成,則是當大全張的鈔紙送入印鈔機時,紙張破裂或摺疊,致使壓印輥筒也能直接觸黏到一小部分已噴上油墨的印版,所以在印刷時只有部分圖案粘印在鈔紙上。

例如此次所展示的這兩張連號黏印券就屬「局部黏印」

 

比對001

黏印變體鈔(翻拍自《天下珍藏拍賣目錄》第9期第86頁)。 

 

 

剪報

相關剪報(由於黏印所以鈔券正面顯現出兩個總統肖像)。

 

●此文於2008年4月19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5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