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四、五年級時(民國60年前後),那是「黃俊雄布袋戲」熱潮正席捲全台的瘋狂年代。
記得每天中午都必須走一、二十分鐘返家吃午餐,吃飽後接著一定要看完在「台視」播出的半小時「黃俊雄布袋戲」,才心甘情願回校繼續上下午的課程。
為了貪看布袋戲,班上很多同學「午休」總是遲到,因此經常遭班長登記名字,而被老師處罰。
儘管如此,但亦在所不惜,只因為「黃俊雄布袋戲」實在太好看!太好看了!
為了看布袋戲,區區受點懲處那又算什麼!
當時「雲州大儒俠」、「六合三俠傳」......等布袋戲的要角,如史豔文、六合、二齒、老和尚、劉三、藏鏡人、女暴君、秘中秘、三缺浪人、天生散人......,全是家喻戶曉幾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的傳奇人物。
直到現在,有些劇中人物還被民眾津津樂道難以忘懷,甚至還被社會賦予某些特定的意義,如老和尚、藏鏡人......等等。
這些布袋戲諸多要角中,除了溫文儒雅面貌俊俏的史豔文、六合之外,令我印象最深刻,卻是一位拄著拐杖面醜背駝四肢不全,亦正亦邪武功極其高強的詭異人物 ─ 祕雕。

3344

劇中,他有一句著名的經典台詞:「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世上是否無直人」,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沒有定論。
在這個「以貌取人」的現實社會裡,一個人若長得相貌堂堂人模人樣,乍看之下確實是比較容易引人注目或得到重用。
但若從「收集紙幣」的觀點來看,一張鈔票印得端端正正,卻可能因為太正常、太平常,反而不易獲得藏家之青睞。
鈔券印刷上的瑕疵品 (非人工故意變造),也就是所謂的「變體鈔」,目前在「中央印製廠」嚴格的品管監督與層層把關下,已不易出現與外流。
由於數量少所見確實不多,受到「物以稀為貴」的法則影響,這些長得「奇形怪狀」的鈔票,現今反而都有不凡之身價。
例如這張票號EL342282YE的八十八年版壹仟圓,鈔券正上方竟無端多出一塊凸出物,故而顯得既畸形又突兀,在紙幣收藏的術語,一般稱之為「福耳變體鈔」。

1122

「福耳變體鈔」的正面與背面

上述這張「福耳變體鈔」其身價可能是「面值壹仟圓」的五、六十倍以上,還不一定可買到呢 !
「福耳變體鈔」的成因是鈔券在印製過程中,因一整張紙鈔並未完全攤平,導致部分邊紙會往內摺疊或形成皺褶。
待印好裁切完畢後,若把原本隱藏摺疊的部分再重新攤平展開,將發現竟會多出一片像蝴蝶翅膀或狀似耳朵的小紙張,這種情形一般都美其名,稱之為「福耳」。
俗語說「人不可貌相」,告訴我們有時並不能光憑一個人外表,就主觀論斷他的好壞。
一個人的外表和其內在有時並不一致,甚至還可能完全相反,例如成語「人面獸心」、「衣冠禽獸」、「蛇蠍美人」、「口蜜腹劍」......就是形容這種表裡不一的極端例證。
秘雕因也外型奇特怪異,故常遭受外界許多異樣眼光與不平之對待。
「變體鈔」則不然,外貌越奇特、越畸形、越有特色身價反而越高,它的境遇顯然是與「秘雕」完全不一樣。
人比人氣死人,那人跟鈔票比又是如何呢?

 ●此文於2013年12月8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3年12月26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17288554940149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