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下午,與年輕鈔友陳佳洵先生相約在臺中火車站前「第一廣場」會面。
陳先生當天抽空特地從新竹南下,主要是想參觀每週五晚間固定在第一廣場三樓舉行的「幣鈔拍賣標場」。
整個第一廣場三樓匯集好幾家郵幣社及文物古董店,由於另有標場在此開設,所以每週五晚間可說是第一廣場三樓最熱鬧的時刻。
當天幾個好友群聚聊天,「鈔友某君」轉述他近來聽到一則跟臺鈔相關的重要訊息與大家分享。
「鈔友某君」轉述的內容是高雄市新興區六合路某家郵幣社,最近收進三張大陳券。
但進一步追問,有些內容他似也不甚清楚。
站在筆者旁的陳先生,聽到「鈔友某君」轉述這則消息時也甚感興趣,馬上轉過頭來仔細聆聽。
陳先生曾在高雄讀大學,故對當地幾家郵幣社均甚熟悉,聞訊後他也很想進一步瞭解更多詳情。
兩週後的3月5日中午,陳先生很興奮特地來電告訴我,透過高雄當地人脈已大概釐清瞭解整件事之始末。
今年農曆春節前,有位民眾拿著票號分別是AA066641、AA066642、AA066644 的三張大陳壹角連號券(品相皆在九成新左右)到高雄某家郵幣社兜售。

六合

 三張大陳壹角連號券正面。 

  

 666

三張大陳壹角連號券背面。 

這位民眾的父親早年曾在大陳島服役,約在民國49年才自外島調回臺灣。
老先生當年在大陳島服役時,曾將當地通用的10張「大陳壹角連號券」夾放在書本內頁,歷經數十寒暑都未花用或拿去銀行兌換,並一直妥善保存至今。
這10張大陳壹角連號券加起來的總金額,也不過才新臺幣壹圓而已。
因金額不高,故他也不甚在意,更不知目前每張九成新的大陳壹角券,其古董行情早已超過面額四、五十萬倍了。
這些年來,老先生及其家人因不知大陳券已是當前臺鈔界最熱門的「當紅炸子雞」,所以其中有幾張大陳券都先後分送友人,最後就只剩這三張連號券尚留在身邊當做紀念。
透過網路搜尋,老先生家人才知這些看似不甚起眼的舊鈔,現今每張都價值不菲,碩果僅存的這三張大陳券,合計少說也有十幾萬元身價。
老先生的家人經由網路搜尋,當已略知大陳券目前行情,所以有些開價過低的郵幣社,也因彼此認知差距太大而未能完成交易。
最後這三張大陳壹角連號券,是由開價較合理,位於高雄六合路的某家郵幣社,以高價向陪同老先生一起前來的兒子買入。
俗語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當然,好東西也不怕沒人要。
這家以高價買入三張大陳壹角連號券的郵幣社,不久再轉售出去,轉手間馬上就淨賺數萬元。
我非當事人,買賣之間究竟賺了多少錢跟我毫無關係!
因此,這並非是我關切的重點。
我只對這些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大陳券其來源與背後之故事較感興趣。
在拙作《光復後台鈔圖文新錄》一書第455頁有段內容敘述如下:「另外,當初從大陳撤退的軍隊,大部分轉調至金門、馬祖去戍守。這些軍人身上或多或少應都留有一些大陳券,其流向也頗值得繼續追蹤與探索 (以往關注的焦點,大都是撤退到台灣的軍民部分。而大陳駐軍轉調至金、馬戍守時,「陸軍」或許還可在外島當地的台銀分行兌換,而在艦艇上服役的海軍戰士,身上之大陳券其下落就不甚明瞭)」。
老先生當年曾在大陳島服役,才有機會擁有並留存這10張連號的大陳壹角連號券。
大陳島撤退時,老先生很可能並未隨同一般百姓來到臺灣,而是隨部隊又轉調至金門或馬祖等其他外島戰地,經數年後才調回臺灣本島。
大陳島軍民於民國44年2月間,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全力協助下,國防部以「金剛計畫」之代號,順利完成大陳軍民撤退的艱難任務。
事過境遷之後,已失去拿大陳券兌換本島券的時機與動機。
反正金額也不多,所以10張大陳壹角券才有幸被保留至今。
我覺得老先生和這10張大陳壹角連號券的某些境遇,應可和筆者拙作中之部分推論相印證,這才是我最感興趣之處也是想探究的地方。

●此文於2014年3月7日原發表在痞客邦2014年3月7日再轉貼至「林永隆的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