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5年)6月28日至30日,在友人盛情邀約下,參加三天兩夜金門之旅。
記憶中,自1993年金門開放觀光後,這已是第四度來金門旅遊(前三次分別為1993年7月、1996年4月、2012年9月)。
這次從金門旅遊回臺,轉眼也過了快七個月。
其實早就計畫撰寫一篇有關金門之旅的文章,但這段期間雜事纏身,寫作計畫只好暫擱一旁。
一拖再拖直到昨天(1月20日),剛好家人皆外出不在,難得清靜。
終於定下心來,安坐電腦前草撰此文,也算是對這次旅遊做個了結交代吧。
半個月前(2016年1月6日),兩位昔日師專時期的同窗好友相邀一起到寒舍聚會。
三人雖都定居中部 (臺中與南投)多年,平時卻是各忙各並不常相聚。
但同學間的真摯情誼還是歷久彌新,一見面就像白頭宮女話天寶遺事般,總有扯不完的話題。
當天上午,在寒舍客廳商談籌辦1月26日屏師69級同學會的正事後,接著轉換話題,談到昔日當兵時的點點滴滴。
三人中,服兵役期間經歷最豐富,就屬曾在外島金門待過一段時間的惠源兄。
從夜行軍、構築戰地防禦工事、住碉堡、睡坑道、夜間查哨、水鬼摸哨......,這些外島第一線戰地之點點滴滴都是惠源兄當年駐防金門時的親身經驗。
這些經歷從他口中娓娓道來,說得活靈活現直讓大家有一種身歷其境的真實感。
對照惠源兄在金門服兵役期間的種種驚險經歷,我這個只待過新兵訓練中心基層連隊的小小少尉,相較之下那段一年多的軍旅歲月,就顯得未免太平淡無奇、太輕鬆無趣了。
退伍至今已快屆滿34年,雖然往事已矣,但當初入伍受訓及下部隊的情景猶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民國69年7月12日在鳳山衛武營入伍,六週後再轉至台北接受為期三個月的預官分科訓練。
結訓前的重頭大戲,就是抽籤決定爾後下部隊的服役單位。
抽籤安排在受訓學校的大禮堂舉行。
同梯次每個受訓學員依序抽籤,依籤號所示當時只能略知部隊代號,但還不知確實的單位為何?駐地在哪?
至今仍清楚記得,當時抽中的籤號是「陸軍3320部隊」。
同梯某一學員看到我抽中的籤號3320,因前兩碼剛好是33,就不懂裝懂大膽直言,這就是剛移防駐守金門的陸軍著名野戰部隊第33師。
而我懵懵懂懂,竟然也信以為真。
當時孤家寡人尚無女朋友,所以根本沒有「兵變」的後顧之憂。
但在民國六十年代末期,那個海峽兩岸仍處於兵戎相見劍拔弩張的緊張年代,在外島服役還是有不少風險存在。
加上交通不便、通訊聯絡困難、放假返台不易,生活條件又欠佳,種種緣故都使大部分的役男視到外島金門、馬祖為畏途。
因此乍聽自己可能抽中「金馬獎」時,還是驚嚇莫名整個心幾乎都涼了半截!
還好,事後證明只是虛驚一場!
幾天後,終於確定即將服役之單位,是位於嘉義大林崎頂的陸軍某新兵訓練中心。
兩年役期一晃即過。這段期間一直都待在台灣本島,未曾調防至外島。
當年僥倖未抽中「金馬獎」,真有一種逃過劫難的慶幸之感。
但事過境遷,再重新審視回顧這段將近兩年的軍旅歲月,反而覺得當年未曾到金馬外島服役,親身體驗特殊的戰地風情,不禁感到有些遺憾。
這個遺憾從1982年退伍起,到1993年止,共持續了十年之久。
1993年,金門開放觀光,終於有機會可前往一遊,總算稍可彌補當年的一些遺憾吧。
基於好奇心理急欲揭開外島戰地的神祕外紗,還有一些昔日曾在金門當兵的退役軍人想舊地重遊重溫往事,因此一時之間觀光客大量湧入到金門遊覽。
想不到當兵時避之唯恐不及的金門,基於一種微妙的補償心理,在金門正式開放觀光後,從1993年7月第一次踏上金門至今,竟也先後到金門旅遊四次了。
前三次金門之旅,當地著名的觀光景點幾乎都已遊歷過。
而再次吸引我第四度到金門旅遊的最大誘因,就是行程特意安排剛開放觀光不久的「擎天廳」。
就衝著「擎天廳」大名,我第四度踏上金門。
2015年6月30日當天上午,旅行社已事前辦好申請手續,整團依排好的間準時進入「擎天廳」參觀。
久仰「擎天廳」盛名,一進入此廳,就被這個岩洞深深吸引震撼到。

擎天廳01  

根據解說,擎天廳是依先總統蔣中正指示,於1962年11月2日動工開建。
負責此項開鑿任務,是當時擔任陸軍第69師師長袁子濬將軍。
袁將軍率官兵千餘人,在當時擔任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羅雲平教授提供工程技術的指導下,不分晝夜採三班制趕工,只以炸藥、簡易機械工具及人工徒手開鑿,歷經九個多月工期,終於在1963年7月竣工。
這座寬廣高大,長50公尺、寬18公尺、高11公尺,可容納千餘人的大廳(設有755個座位),內部不見任何一根樑柱支撐,因而更顯雄偉壯觀。
「擎天廳」是鑿穿坑道,挖空金門太武山的山腹闢建而成。
整座太武山的山體結構主要是花崗石。
花崗石岩壁,密度比一般大理石大上三倍。
據此當可想像,挖鑿此廳的過程是多麼艱鉅困難。
當然施工期間也犧牲不少國軍兄弟,才有這項成果展現,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完工後,蔣中正總統在岩壁上題字,命名為「擎天廳」。

金門帥哥94  

擎天廳02  

擎天就是「托天」或「舉天」之義,比喻本領很大,並藉以勉勵官兵弟兄「人定勝天」。
擎天廳另與其他坑道相連,戰時成為指揮作戰之中樞,也曾做為傷患收容所,後來則轉做官兵休閒娛樂場所,可欣賞勞軍表演或播放電影。
除「擎天廳」之外,此行也參觀幾個新近開放的軍事景點,其餘則大都是舊地重遊。
總結這先後四次的金門之旅,印象最深刻還是非「擎天廳」莫屬。
金門戰地之旅的最後一片拼圖如今終於完成,也總算了卻多年的一番心願。

 

●此文於2016年1月21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6年1月22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17431114325893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