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3月21日)看到「聚珍臺灣」(位於臺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689巷16號藍晒圖園區內的一家書店) PO在臉書的一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gjtwn/photos/a.237423139760845.1073741828.193577570812069/958562994313519/?type=3&fref=mentions&pnref=story
文中附有一張日本時代的早期舊照片。

29541653_2117495961817537_7951855623979961693_n

臉書「聚珍臺灣」之附圖。  
照片中右上角那架螺旋槳飛機本應是焦點所在,但我卻是被飛機下方那棟建築物深深吸引。
這張舊照片越看越覺眼熟,急忙從一樓書櫥裡抽出《臺灣懷舊》急著求證找答案。
1990年11月出版,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的這本《臺灣懷舊》,全書厚達454頁。
書中蒐錄有1895年至1945年與臺灣本土相關的近千張黑白舊照片 (每張照片皆另附簡單說明),是一本甚具文獻參考價值的攝影專書。
很快就在《臺灣懷舊》書中第106頁,找到與「聚珍臺灣」附圖幾乎完全一樣的另一張舊照片。

29572676_2117496041817529_2573260160004190134_n

《臺灣懷舊》書中第106頁的插圖。  
《臺灣懷舊》的這張照片旁另附簡單說明,內容抄錄如下:台北城全景(一)(攝於1905年左右)。
照片的簡單說明雖未明白標示是否為「第一代臺灣銀行總行」,但和存放在個人電腦的幾張「第一代臺灣銀行總行」檔案照片一一詳加比對,可完全確定是現今位於總統府旁「第二代臺灣銀行總行」之前身 ─ 「第一代臺灣銀行總行」無誤!
上述這兩張黑白舊照片乍看之下雖相似(兩張附圖的橢圓形紅圈標示處是當時臺銀總行大門),但再仔細端詳卻發現兩張圖片左右相反方位不同,合理推測第一張附圖的「玻璃底片」應是在製版時疏忽誤放成反面才造成此現象。

29541653_2117495961817537_7951855623979961693_n

臉書「聚珍臺灣」之附圖(經電腦修正後的正確方位)。  
照片中「第一代臺灣銀行總行」,依據「名倉喜作」1939年編著出版的《臺灣銀行四十年誌》,在該書所附〈臺灣銀行年表〉第5頁之記載,位在臺北文武町的第一代臺灣銀行本店,是於1904年(明治37年)2月1日落成。
現今巍然矗立在重慶南路的「第二代臺灣銀行總行」這座建築和總統府一樣,其方位都是坐西向東(面向清代臺北城之東門 ─ 景福門)。
「第一代臺灣銀行總行」的舊址就在現今「第二代臺灣銀行總行」後方(西側),當時之方位剛好與現今的「第二代臺灣銀行總行」相反,是坐東向西(原址位於寶慶路與博愛路路口交叉處),當時總行大門位置是面向現在的博愛路。
由底片放反的事例,不禁連想到二十幾年前 一本「臺鈔目錄」也曾發生過類似底片放反的同樣案例。
蘇健章於1996年8月編著出版的《台灣紙幣》,在書中第223頁刊登一張「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

29064339_2117496428484157_4151833322082120850_o

《台灣紙幣》書中第223頁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 
但該書在印刷製版時,卻因印刷廠人員不明就裡自以為是竟誤把底片放反,校對時又未發現,以致將「反印」又回復為「正印」而失其原樣。
這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正面與背面各一張)的原票主是相識二十幾年自金融界退休專集臺鈔的一位老藏家。
老藏家因年歲關係,十幾年前逐漸出讓割愛其珍藏多年的整部臺鈔專輯精品。
珍罕難得一見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個人曾在老藏家府上親見過多次故印象深刻,當時雖深深喜愛但因阮囊羞澀而無緣擁有。
此後,這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曾陸續出品在《蟠龍通訊拍賣第44期》與《遠東2017年秋季拍賣目錄》,並已於去年順利拍出找到下一個有緣的識貨藏家。
29542799_2117496485150818_896609198508824706_n 

出品在《遠東2017年秋季拍賣目錄》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反印版模樣張」(拍賣底價20萬元)。 

●此文於2018年3月28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8年4月17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