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小就很喜歡買書、看書與收藏書籍。
現今雖已從學校畢業及退休多年,但為了滿足強烈的閱讀興趣,還是手不釋卷持續不斷的在看書、買書。
不斷買書的後果,就是家中藏書越積越多,小小斗室常感「書滿為患」已無立足之處。
為了這些「寶貝」有個長久安身之處,乃在家中三樓陸續購置十幾座各式書櫥、書櫃,以便專門擺放它們。
這些書櫥、書櫃一字排開乍看之下還頗為壯觀,儼然像是一座小小圖書室。
此外,再將常用之書籍拿出一部分,另移至一樓客廳旁的個人工作室,以便平日寫作時可供隨時取閱、參考。
三樓此後就純粹當作是一座「書庫」,需要時再上樓去拿。
曾靜下心來環顧四週排列整齊的好幾排藏書,粗估這四十幾來個人花在購書之費用,或許已足可買下一輛「百萬新車」還綽綽有餘!
但若有一天後代子孫「論斤秤兩」送去資源回收,拿到的錢可能還不夠訂一桌宴客的筵席!
雖略覺悲涼感傷,但想到閱讀與擁有這些書籍所帶給自己的無上樂趣,這根本不是金錢可完全衡量取代,也就稍感安慰與釋懷了。
家中藏書除了新書及很多套書外,還有不少是購自舊書店的戰利品。
學生時代沒什麼錢可供自由花用,為了滿足買書之慾望,因此到舊書攤或到二手書店尋寶、購書,自覺也是平淡生活裡一大樂趣,偶有所獲還可樂上好幾天!
四十幾年來,除了老家屏東市舊書店及當兵服役時的嘉義市之外,國內幾個大都市例如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的幾家舊書店,也都有我四處尋寶所留下之蹤跡。
印象中最難忘的一次逛舊書店經驗,就是臺北的舊光華商場(該商場已於2006年1月29日拆除)。
臺北舊光華商場是許多五、六年級生共同的回憶,舊址因位於新生北路光華橋下而得名。
最初之商家主要係來自牯嶺街舊書攤與八德路一帶被拆除的違建戶。
當年因牯嶺街人行道及排水工程定案,牯嶺街上五十幾家舊書攤集體遷移至光華商場繼續營業。
自此光華商場乃取代牯嶺街成為舊書街的代名詞,早年可說是全臺舊書攤密度最高的一個地方。
民國69年8月底到12月這段期間,因在軍中服役曾奉派到臺北受訓三個月。
在臺北受訓這段期間,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且軍中每月薪餉才1500元(受訓期滿下部隊後才調至三、四千元)只能勉強夠用,基於經濟的因素,因此這三個多月都未曾南下回屏東老家探親。
老家在屏東市,所有親戚也都家住南部,在臺北可說是「舉目無親」,因此每逢軍中休假,就只能到市區逛逛、看看滿街漂亮時髦的美女打發時間。
放假前,若運氣好拿到免費贈送的勞軍早場電影票,則先去看場電影,接著逛逛街,或是幾個師專同學相約聚一聚吃個簡餐便飯、聊聊天、打打屁,只要在晚間收假前趕回受訓的軍校即可。
記憶中,有一次假日是單獨行動,坐公車自己一人到光華商場逛舊書店。
商場內數十家舊書店鱗次櫛比全匯集於地下一樓(光華商場分上下兩層,舊書店位居地下樓層),記得進去商場前還是大白天,幾排舊書店一家接一家連逛好幾小時,逛到忘我逛到忘了時間。
等到走出商場抬頭一看,才驚然發現竟已是夜幕低垂滿天星斗的晚上七點多了。
雖已過了三十幾年,每當憶起那次逛光華商場舊書店的往事,至今猶覺趣味盎然興奮不已,真是人不輕狂枉少年。
逛舊書店有不少樂趣,偶會有一些「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穫。
但若真有心刻意想去店裡找某一本舊書,卻又常鎩羽而歸。
拜網路發達之賜,現今只要上網Google 一下, 所要尋找的舊書只要不是太冷門或年代太久遠,幾乎都能順利找到賣家,並可馬上下單訂購,既方便又便宜。
最近為了研究上之需要,透過這種上網買舊書的管道,已找到好幾本所要的書籍,當收到書時的那一刻,真是滿心歡喜得意不已!
俗語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我則認為:「書癡不出門能買天下書。」
回顧多年來逛舊書店、買舊書的經驗,今昔之對比,令人不禁深深感嘆時代進步與科技資訊的發達。

光華商場3

昔日的舊光華商場(翻拍自網路)。

 

ru.4gj 2u04

舊書店(翻拍自網路)。    

 

網購舊書r.

最近購自網路的一些舊書。

 ●此文於2017年3月4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7年3月8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19243439577994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