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後,「臺灣銀行」歷經七個月重新改組,於35年5月20日再成立,並在5月22日正式發行面額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的第一批舊臺幣鈔券(「舊臺幣」與「臺灣銀行券」的兌換比率是1:1)。
後因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導致物價持續暴漲,民國38年4月,在第一屆第六次「臺灣省參議會」的大會中,提案要求政府即刻「改革臺灣幣制」,期望藉以挽救當前臺灣正瀕臨崩潰的金融制度與恢復已慘遭破壞的經濟秩序。
38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告《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與《新臺幣發行辦法》,由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及財政廳長兼臺銀董事長嚴家淦負責推動實施光復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並發行「新臺幣」取代「舊臺幣」 (「舊臺幣」與「新臺幣」的兌換比率為40000:1)。
舊臺幣從面值最小的壹圓券,到38年5月17日發行最後一張也是面額最大的「本票壹佰萬圓」止,在這短短三年裡,含「本票」在內臺灣銀行實際共發行十一種不同面額的紙鈔做為流通貨幣。
相對於版式繁多的新臺幣,舊臺幣顯得較為單純。
若不講究品相,除了「拾萬圓未發行券」之外,目前想集全一套完整的「舊臺幣專輯」難度還不算高,因此舊臺幣也常成為許多臺鈔愛好者的收藏入門。
進一步探究舊臺幣之分版,目前較為藏家與集鈔界認同的大致有下列幾種:
1.「舊臺幣伍圓」詳分為「無記前期券」與「有記後期券」兩版。
2.「中央廠壹百圓」細分為「灣字連水」與「灣字不連水」兩版。
3.「伍百圓」詳分為「小號版」與「大號版」兩版。
4.「中央廠壹仟圓」詳分為「長足A」、「短足A」、「跛足A」三種版式。
5.「中央廠壹萬圓」細分為「灣字連水」、「灣字不連水」,另帶A字軌可再詳分為「短足A」與「跛足A」。
除此之外,有關舊臺幣的分版,近幾年來似無新的重大發現。
記得四年前的98年11月22日,當天彰化鈔友游乙剛先生帶著他的國中同學 ─ 王文揚先生,一起到草屯寒舍造訪。
與王先生算是初次見面,因王先生小學時就讀的「彰化市石牌國小」剛好也是二十幾年前我曾服務過的學校。
和王先生除了皆是紙幣收藏的同好外,又多了這層師生關係,因此相談時更增添一分親切感。
在觀賞彼此的鈔輯時,王先生提及「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經他這幾年的觀察與追蹤發現,已確定可分成截然不同的兩種版式。
據瞭解,這種「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的分版新發現,至今還未見有臺鈔藏家或幣鈔書籍、目錄、雜誌曾公開發表報導過。
王先生並指出分版最重要的關鍵,就在鈔券正面「國父肖像」這部分。
他說「國父肖像」依其臉部特徵與刷色,可詳分成「前期未修飾版」與「後期修飾版」(本版樣張屬「前期未修飾版」)。
「前期未修飾版」的主要特色是「國父肖像」刷色較淡,額頭與頭髮分界處有一條「白色的彎曲狀髮際線」,左眼眉毛「淡又細短」,鬍子略白。
而「後期修飾版」相對於「前期未修飾版」則是「國父肖像」刷色較深,額頭上沒有那一條白色髮際線,左眼眉毛「濃又粗長」,鬍子略黑。
在上述幾項差異中,最容易判別的地方就是肖像上國父的「左眼眉毛」,前期券「淡又細短」,後期券「濃又粗長」。
這項不同之處,就是普通人也「一目瞭然」,很快就可辨識清楚毫無爭議。
當天在與王文揚先生的對談與切磋中,由於他毫不吝於提供多年的研究成果給我參考研究,真是獲益良多並且深感佩服。 
「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發行於民國37年8月17日,印製的流通字軌從「首字軌AA」到「末字軌BA」總共有二十五組。
「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的版式新發現,經王文揚先生告知後,四年來筆者已先後檢視過三、四百張的鈔券實品與圖檔,目的就是想從中找到版式變化所依循的規則。
以筆者個人的觀察所得,加上鈔友謝醫師及游乙剛先生的綜合研究與歸納整理,大致得到下列結論:AA到 AP這十四組字軌,目前所見都屬「前期未修飾版」(這十四組字軌目前還未發現「後期修飾版」);緊接著從AQ到BA這十一組字軌,除AU及BA這兩組字軌外,目前已可確定其他九組字軌都是「兩種版式並存」。
例如:這張AV743702(附圖一)是屬「淡細短眉毛」的「前期未修飾版」,另一張相同字軌的AV528490(附圖二)卻是「濃黑長眉毛」的「後期修飾版」(AU字軌及BA字軌,目前所見雖都是「後期修飾版」,但日後也不排除可能會再發現「前期未修飾版」)。
「前期券」與「後期券」這兩種版式若從字軌數來推斷,「前期券」的數量應會比「後期券」略多,但兩者的市價行情還不至於有太大差別。

av1

AV743702是屬「淡細短眉毛」的「前期未修飾版」。

 

av2

同字軌的另一張AV528490卻是「濃黑長眉毛」的「後期修飾版」。 

2013年10月上旬,臺北鈔友沈先生來電告之:近日在奇摩幣鈔拍賣網站,有藏家出品一張票號是AZ132580的「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仔細上網察看圖檔,發現竟然是一張AZ字軌中甚為罕見的「淡細短眉毛」(前期未修飾版)。
筆者手中恰有與前述那一張僅相差7號,票號是AZ132573的「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版式是AZ字軌裡最常見的「濃黑長眉毛」(後期修飾版)。 
進一步研究發現,這批票號是AZ132★★★的連號鈔,約在二、三十年前即已陸續在臺灣的幣鈔收藏市場出現過,目前手中確定有票號與圖檔可供佐證的,至少就有下列八張:AZ132452(臺北鈔友)、AZ132477(《全方位拍目》第71期)、AZ132484(自藏)、AZ132548(自藏 )、AZ132573(自藏)、AZ132580(自藏)、AZ132583(《台灣紙幣》第53頁)、AZ132584 (自藏 )。
在這八張皆屬同一連號群的「舊臺幣第一廠仟圓券」當中,目前就僅發現奇摩拍賣網站上這張AZ132580是屬「淡細短眉毛」(屬「前期未修飾版」),至於其餘七張全都是「濃黑長眉毛」的「後期修飾版」。
經此比對後可確知,「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的AZ字軌不但是兩種版式並存,甚至還可找到更珍貴更有趣的「連號異版券」(據此也可推斷AQ到BA這些有兩種版式並存的字軌也可能找到「連號異版券」)。
為了讓手中這張AZ132573(後期券)與拍賣網站上僅僅相差7號的另一張AZ132580(前期券)能湊在一起配成一對,做為本版「連號異版券」確實存在的「鐵證」,因此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將它標下來。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終於如願配對成功 (102年10月12日順利得標)。

7380    

上一張AZ132573是「濃黑長眉毛」(屬「後期修飾版」),相隔7號的下一張AZ132580卻是「淡細短眉毛」的「前期未修飾版」。

但這相差7號的兩張鈔券,筆者覺得還不是最完美的組合,在AZ132★★★這批連號券裡,依據票號推測當初應還有數十張連號的鈔票被留存下來。
因此若能在AZ字軌中,以這張較為少見的AZ132580(前期券)為主,再找到它的上一號AZ132579(後期券)及下一號AZ132581(後期券),重新組合配成「三明治型式」的連號異版券,或「兩張連號型式」的異版券,則其身價鐵定是一加一遠大於二。
在筆者收藏多年的「臺鈔專輯」中,現已擁有好幾對「連號異記券」(如44年5伍圓LT背上T與LT背下 T的連號券.....)及「連號異版券」(如49年藍色拾圓圓3彎水L記短足A與L記長足A的連號券....)。
而AZ132573(後期券)與AZ132580(前期券)這兩張相差7號的「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雖還不是真正的「連號異版券」,但由於它特有的「趣味性」與「珍罕性」,因此筆者對它的珍愛與重視,卻遠遠超過其他幾組「連號異記券」或「連號異版券」。
而最令筆者深感好奇與不解的是,何以兩種「不同圖版的鈔票」卻是以連號券的型態存在?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這就是它最迷人的地方!也是我最想探索瞭解之處!
※2014年2月8日,筆者在網路上又標到一張票號AZ132584的「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版式屬「後期修飾版」。
它和AZ132580這張「前期未修飾版」的差距又更小,僅相差4號而已。
現將AZ132573(後期券)、AZ132580(前期券)、AZ132584(後期券)三張併列,前兩張相差7號,後兩張則僅相差4號。兩張「後期修飾版」中間夾一張票號相近的「前期未修飾版,已快幾近是「三明治型式」的連號異版券了。

738084    

●此文於2013年10月23日發表在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