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舊臺幣(一) (26)
- Jun 24 Fri 2022 09:47
※ 未發行舊臺幣拾萬圓四方連(鄭光政先生提供) ···
- Jun 24 Fri 2022 09:37
※ 舊臺幣拾萬圓未發行券 ··
- May 11 Wed 2022 08:46
※ 兩張舊臺幣拾圓鈔票(變體鈔與獅子號) ···
- Apr 28 Wed 2021 12:36
※ 一張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無字軌』高品相鈔券 ···
- Mar 01 Mon 2021 09:56
※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C、D、E、F、G 五組字軌「應昌期印刷簽的簽用日期」探究 ···
- Dec 26 Sat 2020 17:12
※ 舊臺幣本票的『作廢』戳章 ‧‧
- Mar 21 Sat 2020 09:05
※ 舊臺幣伍拾圓褪色券 ···
舊臺幣伍拾圓發行於民國35年9月1日,僅只印製 AA、AB兩組字軌,是舊臺幣各版鈔券中 (本票除外),發行數量最少的一種紙幣。
手中恰好收藏兩張品相98新的舊臺幣伍拾圓紙幣,字軌票號各是AA393231、AB745613,兩張鈔券刷色都是咖啡色。
個人的臺鈔藏輯裡,還另有一張伍拾圓舊鈔 ─ AB371262,卻已明顯褪成「綠色」(附圖一)。
附圖一
這張伍拾圓褪色券當時因甚覺有趣,故買來做為比對、研究之用。
一、二年前曾有某位年輕鈔友問我,「舊臺幣伍拾圓」是否有兩種不同刷色?
- Dec 01 Sat 2018 08:49
※ 鈔文轉載 ─〈我與台灣銀行反印試樣票的重逢〉馬傳德著 ···
〈我與台灣銀行反印試樣票的重逢〉馬傳德著
2012年是我父親馬定祥的好友李偉先誕辰120周年,上海博物館為其出版了《紙上繁華——李偉先生舊藏紙幣掇英》,這是第一部介紹李偉先捐獻紙幣的藏品集。
那天,上海博物館周祥專程送來這本收藏紀念集,當時李偉先在美國的兩個孫子李碩傳、李颖傳昆仲也在座。
大家看了書都十分高興。
李偉先生於1892年,是我國著名的錢幣大收藏家。
他原先以收集中外金銀幣為主,收藏歷代古錢稍遲些。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經家父勸說之後,他也開始收藏中國紙幣。
李偉先對家父绝對信任,請家父擔任他的經紀人和錢幣顧問。
當時在錢幣收藏家中,李偉先是一位很有魄力的人物。
- Nov 21 Wed 2018 11:32
※ 第三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 ···
2018年7月21日,在個人臉書及幾個有關幣鈔研究的相關平台,先後各PO了一篇〈又見一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短文與大家分享。
文中提及由當時「台銀台南分行」簽發的這兩張「舊臺幣本票壹萬圓」,在其空白之背面皆另有加蓋較為少見的「防偽鋼印」。
「防偽鋼印」的中文字為篆體「台灣銀行台南分行」,英文為「THE BANK OF TAIWAN TAINAN BRANCH」。
這兩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壹萬圓」之票號,第一張是719054(簽發日期中華民國37年10月27日)。
第二張是A204181(簽發日期中華民國37年12月31日)。
文章發表後第四天(7月24日)晚間,好友私下傳來另一張票號541439,也是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壹萬圓」(附圖一)之彩色圖檔,供我參考與研究。
附圖一
已知這三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有兩個共同之處,一是面額都是「壹萬圓」,其二皆由「台銀台南分行」簽發。
- Nov 21 Wed 2018 11:15
※ 又見一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 ···
2018年7月7日,葉秉昌先生在臉書「鈔集市場」PO了一套舊臺幣本票,其中本票伍仟圓99新,本票壹萬圓兩張都標示為85新,本票拾萬圓99新,本票壹佰萬圓99新。
在電腦螢幕逐一檢視這5張舊臺幣本票之正面反面,意外發現其中一張本票壹萬圓背面,竟加蓋有少見的「防偽鋼印」(附圖一)。
附圖一
看到這張加蓋「防偽鋼印」的舊臺幣本票壹萬圓,腦海隨即連想到之前亦曾看過一篇相同的報導。
2017年3月22日,鈔友謝天先生在臉書「台灣文獻 錢幣 鈔票 紀念章」發表一篇舊臺幣本票加蓋「防偽鋼印」的短文,現將全部內容複製如下:
第一次發現老臺幣定額本票有打防偽鋼印。
這是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由台南分行簽發的一萬元本票,因鋼印是陽文的所以判斷是由機器從正面打印。
- Apr 17 Tue 2018 10:56
※ 臺鈔軼聞一則 ─ 從一張反印的舊照片談起 ‧‧
前幾天(3月21日)看到「聚珍臺灣」(位於臺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689巷16號藍晒圖園區內的一家書店) PO在臉書的一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gjtwn/photos/a.237423139760845.1073741828.193577570812069/958562994313519/?type=3&fref=mentions&pnref=story
文中附有一張日本時代的早期舊照片。
臉書「聚珍臺灣」之附圖。
照片中右上角那架螺旋槳飛機本應是焦點所在,但我卻是被飛機下方那棟建築物深深吸引。
這張舊照片越看越覺眼熟,急忙從一樓書櫥裡抽出《臺灣懷舊》急著求證找答案。
1990年11月出版,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的這本《臺灣懷舊》,全書厚達454頁。
書中蒐錄有1895年至1945年與臺灣本土相關的近千張黑白舊照片 (每張照片皆另附簡單說明),是一本甚具文獻參考價值的攝影專書。
- Feb 09 Thu 2017 11:23
※ 一張趣味性十足的舊臺幣中央廠壹百圓舊鈔 ‧‧
手中收藏一張民國35年9月1日發行的「舊臺幣中央廠壹百圓」舊鈔。
鈔票正面左邊字軌是KY,但右邊KY字軌的Y字卻印成類似英文字母的V。
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左右兩邊字軌不相同,是一張身價不菲的「變體鈔」。
但經仔細端詳審視,發現原來只是右邊Y字的那一豎印短了,以致成為「短尾Y」而字形頗似V字 。
舊臺幣由於匆促趕印,以致鈔券上字軌、號碼的字體型式非常紊亂,甚至連紙張厚薄、大小、紙質、刷色、圖幅,也經常出現不一致的情形。
若瞭解早期舊台幣的印製背景,再檢視為何會出現這種瑕疵鈔券,也就不足為奇為了。
雖只是不能登「大雅之堂」,價值性並不高的一張舊鈔票,但趣味性十足,故頗珍愛之。
- Feb 06 Mon 2017 21:55
※ 簽發日期是38年6月14日的一張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A874503) ‧‧
「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是臺灣貨幣史上,面額最高的一枚紙幣(在1:40000 的兌換比率下折合新臺幣是25元)。
本票壹佰萬圓發行於38年5月17日(星期二),依臺銀公告是於38年8月2日宣告停止流通。
因此該版鈔券實際流通時間僅只短短兩個半月,是四種不同面額之舊台幣本票中使用期間最短的。
經個人長期統計,目前已確知本票壹佰萬圓簽用日期,最少有如下幾個:「5月17日」(星期二)、「5月23日」(星期一)、「5月24日」(星期二)、「5月25日」(星期三)、「5月26日」(星期四)、「5月27日」(星期五)、「5月28日」(星期六)、「6月13日」(星期一)、「6月14日」(星期二),至今似還未發現簽用日期是5月17日之前的鈔券 (另發現有部分本票壹佰萬圓未並加蓋簽用日期)。
現已發現存世之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大多是以A725★★★和A8002★★、A8003★★……這幾批高品相連號券為主,總數推估可能有上百張。其中當以A725★★★這批連號券的品相最優,數量也最多。
這張票號A874503的舊台幣本票壹佰萬圓,係翻拍自將於2016年11月2日結標的第18期《東雅集郵網拍目錄》。
該票品相約88新 (有中折),由於存世新鈔較多,故此枚舊鈔若與其他同版之連號券相比,並無特別突出之處。
品相不足為奇,但令人覺得驚豔特殊之處,是簽用日期標示為「中華民國卅八年六月十四日」。
日期剛好是幣制改革前一天,為目前所見四種面值舊臺幣本票諸多實物中,最接近38年6月15日(星期三)實施幣制改革的收藏物件,可說是研究舊臺幣發行及廢止的一項重要文物,甚具參考與佐證價值。
- Dec 30 Fri 2016 08:17
※ 舊臺幣伍拾圓褪色券 ‧‧
舊臺幣伍拾圓發行於民國35年9月1日,僅只印製AA、AB兩組字軌,是舊臺幣各版鈔券中(本票除外),發行數量最少的一種紙幣。
手中恰好收藏兩張品相98新的舊臺幣伍拾圓紙幣,字軌票號各是AA393231、AB745613,兩張鈔券刷色都是咖啡色。
個人的臺鈔藏輯裡,還另有一張伍拾圓舊鈔 ─ AB371262,卻已明顯褪成「綠色」。
這張伍拾圓褪色券當時因甚覺有趣,故買來做為比對、研究之用。
一、二年前曾有某位年輕鈔友問我,「舊臺幣伍拾圓」是否有兩種不同刷色?
翻閱官方於1996年2月出版的《中央印製廠》,該書第84頁的「舊臺幣伍拾圓」彩圖(票號:AB229767)卻是一枚「綠色」紙幣 ,而非大家熟知的「咖啡色」!
《中央印製廠》書中第84頁的「舊臺幣伍拾圓」彩圖 (綠色的褪色券)。
- Oct 20 Thu 2016 09:49
※ 簽用日期是民國38年6月14日的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
「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是臺灣貨幣史上,面額最高的一枚紙幣(在1:40000的兌換比率下折合新臺幣25元)。
本票壹佰萬圓發行於38年5月17日(星期二),幣制改革雖於38年6月15日實施,依臺銀公告則是在38年8月2日才宣告停止流通。
因此該版鈔券實際流通時間僅只短短兩個半月,是舊臺幣四種不同面額本票中使用期間最短的紙鈔。
經個人長期統計,目前已確知本票壹佰萬圓簽用日期,最少有如下幾個:「5月17日」(星期二)、「5月23日」(星期一)、「5月24日」(星期二)、「5月25日」(星期三)、「5月26日」(星期四)、「5月27日」(星期五)、「5月28日」(星期六)、「6月13日」(星期一)、「6月14日」(星期二),至今似還未發現5月17日之前的簽用日期鈔券(另發現有部分本票壹佰萬圓未並加蓋簽用日期)。
現已發現存世之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大多是以A725★★★和A8002★★、A8003★★……這幾批高品相連號券為主,總數推估可能有上百張,其中當以A725★★★這批品相最優,數量也最多。
這張票號A874503 的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係翻拍自將於2016年11月2日結標的最新一期《東雅集郵網拍目錄》第18期。
簽用日期為「中華民國卅八年六月十四日」的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
該票品相約88新有中折,由於存世新鈔較多,故此枚舊鈔若與其他同版之連號券相比,並無特別突出之處。
- Nov 15 Sun 2015 09:21
※ 舊臺幣第一廠壹仟圓版式探究 ··
這兩張「舊臺幣第一廠仟圓券」皆發行於民國37年8月17日(距今67年),第一張仟圓紙幣票號是AZ132573;第二張仟圓紙幣票號是AZ132580,兩張同版仟圓紙幣僅相差7號。
附圖一:AZ132573 這張鈔票的「國父肖像」刷色較深,左眼上方是「粗濃的長眉毛」,沒有髮際線。
- Feb 20 Thu 2014 16:42
※ 未裁切前的「舊台幣拾萬圓未發行券」是幾方連 ··
光復後,由於本省政、經情況特殊,原決定採用中央銀行印製之「台灣流通券」做為在台灣使用的區域性貨幣,但因當時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強力反對,故「台灣流通券」的實施計劃乃宣告胎死腹中不得不終止。
所以從國府派員接收後,一直到舊台幣正式發行的這七個月過渡期間內,台灣地區仍繼續沿用日據時代的「臺灣銀行券」做為暫時性替代貨幣。
35年5月20日臺灣銀行重新改組成立,並於三天後立刻發行第一批新款紙幣 ─ 壹圓、伍圓、拾圓,藉以取代光復後仍繼續在台灣沿用的「臺灣銀行券」。
這套新貨幣也就是日後大家所俗稱的「舊臺幣」。
舊台幣發行不久,即因大陸方面軍事節節失利,台灣的政、經情勢亦連帶受到波及日趨不穩,導致通貨膨脹愈加嚴重。
- Jan 17 Fri 2014 08:27
※ 褪色乎?變體乎? ‧‧
- Dec 04 Wed 2013 10:54
※ 一張令人感到時空錯亂的「舊臺幣拾萬圓本票」‧‧
2012年5月9日專程回屏東老家省親,並與父親、母親及弟弟、妹妹一起提前歡慶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回南部期間,在5月10日當天順道拜訪一位家住屏東市,認識已快三年並先後向我購買兩本《光復後台鈔圖文新錄》的讀者鈔友 ─ 王和群先生。
10日上午9點,專程到王和群先生服務的五金行拜訪,王先生特地從抽屜拿出最近剛在高雄《東南通訊拍賣》第40期拍進的一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舊鈔,請我代為鑑定。
王先生一臉疑惑,問我何以這張票號B514638 的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簽用日期並不是一般認知的37年或38年,而是距今(中華民國101年) 才13年的中華民國88年4月18日。
票號B514638的舊臺幣本票拾萬圓。
鈔友王先生的疑問,不禁引發我急欲進一步探討之興趣。
拿起這張鈔票乍看之下,發現簽用日期「乍看之下」還真的是中華民國88年4月18日,確實令人難以想像與不可思議!
但只要對臺灣紙幣稍有涉獵研究的鈔友都知道,舊臺幣四種本票(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壹佰萬圓),其發行與簽用日期全都在民國38年6月15日實施幣制改革之前,亦即絕對不可能出現38年6月15日之後的簽用日期。
這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發行日期,根據臺灣省文獻會編印《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 經濟志 金融篇》一書第322頁之記載,應是37年10月14日。
左看右瞧再經一番仔細辨識,可以肯定這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絕對是一張真票無誤!
集鈔將近三十年,從未聽聞有更改舊臺幣本票簽用日期的變造票出現!
- Dec 04 Wed 2013 08:17
※ 原形「幣」露 ─ 新舊臺幣的變裝故事 ‧‧
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有關舊臺幣的報導,標題為:〈原形「幣」露 ─ 新舊台幣的變裝故事〉。
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48&p=634
當中刊載由官方提供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有「公文」、「彩色圖片」,是很重要的文獻史料,甚具參考價值。
●此文於2010年12月26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4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