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初期由「臺灣銀行」發行的紙鈔不論是『銀券』或『金券』,皆係在時間相當緊迫的情況下匆促問世。

因此設計稱不上精良,紙質也欠佳而有易於污損的先天缺失存在。

大正3年 (1914年)日本據台將屆二十年,臺灣總督府配合『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經濟政策,因此在台灣積極推動農業改革。

隨著農業改革的進行,島內稻米與甘蔗產量為之大增,台灣經濟逐漸穩定。

由於各方面慢慢步向正軌,對於貨幣的需求量也日漸提高,故臺灣銀行乃將原通用的鈔券重新改版,所以才有『大正改造券』的印製與發行。

此套鈔券由原來的直式改為橫式,由於都是在日本明治後的「大正時期」陸續推出發行,故一般皆稱之為『大正改造券』。

整套紙幣的設計風格樸實、典雅,當時也是日本國力最承平的年代,紙鈔發行之面額計有壹圓、五圓、拾圓、五拾圓共四種。

這四種不同面額的鈔券,其正面主圖都是採用興建於西元1901年位在台北劍潭山上,亦即是目前圓山飯店現址的『臺灣神社』。

『臺灣神社』是為祭祀當年因征戰台灣陣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興建,是日據時代全台規模最大也是等級最高的一座神社。

鈔券背面主圖則為台灣最南端的『鵝鑾鼻燈塔』。

之所以採用此『鵝鑾鼻燈塔』的圖案設計,在政治上的宣示作用則是象徵日本國土的延伸與日本政府推行『南進政策』的決心。 

 

1元   

                            大正改造券壹圓

 

大正改造券壹圓發行於大正4年 (1915年)9月1日,發行記號從 (1) 到 (54) 共五十四組

 

                                   大正改造券五圓

 

大正改造券五圓發行於大正3年 (1914年)3月3日,發行記號從 (1) 到 (8) 共八組 

 

10元   

大正改造券拾圓

大正改造券拾圓發行於大正5年 (1916年)12月22日,發行記號從 (1) 到 (10) 共十組

 

50元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發行於大正10年 (1921年)12月24日,僅發行 記號 (1) 一組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票號統計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28998513 

 

●此文於2009年12月5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9月9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