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0718181-3506523567_n    

壹圓銀券 A號 340732 (筆者現藏) 

 

11

壹圓銀券 A號 137909 (臺北鈔友陳先生熱心提供)



 490520085_m

壹圓銀券 A號 855013 (筆者舊藏) 

    日據時代由「臺灣銀行」發行的各版鈔券,面額從小到大依序計有壹圓、五圓、拾圓、五拾圓、百圓、千圓等六種

至於名稱與版別依發行先後,則有『銀券』、『金券』、『大正改造券』、『甲券』、『乙券』、『現地刷券』、『臺灣銀行背書券』(武尊千圓券)等七大類別

本文即將探討的臺灣銀行券『壹圓券專輯』,所包含之內容計有『銀券壹圓』『金券壹圓』『大正改造券壹圓』『甲券壹圓』『乙券壹圓』共五種,現分述如下:                 

『壹圓銀券』發行於西元1899年 (明治32年,清光緒25年)9月29日。

『壹圓銀券』俗稱龍鳳壹圓銀券,是日據時代日本政府在臺灣地區正式發行的第一種紙幣 (比五圓銀券早3個月;比拾圓銀券早1年4個月;比五拾圓銀券早1年2個月)。

『壹圓銀券』發行當天 (1899年9月29日),距日本政府於1899年3月2日剛完成《臺灣銀行法》之修正,規定臺灣銀行得以發行票面金額為壹圓銀幣以上的銀行券,還不到7個月。

而距「臺灣銀行」於1899年6月12日正式成立 (9月26日掛牌營業),也不過才3個月又18天。

由於發行時間緊迫,因此『銀券』之型式與圖案都係直接參考援引日本銀行先前在日本國內所發行的鈔券圖式,差別僅在於將文字及顏色略加修改而已。

『壹圓銀券』所發行之記號,依筆者二十幾年來所登錄共28張『壹圓銀券』的票號,經歸納統計至今已確定有A號、B號、C號、D號、E號共五組 

『壹圓銀券』發行於西元1899年,當時台灣的物價依據台灣協會會報第7號:教師的年薪一級1600圓;二級1400圓;三級1200圓;四級1000圓;五級900圓;六級800圓;七級700圓;八級600圓 (若再換算成教師的平均月薪:一級每月約133圓;二級每月約117圓;三級每月約100圓;四級每月約83圓;五級每月約75圓;六級每月約67圓;七級每月約58圓;八級每月約50圓)。 

『壹圓銀券』票號統計: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

5正 金壹圓-O-698846A  

金券壹圓正面

     

臺灣銀行券中的『銀券』與『金券』,其票號都不是採用現今一般常見的阿拉伯數字,而是以國字的大寫與小寫並用。

數字的順序從小排到大分別是:0、壹、貳、參、四、五、六、七、八、九,其排序之唸法是由右往左唸,恰與現行使用阿拉伯數字的唸法,是從左唸到右剛好相反 (例如這枚金券壹圓的票號若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應為698846)。

為了矯正『銀券』流通後層出不窮的弊端,1903年9月16日臺灣總督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修改台灣幣制之建議,請將已流通的『銀券』改為與日本國內相同的『金券』。

此項建議很快就獲得日本政府同意。因此在『銀券』發行流通才4年又9個月,就於台灣地區又另發行新版紙幣 ─『金券』。

『金券』發行後『銀券』隨即透過兌換迅速回收。

『金券壹圓』發行於西元1904年 (明治37年‧光緒30年)7月1日。已確定發行的記號從A號、B號、C號.........到S號共計十九組 (I號及O號也都有發行)。

由於決定發行『金券』的時間甚緊迫,因此鈔券的型式與圖案是以『銀券』為藍本再略加修改,而未另外重新設計。

為防『金券』遭偽造,鈔券正面的四個角都加印『臺灣銀行』這四個國字的『水印』為暗記 (『銀券』並無此種新的防偽設計)。

此『金券壹圓』剛發行時 (西元1904年),台灣的物價大概為何?

根據1904年4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一大瓶「鶴牌」香水價格為壹圓30錢,中瓶是壹圓;德國製鞋油20錢 (壹圓為拾角,壹角為拾錢,故壹圓相當於100錢)。

8正-49-365370A  

大正改造券壹圓正面          

日據時代初期發行的紙幣不論是『銀券』或『金券』,皆係在時間相當緊迫情況下匆匆問世。因此設計稱不上精良,紙質也欠佳而有易於污損的缺陷。 

大正大正3年 (1914年),日本統治台灣將屆20年。此時台灣經濟已漸趨穩定,各方面亦慢步走向正軌,對於貨幣的需求量也日漸增加。為此臺灣銀行將通用的鈔券重新設計改版,接著乃有所謂『大正改造券』的印製與發行。 

『大正改造券』發行於西元1915年(大正4年)9月1日。

其型式(直式改橫式)與圖案設計都完全不同於先前發行的『銀券』與『金券』,可說是「臺灣銀行券」在鈔票設計上的一大突破與改變。 

『大正改造券』發行後並未馬上收兌之前的『金券』。

『大正改造券』與『金券』這新、舊兩種不同的貨幣,當時在市面上是並行流通。『金券』是至其破損回收後自然消失,方才逐漸退出市面。 

『大正改造券』已發行的記號從(1)、(2)、(3)........到(54)共計五十四組,票號也改用從左依序唸到右的阿拉伯數字。 

此『大正改造券』剛發行時的台灣物價(西元1915年)大概為何? 

根據1915「臺灣愛國婦女第74卷」之報導:一件雙扣長度及膝的男用大禮服售價為28圓到38圓之間。另依照前一年 (西元1914)4月18日《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電影院票價一等20錢;二等10錢;三等5錢。                                  

490521494_m

甲券壹圓券正面   

12正

甲券壹圓 記號(1) (筆者現藏)  

                        

490521141_m

甲券壹圓 記號 (1) (彰化鈔友游乙剛先生提供)  

 

   

490521835_m

甲券壹圓最後一組記號 (92)             

大正改造券』流通滿18年後,由於印刷與製紙技術的改進,以及為了防止鈔券偽改與變造,臺灣銀行又將其原發行的鈔券再度改版,並從1932年冬開始發行稱之為『甲券』的流通鈔票。

『甲券』發行後,原先流通尚有極少量的『金券』及『大正改造券』也都仍可繼續使用,於是就有三種不同版別的鈔券並存於流通市場。

『甲券壹圓』發行於西元1933年 (昭和8年)7月21日。已發行之組號從(1)、(2)、(3).........到(92)依序本應有九十二組,但據瞭解其中(75)、(76)、(77)這三個記號迄今仍未見實物,可能並未發行。

此枚『甲券壹圓』剛發行時台灣的物價,若根據1933年4月1日《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龍角散」四日份是30錢:四十日份2圓。1933年6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在屏東一頭水牛是75圓。1933年6月22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一張哥倫比亞牌唱片80錢。

16正

乙券壹圓第一組記號 (93)     

 

490522125_m

乙券壹圓最後一組記號 (104)        

     

民國33年下半年「臺灣銀行」開始發行乙券。首先於1944年7月1日同時發行『乙券五圓』與『乙券拾圓』。最後才於1944年11月1日發行『乙券壹圓』。

『乙券壹圓』發行的記號從(93)、(94)、(95)......到(104)共計十二組

此『乙券壹圓』於1944年發行前後一、二年,當時台灣之物價,根據葉石濤先生的訪聞紀錄:1943年國小代課老師月薪42圓。根據陳玉璞先生的口述:1943年一本短篇小說稿費20圓。根據蔡廷棟先生口述:1944年一份外食的早餐3錢 (杏仁茶2錢,油條1錢)。 

 

●此文於2009年5月30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9月9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