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清代及日據時期行政官署(二)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2月14日晚間,收到目前在高雄市某高中擔任歷史老師也是我的幣鈔收藏同好 — 陳佳洵老師從Messenger傳來「翰林出版社」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一張插圖和文字說明(附圖一)與我分享。
09901.jpg
附圖一:「翰林出版社」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一張『錯誤』插圖和文字說明(插圖是目前位於台北市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而非早已不存在的「清布政使司衙門」)。
現將該張插圖之說明全部抄錄如下:「圖 6 – 2 – 28 清布政使司衙門(部分建築。1892年(清光緒18年)建,原為接待至臺灣視察的高級官員的行館。臺灣民主國時期改為「籌防局」;日治時期充作臺灣總督府廳舍,1919年臺灣總督府新廈啟用後,行館轉為臨時展覽及聚會場所。」
陳老師傳來這張歷史教科書插圖之用意,應該是基於專業認知而質疑圖中這座建築是否為「臺灣布政使司衙門」,並想聽聽我的看法為何!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年前(2014年)為編著出版有關「臺灣幣鈔研究」的第二本著作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曾數度專程至位於臺北市南海路植物園內的這座「欽差行臺」(當時引用之舊名稱還是布政使司文物館)參觀。
今天(2018年3月21日)一大早看報紙得知,文化部於昨天(2018年3月20日)宣告將啟動審議程序,把臺北公會堂(中山堂)、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欽差行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旗後砲台等六個分別位處臺北市與高雄市之市定古蹟全都升格為「國定古蹟」,預計年底前應可完成審議程序並正式升格。

861532485_l

在這即將升格為「國定古蹟」的六處歷史建築物當中,個人最熟悉亦最感興趣且參觀次數最多就是目前全臺碩果僅存的這座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 ─「欽差行臺」(最近一次參觀「欽差行臺」是將近三個月前的2017年12月27日)。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嘗試動手寫一篇有關「欽差行臺」的文章,今天剛好趁著此波新聞熱度,特別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草撰成文並與大家分享。
1884年爆發中法戰爭,劉銘傳以福建巡撫身分奉派來臺督辦軍務。
中法戰爭期間,他勇於任事親上前線督陣,終於擊退來犯之法軍保全臺灣。
經此戰役,清廷深刻瞭解臺灣戰略地位之重要,於是在光緒11年(1885年)9月詔諭決定改設行省,並任命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任期1885年9月~1891年3月) 。
臺灣名義上雖是自1885年設省,但卻遲至光緒13年(1887年)完成行政區域調整並待一切行政作業皆就緒後,才算達到「實質」之建省。
臺灣建省後,為接待來臺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故有考量另外再設置興建招待會館之必要。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