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舊臺幣(二)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舊臺幣定額本票計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與壹佰萬圓四種面額,發行順序是依面額大小從最低面額的伍仟圓最先發行(發行日期:民國37年5月3日),接著是壹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7年6月8日)、拾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7年10月14日)、壹佰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8年5月17日)。
臺銀當初何以會選擇印製發行這種「舊臺幣定額本票」?
還有舊臺幣定額本票「人工簽章」之由來?
上述這兩個關鍵問題在李建樹先生編著,並交由「理藝出版社」於1999年10月出版的《應昌期傳》書中第69頁,有一段極重要之敘述應可做為解答。
現將該段內容全部抄錄引述如下:「在新臺幣改制尚未實施前,臺灣銀行只有一家印鈔廠,鈔票根本來不及印,一時形成大家都要現鈔的局面。時任營業部經理的應昌期看在眼裡,著實著急,因此想出了以臺灣銀行發行定額本票的辦法來緩衝,即規定由本行中二位高級職員 (襄理以上)人工簽字的本票來代替現金,日後再將本票換回。開始時嚴家淦認為不妥,讓應昌期立即停止這種作法。應昌期則認為此法沒什麼不妥,何況現鈔不夠,銀行無法開門營業,所以堅持執行,並很快緩和了局面。」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發行日期依官方出版《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 ‧ 經濟志 ‧ 金融篇》書中第169頁及322頁記載,皆為37年10月14日(一般臺鈔目錄都登載為37年10月1日)。
舊臺幣定額本票計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與壹佰萬圓四種面額,其中拾萬圓發行量最多,字軌型式有「無字軌」(早期券)與 A字軌、B字軌、C字軌、D字軌、E字軌、F字軌六種「單字軌」(後期券)。
本票拾萬圓依簽名方式之不同,又可詳分為「人工親筆簽」、「未簽章券」與署名「應昌期」的印刷簽共三種型式。
舊臺幣拾萬圓定額本票最早期的「無字軌」與接續發行的 A字軌、B字軌及C字軌部分0字頭,都採「人工親筆簽」。
而較後期印製發行的 C字軌、D字軌、E字軌、F字軌,目前所見則皆屬「應昌期印刷簽」。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中有一份收藏快四十年的資料,內容是民國70年代初期臺南李庚申先生當時印製免費贈送給全臺各地鈔友的「臺鈔拍賣目錄」。
「附圖一」是隨拍賣目錄另附上由李庚申先生親自撰寫的一則臺鈔動態報導。
現將李庚申先生有關「舊臺幣本票壹萬圓」的這則臺鈔動態報導抄錄如下:
在舊台幣系列裏的正統票,過去最貴的一枚是本票壹佰萬圓券,其次是本票伍仟圓券。
可是近些年來,發現本票壹萬圓和伍仟圓二種有簽用而沒注銷的,舊品多而不貴;然而新品卻比最貴的壹佰萬圓券難求而無行無市。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月前(2020年12月21日),中部好友游乙剛先生熱心提供他剛從奇摩幣鈔拍賣網站購得的一張舊臺幣本票伍仟圓「應昌期親筆簽」之彩圖(附圖一),供我存檔與參考研究。
1111.jpg
經查證手中相關票號資料,確定是之前未曾登錄過的第七張舊臺幣本票「應昌期親筆簽」紙幣。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透過電台發表錄音講話(玉音放送),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透過電台發表全國錄音講話(玉音放送),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派員來臺接管,正式結束日本在臺將近51年的殖民統治。
臺灣雖已光復,但原由總督府委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並未隨即作廢停用,還是持續印製與通用好一段時間才告結束。
這種舊版貨幣在改朝換代後,仍繼續在臺延用的特殊現象維持了七個多月。
直到臺灣銀行於民國35年5月20日重新改組成立,並於第三天(5月22日) 發行首批面額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的新版「臺幣鈔券」 (日後俗稱該版鈔券為「舊臺幣」),並準備替換已行之多年的「臺灣銀行券」後,這一整套日本時代的貨幣體系才正式揮別臺灣金融舞台慢步走入歷史長河。
新版貨幣(舊臺幣)發行後,自應訂定實施辦法,立即「定價」與「分期」將日本時代的「臺灣銀行券」收兌回籠。
當時考量為了避免對價格體系過度影響,並方便整體收兌作業順利進行,乃發布公告將剛發行的「臺幣」(日後俗稱舊臺幣)與「臺灣銀行券」,訂出1:1的比率收兌。
重新改組的臺灣銀行,接著又陸續發行伍拾圓、壹百圓、伍百圓、壹仟圓、壹萬圓等數種不同面額的紙幣以便互相融通替換,整個舊臺幣的體系至此才更顯完備。
舊臺幣流通後期,由於臺灣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為節省現鈔收付手續及因應市面迫切需要,在時任臺銀營業部經理應昌期先生建議下,由臺灣銀行所屬「第一印刷廠」另印製四種不同面額之「定額本票」,配合現鈔一 起流通。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年1月下旬農曆春節前,筆者受邀到新竹市參加鈔友李先生的長公子結婚喜宴。
赴宴前順道先繞至好友呂文正先生家中拜訪,閒談中承呂先生不吝告知:「三十五年舊臺幣伍圓」經其長期研究發現應可分為『有記』『無記』兩種至今還未曾曝光與報導過的臺鈔暗記分版。
呂先生詳細指出所謂『舊臺幣伍圓有記券』,是在該版鈔券正面流水編號「百位數」的正上方約1公分處,有一個紅底白色的國字 ─「上」(33mm×63mm);鈔券正面右下角國字「伍」的邊框左側也有另一個極其明顯的紅底白色國字 ─「台」 (113.5mm×1mm)。
此「上」、「台」兩個國字皆是「陰文」,乍看之下並不十分明顯,故才能隱藏數十年而一直未被發現與報導。
另鈔券正面臺灣銀行建築物最左邊的一棵樹木底下(座標7mm ×22mm)也有一個較細小的紅色陽文國字 ─「沪」(「沪」乃「滬」之簡寫也是上海市簡稱)。
「沪」、「上」、「台」這三個隱藏國字並非每張舊臺幣伍圓券都有。
依筆者先後檢視過舊臺幣伍圓券的數枚樣張與上百張新舊雜陳的正票,大致可歸納出如下規則:「樣張」與」正票」的AA字軌及AB字軌0 字頭到3字頭屬「無國字暗記版」,姑且稱之為前期券。

AB3

AB字軌3字頭是「無國字暗記版前期券」。
AB字軌5字頭到9字頭,及AC字軌至AR字軌合計共15組字軌,則都是「沪、上、台國字暗記版」,稱之為後期券。
另後期的「國字暗記版」在鈔券正面台銀大樓屋頂上還有一個獨特的英文字母「A」(座標45mm×31mm),也是前期券所沒有的獨特暗記。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9月21日,曾在YAHOO!奇摩部落格發表一篇鈔文 ─〈舊臺幣伍圓AB字軌4字頭〉。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26156289 
依據手中現有的臺鈔收藏實物及觀察所得,當時是將舊臺幣伍圓券版式之變化規則大致歸納為如下三點:
1. 「樣張」與「正票」的AA字軌及AB字軌0字頭到4字頭(總數約150萬張),屬「無國字暗記版前期券」。
2. AB字軌5字頭到9字頭及AC字軌到AR字軌,都屬「沪、上、台國字暗記版後期券」
3. 兩種版式的關鍵分界處就在於AB字軌4字頭與5字頭。
2005年1月,新竹呂文正先生告知此種舊臺幣伍圓券可詳分「有記」與「無記」之後,到2010年9月,歷經將近六年長期觀察與研究,本以為此項結論已確定無誤大可就此定案。
想不到,事情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與變化。
2012年12月5日,北部某藏家在奇摩幣鈔拍賣網站出品一張品相約98新,票號是AB498766的舊臺幣伍圓券(此票於12月10日結標,經一番搶標廝殺,最後是由南部鈔友周先生以6600元之驚人超高價得標)。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