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舊臺幣(二) (5)
- Oct 21 Sat 2023 06:54
※ 舊臺幣拾萬圓定額本票的應昌期『印刷簽』與『親筆簽』···
- Apr 14 Fri 2023 10:58
※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探究 ···
- Dec 26 Mon 2022 11:14
※ 舊臺幣本票壹萬圓「有簽用」與「無簽用」全新券 ···
- Oct 20 Tue 2015 08:14
※ 舊臺幣本票應昌期「親筆簽章券」與「印刷簽章券」專文探究(最新完整資料) ···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透過電台發表全國錄音講話(玉音放送),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派員來臺接管,正式結束日本在臺將近51年的殖民統治。
臺灣雖已光復,但原由總督府委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並未隨即作廢停用,還是持續印製與通用好一段時間才告結束。
這種舊版貨幣在改朝換代後,仍繼續在臺延用的特殊現象維持了七個多月。
直到臺灣銀行於民國35年5月20日重新改組成立,並於第三天(5月22日) 發行首批面額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的新版「臺幣鈔券」 (日後俗稱該版鈔券為「舊臺幣」),並準備替換已行之多年的「臺灣銀行券」後,這一整套日本時代的貨幣體系才正式揮別臺灣金融舞台慢步走入歷史長河。
新版貨幣(舊臺幣)發行後,自應訂定實施辦法,立即「定價」與「分期」將日本時代的「臺灣銀行券」收兌回籠。
當時考量為了避免對價格體系過度影響,並方便整體收兌作業順利進行,乃發布公告將剛發行的「臺幣」(日後俗稱舊臺幣)與「臺灣銀行券」,訂出1:1的比率收兌。
重新改組的臺灣銀行,接著又陸續發行伍拾圓、壹百圓、伍百圓、壹仟圓、壹萬圓等數種不同面額的紙幣以便互相融通替換,整個舊臺幣的體系至此才更顯完備。
舊臺幣流通後期,由於臺灣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為節省現鈔收付手續及因應市面迫切需要,在時任臺銀營業部經理應昌期先生建議下,由臺灣銀行所屬「第一印刷廠」另印製四種不同面額之「定額本票」,配合現鈔一 起流通。
- Sep 08 Sun 2013 06:29
※ 舊臺幣伍圓AB字軌4字頭新發現 ···
2010年9月21日,曾在YAHOO!奇摩部落格發表一篇鈔文 ─〈舊臺幣伍圓AB字軌4字頭〉。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26156289
依據手中現有的臺鈔收藏實物及觀察所得,當時是將舊臺幣伍圓券版式之變化規則大致歸納為如下三點:
1. 「樣張」與「正票」的AA字軌及AB字軌0字頭到4字頭(總數約150萬張),屬「無國字暗記版前期券」。
2. AB字軌5字頭到9字頭及AC字軌到AR字軌,都屬「沪、上、台國字暗記版後期券」
3. 兩種版式的關鍵分界處就在於AB字軌4字頭與5字頭。
2005年1月,新竹呂文正先生告知此種舊臺幣伍圓券可詳分「有記」與「無記」之後,到2010年9月,歷經將近六年長期觀察與研究,本以為此項結論已確定無誤大可就此定案。
想不到,事情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與變化。
2012年12月5日,北部某藏家在奇摩幣鈔拍賣網站出品一張品相約98新,票號是AB498766的舊臺幣伍圓券(此票於12月10日結標,經一番搶標廝殺,最後是由南部鈔友周先生以6600元之驚人超高價得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