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大聯盟」從民國79年正式開打,至今(民國102年)已有整整24年歷史。
含業餘時代在內,成立29年的「兄弟象」,與「統一獅」皆是中職碩果僅存的兩支元老球隊。
「兄弟象」雖然人氣最旺,但由於背後經營的財團規模不大,因不堪常期虧損,終於在2013年的球季結束後,隨即由公司高層出面宣布,將轉售球隊另尋新買主。
在球迷依依不捨中,幾經輾轉最後確定是由「中信金控」以間接投資的方式,接手經營兄弟象職棒隊。
中華職棒人氣最旺的「兄弟象」。
兄弟象的接手問題塵埃落定後,接著臺灣職棒球迷最關注的焦點就是中職「第五支球隊」,將會由國內那一家企業財團著手成立。
新球隊又將於何時加入中職?
目前全球擁有職棒的國家當以「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組織體系最為健全與最具規模。
美國人口約3.1億,現分為「美國聯盟」及「國家聯盟」,合計共30支職棒隊。
日本人口約1.2億,現分為「中央聯盟」及「太平洋聯盟」,合計共12支職棒隊。
韓國人口約5000萬,現為單一聯盟,共有9支職棒隊(2014年將再增一隊)。
就人口與職棒隊的比率而言,美國與日本約是每「1000萬人口」就擁有一支職棒隊。
而韓國則是約每「500萬人口」擁有一支職棒隊。
臺灣現有人口約2300萬。
以目前擁有四支職棒隊的比率而言,若拿來與美、日、韓等國相比,其實亦不遑多讓。
但中職四隊的對戰組合,畢竟太少僅只六種而已(4乘以3除以2等於6)。
每年六、七個月的漫長球季打下來,到了後期常因觀眾新鮮感逐漸消失,賽制與對戰組合略嫌單調缺乏變化,以致入場看球的球迷總是慢慢減少。
這種「前熱後冷」的情況,每年都一再重演,似已成為中華職棒難以避免的「宿命」。
但中職若能再增一隊,對戰組合將可由原來的六種立刻變成十種(5乘以4除以2等於10)。
因對戰組合的變化和擴大,可看性及選擇性亦必隨之提高。
而以臺灣的職棒市場,若再多增兩隊達到六隊,亦不為過(六隊的對戰組合有十五種之多)。
由於中華成棒隊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的優異表現,連帶引發熱心球迷紛紛回籠觀賞中華職棒的球賽。
從球迷入場人數的攀升,中職已逐漸揮別打假球事件的陰霾。
在這次「兄弟象」的轉售過程中,可發現國內其實還不乏有經營職棒球隊意願的大型財團想介入。
最後雖因其他因素,而有部分財團未能如願。
但也證明中華職棒只要能拋開打假球的陰霾,相信以國人對棒球的熱愛與期待,職棒還是有其存在的遠景。
2013年再過半個月就快結束,2014年的球季三個多月後也將重新展開。
但讓球迷「望眼欲穿」的「中職第五隊」,隨著時間的消逝,看來在2014年新球季就將來臨前,似已來不及成立並馬上加入戰局。
身為一個長期默默關中華職棒的資深球迷而言,在這新的一年裡,就是期盼職棒的蓬勃發展。
期待藉著中職的蓬勃發展,讓大部分的臺灣民眾,在這紛擾不安的世局裡,最起碼還存有一個能夠安身立命,提供大家可以「忘情嘶吼」大喊加油,而不是「無情撕裂」彼此感情的健全管道與發洩對象。
●此文於2013年12月14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3年12月31日再轉貼至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