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尚在國內通行的紙幣,主要是壹佰圓、貳佰圓、伍佰圓、壹仟圓、貳仟圓,合計五種面額 。
另有一種「伍拾圓塑膠鈔」,屬紀念鈔性質市面上罕見。

33883388

001:民國88年版伍拾圓塑膠鈔。  

此種「伍拾圓塑膠鈔」是為紀念新臺幣發行50周年,而由中央銀行委託臺銀於民國88年6月15日正式發行。
這款「塑膠鈔」雖尚未廢止停用,但市面上已很少流通,因此「壹佰圓」可說是現今國內通用的最小面額紙幣。
壹佰圓紙幣稀鬆平常,隨處可見。
但在距今將近55年前的民國50年6月9日,臺銀剛發行這種最大面額的「新臺幣百元大鈔」時,卻曾引起很大的轟動與爭議。
這種高面額「壹百圓大鈔」,其實早在民國38年6月15日幣制改革實施前,就已印妥備用。

/tmp/phpdLKl7t/tmp/phpqgaRAA

002:38年版百圓大鈔(大花與小花)。     

但由於國府在大陸方面的軍事行動節節敗退,加上一般民眾對之前中國大陸的法幣、金圓券、銀圓券由於狂濫發行導致通貨膨脹,以及臺灣地區因舊臺幣通膨為害的陰霾猶存,且新臺幣當時又受到僅可發行「兩億元」之限額所規範,故壹百圓大鈔雖早就印好,仍然不敢貿然推出。後經多方考量,在客觀環境仍未臻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壹百圓大鈔最後還是封存於庫房暫緩推出。
民國47年8月,金門歷經一場驚天動地的「八二三炮戰」而未被擊倒,兩岸隔海對峙之局面終於確定,臺灣的政、經情勢至此總算稍趨穩定。
由於財政收支日漸平衡,整體經濟環境亦大有改善,政府為了因應金融界及工商業的需求,乃有發行大鈔之構想。
雖然那時民間及部分立委對於是否該發行百圓大鈔,仍有不少質疑聲浪。
但財政當局及臺銀,最後還是毅然決然將已庫存12年之久的壹百圓大鈔,於50年6月9日正式推出發行(註:小花發行日期:民國50年6月9日‧大花發行日期:民國50年12月2日)。
依『臺灣銀行總行公告』50.6.8銀發字第8121號:壹百圓大鈔發行之初,民眾得向臺北的「臺銀總行」酌以五元、十元券兌換該項百元券。

/tmp/phpUwCK3i   

003:『臺灣銀行總行公告』50.6.8銀發字第08121號。

另在《中央日報》50年6月9日刊登的一篇新聞報導中也曾提到:「臺銀應工商界要求今發行百元券,限需要兌換不普遍供應。顧客如有需要兌換一百元券者,可向該行臺北總行以五元券及十元券向該行兌換。」


報導中又說:「該項一百元券,臺銀規定,只有在工商界及一般人士要求兌換時,才行付給該項鈔券,至於其他銀行及金融同業要求,將不予同意。」

0007

004:50年6月9日(星期五)《中央日報》。 

下列這則剪報係引用自民國50年6月10日(星期六)的《聯合報》第五版。
資料來源是《聯合報》出版的《聯合報縮印本》(此縮印版全套共100冊)。
由於縮印版本字體甚小,較難直接影印再轉貼,故費時耗力採一字一句以電腦打好後再重新貼上。
為了忠於原文,所以連標點符號及用字遣詞均一字不漏重新抄錄不予更改。
由這篇報導當可略知,38年版百圓大鈔於50年6月9日發行時之實際情形。
當時民眾紛持10元以下小額紙幣到「臺銀總行」兌換百圓大鈔,和現今每逢農曆春節過年前,大批民眾湧到各地台銀分行大排長龍購買「生肖套幣 」的盛況,幾乎完全一樣毫無二致。

/tmp/phpUhzp9r  

005:50年6月10日(星期六)《聯合報》第五版。

《聯合報》這篇報導內容如下:
● 百元額面鈔券,從昨天上午九時起,開始在台灣銀行總行營業部兌換,有許多人聞風而來,櫃台前擺成長龍,直到下午三時半,台灣銀行關門休息才散。
● 台灣銀行擺長龍的現象,好久未發生,昨天長龍又捲土重來。有些是好奇,想先看看新鈔票的真面目。過去是擠外匯擺長龍,現在是擠百元大鈔。
● 這次兌換百元額面大鈔,不但規定要有十元現鈔才能兌換,甚至限定一人只能兌換一張。於是,有些人,擺了一次,又擺一次,跑來跑去忙了半天。
● 台灣銀行的職員,也不例外,每人只能兌換一張。有人說,這簡直是在郵局擠紀念郵票。
● 有些人排得太久了,甚至願意出點錢貼人家,早點拿到百元大鈔,有人說,好在百元大鈔有二億二千萬元,今後還有兌換的機會,否則「新鈔黃牛」又將出現,三百六十行外,再加一行了。
●台灣銀行辦理兌換大鈔,臨時增加人員,為了表示服務精神,對於櫃台邊的顧客兌換大鈔,盡量方便,但是格於規定,還是一人一張。
● 辦理兌換大鈔的櫃台,臨時「戒嚴」,任何人一概不准進出。連台灣銀行的職員,都進不了櫃台門。
● 有些人對於兌換百元面額鈔券,興致特別濃厚,原來有的是趕著換新鈔票,準備去送禮,既大方又方便。
● 有人「擠」大鈔,為了作紀念品,他們說,百元面額鈔券,早已傳聞要發行,十二年來沒人敢做,現在,居然做了,值得紀念,應該「擠」一張留下來。
● 有些商店的店員,本來是到台灣銀行辦別的事,一看到人家「擠」大鈔,也參加一份,結果是滿頭大汗,一趕三,趕出來。
● 有些市場的商人,對於百元鈔票發行,大多不感興趣,有人連看都還沒有看過,問起原因,他們都說,工商業開支票風盛,一張支票,絕少在百元以下,那不是早已有大鈔了嗎?
● 有人說,尹仲容的那一套「如果發行大鈔物價要漲,發小鈔物價是否要跌」的理論,使人對於發大鈔的觀念頗有改變。
● 有些人,特別注意昨日金鈔的行情,憑以往的經驗,最敏感的,可能是金鈔,結果金鈔沒有什麼變動。
● 迪化街是商業的集中地,對於大鈔發行,沒有反應,某商人說,交易一切照常,生意也沒有好轉,貨價多守原盤,如此這般而已。
● 鋼鐵工廠的人說:大鈔盡管發行,貨還是沒人要,硬冰冰的鋼筋,大家沒有錢買,發大鈔,有啥用。
● 有些三輪車開價要五元,乘客還他四元,他說,大鈔都發了,四元不拉,要五元。乘客說,大鈔發了,我的薪水沒有加,四元不拉拉倒(記者林天峯)。
其他相關報導還有以下一則(參見50年6月11日《聯合報》第五版)。
中央社訊:台灣銀行總行十日兌出一百元券八十二萬元。手拿新台幣五元券及十元券兌換一百元券的人們很多,排成一個長隊。
台灣銀行表示該行兌出新台幣一百元券,在數量上雖沒有硬性的限制,但每天將以不超過一百萬元為限。
台灣銀行並於十日將新台幣一百元券的樣張分送給台北市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憑百元券在流動時核對之用。
同時並撥出一百元券三萬元,交給該行松山機場外幣兌換服務處,以便松山機場入境的觀光旅客兌換。

33 

006:50年6月11日《聯合報》第五版。

 

●此文於2016年3月5日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6年3月6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