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發行日期,依《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金融篇》這本由官方出版的專書第169頁及第322頁之記載,皆標示為37年10月14日(一般臺鈔目錄都登載為37年10月1日) 。
另依臺銀公告所示,舊臺幣本票拾萬圓是於38年8月2日停止流通,總計這版本票在臺使用期間尚不足一年。
1999年9月,許義宗教授編著出版《台灣貨幣圖說》,在該書第117頁將舊臺幣本票拾萬圓區分為「無字軌」與「單字軌」兩版。
「舊臺幣本票壹萬圓」與「舊臺幣本票拾萬圓」這兩款紙幣,在發行之初都曾印製少見的「無字軌」。
就臺灣紙幣的發展與歷史沿革而言,這款首次出現的「無字軌」型式,堪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38年版雙色拾圓依字軌排列之不同,一般都分成「雙前字軌」與「前後字軌」兩種版式,而無異議。
因此《台灣貨幣圖說》將顯而易見的字軌之有無,做為版式區分之標準,亦未嘗不可。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無字軌」,依簽用日期推斷應屬最早發行的字軌(首字軌),「單字軌」則屬後期券共印製有A、B、C、D、E、F六組字軌。
舊臺幣四種定額本票全新券以拾萬圓存世量最多也最常見,目前市面常見的高品相本票拾萬圓大都以A1986★★、B9547★★、C017★★★、D8416★★……這幾批連號鈔為主,其中更以B9547★★這一批未簽用的數十張全新券數量最多(「E字軌」與「F字軌」全新券不多見)。
「單字軌」全新連號券並不稀罕(附圖一),而較早發行的「無字軌」 (首字軌),全新券卻極為少見。
177470358_2996045730629218_8366398754734740665_n.jpg
依個人手中長期蒐集與登錄將近190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的票號與品相加以歸納分析得知,「無字軌」98新以上之票品所見不多,似只在許義宗教授《台灣貨幣圖說》書中第117頁,刊載一張票號736198的無字軌鈔券而已。
昨天(4月27日)中午,很高興收到好友寄來一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無字軌』高品相鈔券(附圖二),票號736196剛好與《台灣貨幣圖說》書中第117頁的736198,僅只相差兩號(存世尚有另一張736197的連號券品相稍差約92新與另一張736194)。
img20210427_11264774.jpg
這張無字軌736196早年曾在蟠龍通訊拍第17期、第18期、第21期、第24期先後出品過,甚至曾在牯嶺街某家郵幣社親見過此票,但因當時鈔識不足而未買下收藏。
隨著年歲增長與鈔識漸增,對於當年屢次與此券擦肩而過未曾買下而深感懊悔。
今幸獲好友幫忙,終於一償宿願,購得此券列為珍藏。
736196與736198這兩張難得一見的舊臺幣拾萬圓無字軌高品相鈔券,都是「人工簽用」而非印刷簽。
在這枚紙幣左下角,猶清楚可見簽用者姓名是以毛筆字書寫的「鍾培元」三個字。
翻查家中一本由官方出版的《臺灣銀行五十年》(附圖三),在書中第591頁(附圖四)明確記載鍾培元是於民國35年5月20日接任臺銀新竹分行經理一職,而有職權可簽發舊臺幣定額本票供市面流通使用。
178683747_556574398647117_4702571474680715056_n.jpg
 
178372417_1087189221686738_1873351631453307966_n.jpg
附圖四:鍾培元於民國35年5月20日接任臺銀新竹分行經理。 
舊臺幣本票的人工簽用券,大都是以鋼筆書寫簽用者之姓名,以毛筆書寫並不多,而在匆匆書寫趕忙將本票盡快交付流通使用的過程中,能將鈔券上代表簽用者的個人姓名以毛筆字寫得既漂亮又端正,更是罕見。
這張高品相的舊臺幣拾萬圓「無字軌」紙幣,鈔票本身即已珍罕可貴,現再配上賞心悅目的漂亮、端正毛筆字更是相得益彰,令人愛不釋手。
感謝好友幫忙幸獲此券,打算在拙作《台鈔圖文新錄》再版時,定將這張「無字軌」刊登在內與「單字軌」併列,並視為不同之版別。
 
●此文於2021年4月28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4月28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29960496639621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