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5月6日)到學校擔任導護義工結束後,瞧瞧手錶才7點40分,覺得時間仍早還不需急著回家,因此就先到辦公室看報紙打發時間。
翻閱今天《聯合報》,在A7版看到一則標題是「當年兩岸烽火前線大陳島今拚旅遊」的新聞報導(附圖一)。
182304970_482396186211397_5035544306572415795_n.jpg
標題很吸引人注意,而且又跟我甚感興趣的大陳鈔票與大陳專題相符。
花了約二分鐘快速瀏覽一遍,現將整篇新聞報導內容複製整理如下,與大家分享: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報導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國際社會持相同論點者已愈來愈多,反倒是身處其中的台灣民眾對此基本無感。
畢竟台海最後一次大型軍事衝突 ─ 「八二三砲戰」距今逾六十年,而中華民國因共軍武力威逼最後一次失去領地 ─ 大陳島,更是六十六年前的事。
兵凶戰危早已從多數台灣人的記憶中淡去。
若非國共內戰,大陳應該會像大陸東南沿海眾多島嶼一樣,島上居民過著世代捕魚維生的日子。
但今天大陳島上的居民和一九五五年前的大陳島民,卻是被歷史生硬割裂開來的兩群人。
中華民國政府一九四九年播遷來台後,仍控制著包括大陳在內的大陸沿海多座島嶼。
位於大陳島西北方的一江山島一九五五年一月遭共軍攻下,失去一江山屏障後,在美方要求及協助下,同年二月,中華民國政府展開「金剛計畫」大撤退,將島上約一點八萬名官兵及近一點五萬位居民全數撤離來台。
就在國民政府全數撤離的次日,中共解放軍登島接收大陳。
隔年,四百多名台州、溫州青年赴大陳島參與重建,展開大陳發展另一頁。
但和所有偏鄉與離島一樣,大陳之後也面臨著人口外流的問題。
今天大陳戶籍居民只有三千九百餘人,常住人口更僅千餘人,大約是六十六年前的十五分之一。
這幾年大陳的風貌正快速變化,已從當年兩岸烽火對峙的最前線,逐漸蛻變為生態旅遊島。
在官方大力投資下,去年旅遊總收入已經達到人民幣一點六億元。
因當年全島萬餘名「大陳義胞」遷台的特殊歷史背景,也成為今天大陳獨有的旅遊賣點。
島上「大陳島台胞文史館」是大陸首座台胞文史館,館內展示三七五幅史料圖片,當中不少還是從台灣徵集而來。
而另一座「兩岸大陳鄉親文化園」目前也正在興建中。
為改善整體環境,大陳還與北京清華大學學生鄉村振興工作室合作。
來自台灣的清大鄉村振興工作站運營部負責人周宏宇表示,大陳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關注有很大的關係。
曾數次來到大陳,為大陳的發展規劃提供意見的周宏宇說,其實大陳和馬祖十分相似,都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上的島嶼,都曾是戰地,傳統民居都是青石建造。
周宏宇預期,再有兩、三年的建設,曾經烽火連天的大陳,將可望蛻變成大陸另一個熱門的海島旅遊景點。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5436798?fbclid=IwAR0JLfoQGAQ0BMK9HXdUQAD6WycSdIkRK5BqjFLXj_vg3YcjINl2EMfY4N8
※由於報紙是學校公物不便攜走帶回家,因此馬上到附近萊爾富便利商店,花費10元買一份今天的《聯合報》,打算回家剪報存檔做資料。
看完這篇報導,一顆蠢蠢欲動的心又被挑起!
藏民們此生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到西藏首府 ─ 「拉薩」朝拜。
回教徒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前往聖城「麥加」朝聖。
對一個熱衷「大陳文史」研究,與沉醉於「大陳幣鈔」收集的文史工作者而言,我想此生最大的期望就是前往隸屬浙江的離島 ─ 「大陳島」,專程到此一遊吧!
安排一趟大陳之旅,說難其實並不難,但也非易事。
看著「附圖二」與「附圖三」這兩張翻拍自今天「聯合新聞網」有關大陳島旅遊的照片,心中暗想目前雖還不能至,但心實嚮往之!
誠心企盼,有朝一日這個大陳島之旅真的能快快順利成行!
650001.PNG
 
 
650002.PNG
附圖三:上大陳島烏沙頭景區沿海濱懸崖建成的棧道,可讓遊客近距離感受巨浪拍岸的震撼(翻拍自聯合新聞網)。 
 
●此文於2021年5月6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5月6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