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感謝好友南投名間鄉陳先生讓售一張打洞作廢準備銷毀的瑕疵票(附圖一 · 附圖二)。
陳先生這張鈔券正面漏印「職章」與「票號」(附圖一),乍見此票之圖片覺得似曾相識。
依記憶所及,很快就在家中三樓書房,找出一本1985年2月15日出刊的《泉壇》第4期(附圖三)。
在該期《泉壇》第25頁至第27頁,刊登一篇黨宇平先生撰寫發表的文章 ─〈別有天地 ─ 溶爐邊緣漏出來的變體鈔〉。
黨恩來(1914年~1987年)字「宇平」遼寧鐵嶺人,畢業於東北大學經濟系。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在重慶、迪化中央銀行供職。
1949年移居臺灣,曾任中央銀行國庫局副局長,也是臺灣早期著名的重量級幣鈔大收藏家。
黨先生這篇〈別有天地 ─ 溶爐邊緣漏出來的變體鈔〉,隨文共附上「五張」他收藏數年且皆有打洞準備銷毀的「變體鈔票」之黑白圖片。
這批變體票之源流,依照黨先生的文章所述,是在民國69年7月間流入錢幣商店,他於69年8月3日購自錢幣店(附圖四)。
據黨先生的文章說明,這些「變體鈔票」是被檢驗人員剔除,復經點鈔人員切斷及打洞,最後移交造紙廠,作為紙漿原料加以充分利用,但在溶燬過程中,仍有少量流出(附圖四)。
黨先生文章第27頁刊登一張標題「漏蓋號碼及簽章」的鈔票黑白圖片(附圖五),其說明如下:「此票因號碼及簽章漏蓋,致被剔除。」
了解其成因,再與「附圖一」這張鈔票互做比對覺得頗相類似,因此當時馬上聯絡陳先生請他割愛讓售,最後成為我的珍藏之一。
●此文於2022年5月14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2年5月17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3271873353046453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18733275392709/posts/1049358418996861/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