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晚間,臺北科技大學資財營學生與當地一家著名快炒店,為了聚餐時白飯供應問題彼此認知不同,以致雙方鬧得不甚愉快。
事情爆發後在網路引起不少議論,加上新聞媒體推波助瀾爭相報導,最後愈演愈烈差點一發不可收拾。
直至快炒店老闆出面宣布自7月16日起暫停營業,這起事件的新聞熱度才慢慢停歇下來。
店方因用餐人數臨時增加以致白飯準備不足與應變不及固有可議之處,但一群少不更事年輕氣盛不知人間疾苦的大學生,由於所欲不遂,就不顧業者生計群體合謀紛紛到Google狂刷一星評論,造成店家不滿與困擾!
由於學生以正義化身自居的偏執行為令人頗為反感,以致慘遭網路圍剿,最後竟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兩敗俱傷。
民以食為天,說到吃飯問題不禁連想到昔日就讀師專時的一些陳年往事。
民國64年夏天考上離老家不遠的「屏東師專」,當時全省培育國小師資的九所師專全都採公費制度。
在公費制的優待下,就讀師專五年期間的膳食、制服、住宿、教科書、學費......都全免,師專生只要能順利畢業就自動取得教師資格,依成績與所填志願公開分發至全國各地公立小學任教(最少要服務滿五年否則需賠償公費)。
上述提及的師專諸多公費項目,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伙食費的退費問題。
每年寒暑假期間由於學校不開伙,校方會把將近三個月的伙食費經結算後退給學生,金額雖不多但對有些家境不佳的學生而言亦不無小補。
父親任職屏東糖廠,職位是農業技術工程師家境尚稱小康,當初選讀師專全係基於個人興趣性向與抱持無比的教育熱忱,和家境毫無關連
69年師專畢業後,歷經服兵役當預官、任教職、大學進修、買房、娶妻生子、女兒結婚、當外公、成立文史工作室、寫書出書與得獎……,人生的歷程尚稱順利平安。
自覺這一切都跟當年無怨無悔選讀公費師專有關,為此也常心存感激母校栽培之恩,並以身為屏師一份子而自豪為榮。
母校屏東師專位於屏東市林森路附近,當時家住屏東糖廠,距離學校僅約兩公里左右。
從民國69年畢業至今已整整43年,由於地利之便直到現在每次從中部返鄉回屏東探視親人,只要有空還會舊地重遊回母校走走看看,觸景生情遙想當年緬懷往事......。
上個月專程回屏東探視老父親,又抽空再度騎車回母校閒逛並拿著手機四處拍照留念,想藉此尋回舊記憶。
滄海桑田,四十幾年來母校校園的整體規劃與環境變化可謂甚大!
信步走到校園一隅的昔日餐廳(附圖一),隨著學校改制這棟原本是兩層樓的學生餐廳,根據掛牌顯示目前已變更用途,改為「傳統整復推拿專業教室」與「重量訓練室」。
08001.jpg
附圖一:昔日的屏東師專餐廳目前已變更用途,改為「傳統整復推拿專業教室」與「重量訓練室」(拍攝日期:民國112年6月)。  
由於再也不是全校學生每天必定報到解決一日三餐的重要地方,故而整棟建築因「門前冷落車馬稀」顯得極為蕭條淒清,和昔日相比著實令人不勝唏噓感慨!
記得民國64年剛入學時,當時學校舊餐廳還是老舊的一層樓建築(附圖二),而「附圖一」的新餐廳大約是在民國65年前後才落成啟用。
08002.jpg
附圖二:屏東師專早年舊餐廳(拍攝日期:民國62年6月)。 
新餐廳分成一樓與二樓,除假日因用餐學生較少所以只開放一樓外,其餘每天三餐時間一樓、二樓都同時開放使用。
餐廳開放時,將廚工與該月輪值辦伙的班級學生分為兩批,各分配在一樓與二樓的餐檯為全校學生進行打菜服務。
學生只要在三餐正常的開放時間進入餐廳就可自由用膳,完全不必查核任何證件。
據瞭解,當時全臺各所師專的用餐管理方式並不一致,曾為此事請教就讀「臺中師專」的老婆大人,她們中師是發放「餐卡」,每用餐一次就在「餐卡」劃除一格。
由於學校餐廳的查核管理並不嚴格,當時正值青春發育時期,班上有些食量較大的男同學吃完一次可能還不覺過癮,或遇到菜色適合自己的口胃還是當天特別加菜(例如加一支炸雞腿),就有男同學會一餐重複吃兩次,並美其名曰「吃飯重修」。
一餐吃兩次的方法,就是先在一樓吃一次,稍後再至二樓又再重吃一次。
如前所述,由於一樓、二樓是兩組不同的人員負責打菜服務,所以只要肚子夠餓、臉皮夠厚、膽子夠大就無往不利根本不會被發現,而即使被發現也是彼此相顧莞爾一笑沒人會追究,因這種「吃飯重修」畢竟是少數。
「附圖三」是個人專用的一組不銹鋼餐盤與餐碗,在紅色標示處還刻上每個學生的班級與學號(我的餐盤與餐碗皆刻上「一乙54216」)。
08003.jpg
附圖三:刻有班級與學號的個人專屬餐盤與餐碗(一乙54253)。 
這是一年級新生入學時發放給學生保管與使用,由於刻有班級與學號,所以並不會搞混拿錯,畢業後就歸個人所有可自行帶回家。
吃完三餐,將專屬個人的整組餐具洗滌清潔後,可選擇拿回宿舍自行保管,或送至餐廳一樓各班分配的專屬櫥櫃進行高溫消毒以確保衛生安全。
當年屏師69級的畢業典禮時間是晚上八點,地點安排在學校體育館(附圖四)。
08004.jpg
附圖四:屏師69級畢業典禮邀請卡(民國69年6月13日)。 
典禮結束後,當晚就有同學早已迫不及待匆匆打包完畢,頭也不回立刻離校。
我則賴在學校又多待一、二天,將所有裝備及日常用品整理後全部帶回家,依依不捨離開栽培五年充滿感恩之情的母校。
行囊中,我覺得最重要也是最具紀念性就是哺育我五年之久的這套不銹鋼餐盤與餐碗(附圖一)。
畢業數年後有一次聚會,據同學親述畢業典禮過了數天,餐廳一樓的消毒櫃仍有一些畢業生的餐盤、餐碗遭主人遺棄未被帶走,因此就有同學將這些餐具清洗整理後,整批轉賣給學校附近的自助餐廳,與其成為廢品造成學校困擾,或許這種方式也算是物盡其用吧!
但初聽這則訊息時心理還是甚感詫異,何以那麼實用又具紀念價值的生活用品,會如此不被珍惜甚至棄之如敝屣,讓戀舊與愛物惜物喜收藏的我著實難以理解!
畢業後,歷經當兵、搬家、結婚……,有些東西雖不慎遺失或一時遍尋不著,但這套不銹鋼餐具卻一直妥善保存至今,並擺放在家中一樓客廳顯眼處視為珍藏公開展示。
有人說公教人員是捧著「鐵飯碗」,鐵飯碗之說見仁見智,但對於這組收藏多年是真正且實質的「鐵飯碗」,無庸置疑是我甚為鍾愛與充滿感恩之情的一組另類收藏品。
 
●此文於2023年7月24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3年7月31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pfbid0bVBHvGStAByhiAELx4LDtJEHE2Wwyc5HwgfFuF6btKxeKZSJ4ekX5EfJ1PbJJwz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