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專語文組同班同學簡校長最近幾天(2018.5.14~2018.5.19)到「黑部‧立山」旅遊,行程中另安排到素有日本三大名園之一 的金澤市「兼六園」遊覽。
簡校長在「兼六園」裡拍了幾張照片,並在今天(5月17日) PO到其個人臉書與大家分享。
相片中的佳景美不勝收,但最吸引我注意的卻是一張「日本武尊」的銅像照。

32679806_2142396192660847_199164011541954560_n32767657_2142592302641236_216347295224954880_n

「兼六園」裡的日本武尊銅像(翻拍自網路)。

以「日本武尊」銅像為主題的「明治紀念碑」,是為了悼念日本歷史最後一場內戰 ─ 西南戰爭(1877年2月至10月)中戰死之當地軍人,所建的一座慰靈地標。
此座「日本武尊」銅像高五公尺半,始建於1880年(明治13年),是明治維新後日本歷史上「第一座」也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名人銅像。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鈔文轉載 ─〈我與台灣銀行反印試樣票的重逢〉馬傳德著
2012年是我父親馬定祥的好友李偉先誕辰120周年,上海博物館為其出版了《紙上繁華——李偉先生舊藏紙幣掇英》,這是第一部介紹李偉先捐獻紙幣的藏品集。
那天,上海博物館周祥專程送來這本收藏紀念集,當時李偉先在美國的兩個孫子李碩傳、李颖傳昆仲也在座。
大家看了書都十分高興。
李偉先生於1892年,是我國著名的錢幣大收藏家。
他原先以收集中外金銀幣為主,收藏歷代古錢稍遲些。
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經家父勸說之後,他也開始收藏中國紙幣。
李偉先對家父绝對信任,請家父擔任他的經紀人和錢幣顧問。
當時在錢幣收藏家中,李偉先是一位很有魄力的人物。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承蒙臺中市大里區益民國小錢得龍校長(屏師71級學弟)熱情邀約,排定今天(2018年5月9日)到該校擔任週三下午教師進修的專題演講老師。
演講題目自訂為「臺灣紙幣的歷史沿革與社會科教學」,以符合個人長期研究之內容與興趣。
花了快10天認真整理資料,事前準備自覺還算充足,兩個小時的演講一晃即過,但很多內容卻因時間關係只好匆匆帶過,似有一種意猶未竟之感。
時間管控未做好,是尚待改進之處。
退休後久未上台,上課對象從昔日的一般學生改成學有專精的學校老師(好像在孔老夫子面前賣弄文章),這也算是一種勇於嘗試的人生新體驗。

32081611_2138563979710735_8135488410262437888_n

與臺中市大里區益民國小錢得龍校長合影於該校穿堂(拍攝於2018年5月9日)。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兩大集幣協會 ─ 「中華集幣協會」與「台北市集幣協會」定期出版的刊物,都同時在四月初發行。
承兩大刊主編之不棄,最新一期第38期《中華集幣會刊》與第43期《台北市集幣會刊》,都有刊登個人在幾個月前分別投稿發表的〈臺鈔大珍品 ─「銀券五圓」細說從頭〉和〈50年版壹圓紙幣鈔圖上的「姑姑子斷崖〉兩篇鈔文。
上星期陸續收到這兩家幣鈔協會的最新一期會刊後,隨即編號並陳列置放在一樓個人工作室電腦桌旁的愛王書桌上,整齊排放當做自己的小小成果展示平台。
小小書桌,目前除了排列兩本個人得獎著作 ─ 《光復後台鈔圖文新錄》《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外,還分門別類各自擺放不同期別的21本《宣和幣鈔》、9本《台北市集幣會刊》、5本《中華集幣會刊》、13本《探極雜誌》及一本《天下珍藏拍賣目錄》,至今天為止共有48本幣鈔雜誌。

30743828_2128892467344553_5722483604781531136_n  
書桌上這些排列整齊的刊物,每本都有刊登個人的一至二篇文章。
仔細點算這48本雜誌,歷年來所刊登發表的個人文章已將近50篇。
4月14日,專程北上參觀位於總統府前的「臺北賓館」(日本時代臺灣總督之官邸現今每月只開放一天免費參觀)。
參觀完「臺北賓館」後,再徒步走到牯嶺街「銀家聯合幣鈔公司」順道拜訪「中華集幣協會」理事長李家銀先生,並想再多領取幾本最新一期的《中華集幣會刊》,打算分贈給此次提供寫作資料的幾位鈔友。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曾在網路看到賣家出品一張既不是趣味鈔也不是特殊字軌的65年版本島拾元紙幣,賣家還特別強調「保證真品」。
心中暗想65年版拾圓紙幣現今行情全新帶3券一張可能還賣不到50元,是目前臺灣紙幣中最常見、最便宜的一版。
但此版的「偽鈔」卻比「真鈔」還稀少罕見,市值絕對遠超過「真鈔」,因此刻意強調「保證真品」,倒是有一點「畫蛇添足」之意味!
手中也收藏十幾種各種不同版式的「臺灣紙幣偽鈔」,但至今仍未見過「65年版拾圓偽鈔」,求之多年仍無所獲。
迄今雖還找不到急欲收藏的「65年版拾圓偽鈔」,但卻有一張「65年版拾圓變造券」。
這張字軌票號是「RW735416JN」的65年版拾圓紙幣確定是真鈔無誤,但卻遭別有所圖者另在鈔票正面與背面私自加蓋「金門」及 「限金門地區通用」等黑色字體。
金門65年版拾圓已確定發行的字軌計有:AK—YF、CM—UH、CM—YG、EP—UJ、EP—YH、GR—YJ、JT—UA共七組,並無 RW—JN字軌。
金門65年版拾圓,現今行情全新帶3券約在200元至250元之間。
推測變造者之用心,是特意將「本島券」偽改成「外島券」,想藉此矇混過關獲取數倍的不當利益吧!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泡麵達人之稱的美國部落客里納許(Hans Lienesch) 從2002年起評選年度十大泡麵。
4月16日,里納許在YouTube 公布2018年全球十大泡麵排行,東南亞泡麵仍名列前茅,其中新加坡「百勝廚叻沙拉麵」更是勇奪2018年全球泡麵冠軍。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417002606-260405
3月下旬老爸從新加坡旅遊回來,經友人推薦買回一箱據說在新加坡當地是頗負盛名的美味泡麵。
4月初回屏東探親,離家時老爸一再強調這款泡麵很有名、很好吃,並要我帶幾包回草屯嚐看看。
老爸的鄭重推薦,雖不以為意,但盛情難卻還是隨手拿了三包塞進手提包帶回家。
今天(4月17日)晚間,在網路無意間看到這則有關泡麵排行的新聞報導後,馬上跑到廚房確認日前帶回的新加坡泡麵,是否就是這次得名的冠軍泡麵 ─「百勝廚叻沙拉麵」。
哇!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經仔細辨識發現老爸遠從新加坡買回的泡麵,確實是鼎鼎大名的「百勝廚叻沙拉麵」。
這幾天我和老婆大人都曾各自吃過一包「百勝廚叻沙拉麵」。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3月21日)看到「聚珍臺灣」(位於臺南市南區西門路一段689巷16號藍晒圖園區內的一家書店) PO在臉書的一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gjtwn/photos/a.237423139760845.1073741828.193577570812069/958562994313519/?type=3&fref=mentions&pnref=story
文中附有一張日本時代的早期舊照片。

29541653_2117495961817537_7951855623979961693_n

臉書「聚珍臺灣」之附圖。  
照片中右上角那架螺旋槳飛機本應是焦點所在,但我卻是被飛機下方那棟建築物深深吸引。
這張舊照片越看越覺眼熟,急忙從一樓書櫥裡抽出《臺灣懷舊》急著求證找答案。
1990年11月出版,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的這本《臺灣懷舊》,全書厚達454頁。
書中蒐錄有1895年至1945年與臺灣本土相關的近千張黑白舊照片 (每張照片皆另附簡單說明),是一本甚具文獻參考價值的攝影專書。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年4月12日,在「士威郵幣大學臺灣錢幣研究所」看到臉書好友侯士芃先生日前到馬祖旅遊,在當地旅社的房間看到一本《馬祖紙幣圖錄》,並將此書封面與幾張內頁PO在臉書,與大家一起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20396738142149&set=pcb.2032358166980631&type=3&theater&ifg=1
侯士芃先生的臉書PO文,不禁讓我連想2012年8月到馬祖旅遊的一則往事。
十幾年前,經好友吳先生介紹,在臺北某郵幣社買進兩本《馬祖紙幣圖錄》,做為臺鈔收藏及寫作的重要參考書籍。

30715992_2125930080974125_5208569623691132928_n

《馬祖紙幣圖錄》封面  
本書是由連江縣政府輔導加上官方經費補助,以「馬祖文物系列」名義出版,並由位於馬祖南竿仁愛村79號的「三軍藝品特產行」提供相關資料與幣鈔藏品協助編印成書。
依《馬祖紙幣圖錄》第120頁的版權頁得知,編者是林家君女士。

30727255_2126489940918139_3155461383735214080_n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行於2006年12月28日的這張10000汶萊元,堪稱是目前全球面值最大的塑膠鈔(汶萊幣與新加坡幣等值)。
感謝新竹鈔友陳先生今天(3月3日)傳來這張字軌票號是B/1 555555的10000汶萊元塑膠紙幣彩圖(同號5大趣味鈔),供我品賞。

28782988_2104199926480474_8171543600783069245_n

令人驚豔的一張 10000汶萊元塑膠紙幣大趣味鈔 (票號:B/1 555555) 

真是令人驚艷大開眼界的超級大珍品,PO出來與大家分享。
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個人收藏多年字軌票號是B/1 280547的這張10000汶萊元塑膠紙幣,若與之相比真該自慚藏拙了。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年前(2014年)為編著出版有關「臺灣幣鈔研究」的第二本著作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曾數度專程至位於臺北市南海路植物園內的這座「欽差行臺」(當時引用之舊名稱還是布政使司文物館)參觀。
今天(2018年3月21日)一大早看報紙得知,文化部於昨天(2018年3月20日)宣告將啟動審議程序,把臺北公會堂(中山堂)、艋舺龍山寺、大龍峒保安宮、欽差行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旗後砲台等六個分別位處臺北市與高雄市之市定古蹟全都升格為「國定古蹟」,預計年底前應可完成審議程序並正式升格。

861532485_l

在這即將升格為「國定古蹟」的六處歷史建築物當中,個人最熟悉亦最感興趣且參觀次數最多就是目前全臺碩果僅存的這座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 ─「欽差行臺」(最近一次參觀「欽差行臺」是將近三個月前的2017年12月27日)。
其實很早之前,就想嘗試動手寫一篇有關「欽差行臺」的文章,今天剛好趁著此波新聞熱度,特別利用兩個小時的時間草撰成文並與大家分享。
1884年爆發中法戰爭,劉銘傳以福建巡撫身分奉派來臺督辦軍務。
中法戰爭期間,他勇於任事親上前線督陣,終於擊退來犯之法軍保全臺灣。
經此戰役,清廷深刻瞭解臺灣戰略地位之重要,於是在光緒11年(1885年)9月詔諭決定改設行省,並任命劉銘傳為首任臺灣巡撫(任期1885年9月~1891年3月) 。
臺灣名義上雖是自1885年設省,但卻遲至光緒13年(1887年)完成行政區域調整並待一切行政作業皆就緒後,才算達到「實質」之建省。
臺灣建省後,為接待來臺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故有考量另外再設置興建招待會館之必要。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