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舊臺幣(一)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舊臺幣伍拾圓發行於民國35年9月1日。
僅只印製AA字軌及AB字軌,是除了本票外,舊臺幣各版鈔券中發行數量最少的一種紙幣。

aa

舊臺幣伍拾圓AA字軌。

 

ab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2年5月9日專程回屏東老家省親,並與父親、母親及弟弟、妹妹一起提前歡慶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回南部期間,在5月10日當天順道拜訪一位家住屏東市,認識已快三年並先後向我購買兩本《光復後台鈔圖文新錄》的讀者鈔友 ─ 王和群先生。
10日上午9點,專程到王和群先生服務的五金行拜訪,王先生特地從抽屜拿出最近剛在高雄《東南通訊拍賣》第40期拍進的一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舊鈔,請我代為鑑定。
王先生一臉疑惑,問我何以這張票號B514638 的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簽用日期並不是一般認知的37年或38年,而是距今(中華民國101年) 才13年的中華民國88年4月18日。

 88001

票號B514638的舊臺幣本票拾萬圓。  

鈔友王先生的疑問,不禁引發我急欲進一步探討之興趣。
拿起這張鈔票乍看之下,發現簽用日期「乍看之下」還真的是中華民國88年4月18日,確實令人難以想像與不可思議!
但只要對臺灣紙幣稍有涉獵研究的鈔友都知道,舊臺幣四種本票(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壹佰萬圓),其發行與簽用日期全都在民國38年6月15日實施幣制改革之前,亦即絕對不可能出現38年6月15日之後的簽用日期。
這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發行日期,根據臺灣省文獻會編印《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 經濟志 金融篇》一書第322頁之記載,應是37年10月14日。
左看右瞧再經一番仔細辨識,可以肯定這張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絕對是一張真票無誤!
集鈔將近三十年,從未聽聞有更改舊臺幣本票簽用日期的變造票出現!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有關舊臺幣的報導,標題為:〈原形「幣」露 ─ 新舊台幣的變裝故事〉。 

http://www.archives.gov.tw/Publish.aspx?cnid=948&p=634

當中刊載由官方提供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有「公文」、「彩色圖片」,是很重要的文獻史料,甚具參考價值。 

●此文於2010年12月26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4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年5月20日,臺灣銀行重新改組成立。
三天後的35年5月22日,臺灣銀行發行改組後的第一批舊臺幣,面額從小到大依序是壹圓、伍圓、拾圓。
三年後的38年5月17日,臺灣銀行發行舊臺幣最後一版也是面額最大之紙幣 ─ 「定額本票壹佰萬圓」。
現今大家只要一提及「舊臺幣」,首先聯想到的深刻印象大概就是那令人驚悚聞之色變的「通貨膨脹」!
短短三年間,舊臺幣從面額最小的「壹圓」暴漲到「壹佰萬圓」,整整相差100萬倍,通貨膨脹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根據官方統計,舊臺幣從35年5月22日起到38年6月15日實施幣制改革止,舊臺幣一般鈔券的總發行量(不含本票)共計5270億 3373萬元(參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的《重修臺灣省通志券四‧經濟志‧金融篇》一書第160頁)。
另舊臺幣定額本票總發行量共計12135億8053萬元(參見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的《重修臺灣省通志券四‧經濟志‧金融篇》一書第161頁)。
舊臺幣定額本票總發行量是舊臺幣一般鈔券總發行量的2.3倍(將12135億8053萬元除以5270億3373萬元)。
因此若將定額本票的濫發,視為是導致舊臺幣通貨膨脹與徹底崩潰之罪魁禍首,應是一點也不為過。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五年版舊臺幣伍圓券之紙質一般所見都是厚紙,數月前承臺北鈔友阿嵐先生告之發現另有一種較為罕見的薄紙。
經電話聯繫,非常感謝張先生不吝提供其所珍藏的這張伍圓券薄紙實物專程寄來中部給筆者研究,才能發表在部落格讓大家一起分享。
這兩張舊臺幣伍圓券票號分別為AF828704、AF828297,字軌皆為AF,前三碼都是828,票號前後相差407號。
其中AF828704這張是一般所常見的「厚紙版」,另一張AF828297則屬較少見的「薄紙版」。
AF828704是「厚紙版」,長135mm 寬72mm,重0.9公克厚度是0.12mm。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雙A字軌跛足A票號AA181439。

2010年2月10日當天早上專程到臺中市拜訪臺鈔收藏前輩游先生,並感謝游先生將一張珍藏多年品相還不錯(九成以上)票號AA181493 的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雙 A字軌跛足A券,割愛讓給筆者收藏。
舊臺幣因使用的字模較雜亂,部分新臺幣鈔券因英文字母A字體不同,而將版式另區分為「長足A」、「短足A」、「跛足A」之做法,若同樣沿用在舊臺幣的分版上,可能比較無法得到普遍認同。
「舊臺幣中央廠壹仟圓」及「舊臺幣中央廠壹萬圓」因使用的字模與早期一些新臺幣頗相類似,故目前也有些藏家從這兩版紙幣中發現同一張鈔券中A字,的確是有「長足A」與「短足A」之分,進而再從中發現一些數量並不多見的「跛足A」鈔券。

50001

舊臺幣中央廠壹仟圓跛足A票號AL310973。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復後,「臺灣銀行」歷經七個月重新改組,於35年5月20日再成立,並在5月22日正式發行面額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的第一批舊臺幣鈔券(「舊臺幣」與「臺灣銀行券」的兌換比率是1:1)。
後因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導致物價持續暴漲,民國38年4月,在第一屆第六次「臺灣省參議會」的大會中,提案要求政府即刻「改革臺灣幣制」,期望藉以挽救當前臺灣正瀕臨崩潰的金融制度與恢復已慘遭破壞的經濟秩序。
38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告《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與《新臺幣發行辦法》,由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及財政廳長兼臺銀董事長嚴家淦負責推動實施光復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並發行「新臺幣」取代「舊臺幣」 (「舊臺幣」與「新臺幣」的兌換比率為40000:1)。
舊臺幣從面值最小的壹圓券,到38年5月17日發行最後一張也是面額最大的「本票壹佰萬圓」止,在這短短三年裡,含「本票」在內臺灣銀行實際共發行十一種不同面額的紙鈔做為流通貨幣。
相對於版式繁多的新臺幣,舊臺幣顯得較為單純。
若不講究品相,除了「拾萬圓未發行券」之外,目前想集全一套完整的「舊臺幣專輯」難度還不算高,因此舊臺幣也常成為許多臺鈔愛好者的收藏入門。
進一步探究舊臺幣之分版,目前較為藏家與集鈔界認同的大致有下列幾種:
1.「舊臺幣伍圓」詳分為「無記前期券」與「有記後期券」兩版。
2.「中央廠壹百圓」細分為「灣字連水」與「灣字不連水」兩版。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舊臺幣由於匆促趕印以致鈔券上的字軌、號碼其字體非常紊亂,即使是同一張鈔券,也偶爾會出現左、右兩邊字軌或號碼字體不一致的情形 

 1  

這一張舊臺幣中央廠壹百圓的鈔券正面,左邊是毫無爭議的KY字軌,但右邊KY字軌的Y字由於中間那一豎印得甚短,乍看之下還以為是一個V字,而令人產生錯覺,甚至會被誤認為是一枚左邊KY字軌,右邊卻是KV字軌的變體鈔
雖然並非是價值不菲的變體鈔,但無可否認這個「美麗的錯誤」也讓它成為一張蠻有趣且頗具玩賞價值的鈔券。
另再附上兩張相同版式的舊臺幣中央廠壹百圓,字軌分別是真正的KV字軌及KY字軌,來與上述那張趣味品做為相互比對之用。

5656

舊臺幣中央廠壹百圓KV字軌。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元

1─1. 舊臺幣35年壹圓(發行字軌:AA字軌 → AV字軌,共20組字軌)。

 

 5元

2─1. 幣35年伍圓無國字暗記版前期券(發行字軌:僅AA字軌及部分AB字軌,共2字軌)。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