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臺幣定額本票計有伍仟圓、壹萬圓、拾萬圓與壹佰萬圓四種面額,發行順序是依面額大小從最低面額的伍仟圓最先發行(發行日期:民國37年5月3日),接著是壹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7年6月8日)、拾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7年10月14日)、壹佰萬圓(發行日期:民國38年5月17日)。
臺銀當初何以會選擇印製發行這種「舊臺幣定額本票」?
還有舊臺幣定額本票「人工簽章」之由來?
上述這兩個關鍵問題在李建樹先生編著,並交由「理藝出版社」於1999年10月出版的《應昌期傳》書中第69頁,有一段極重要敘述應可做為解答。
現將該段內容全部抄錄引述如下:「在新臺幣改制尚未實施前,臺灣銀行只有一家印鈔廠,鈔票根本來不及印,一時形成大家都要現鈔的局面。時任營業部經理的應昌期看在眼裡,著實著急,因此想出了以臺灣銀行發行定額本票的辦法來緩衝,即規定由本行中二位高級職員 (襄理以上)人工簽字的本票來代替現金,日後再將本票換回。開始時嚴家淦認為不妥,讓應昌期立即停止這種作法。應昌期則認為此法沒什麼不妥,何況現鈔不夠,銀行無法開門營業,所以堅持執行,並很快緩和了局面。」
由以上敘述可確知,舊臺幣定額本票最初發行之目的就是為了彌補貨幣不足問題而由時任臺銀營業部經理的應昌期所提議才發行。
舊臺幣定額本票依簽名方式之不同,又可詳分為「人工親筆簽」、「未簽章券」與署名「應昌期」的印刷簽共三種型式。
較早發行的舊臺幣定額本票如伍仟圓、壹萬元這兩種面額,目前所見全都是人工親筆簽未見印刷簽,直至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才開始出現應昌期『印刷簽』(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已全都採用應昌期『印刷簽』)。
因此「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可說是「人工親筆簽」與「應昌期印刷簽」的交界。
舊臺幣四種定額本票以拾萬圓發行量最多,字軌型式有「無字軌」(早期券)與 A字軌、B字軌、C字軌、D字軌、E字軌、F字軌、G字軌共七種「單字軌」(後期券)。
再進一步深入探究,舊臺幣拾萬圓定額本票早期的「無字軌」與接續發行的 A字軌、B字軌及C字軌部分0字頭,都採「人工親筆簽」。
而後期才印製發行的 C字軌、D字軌、E字軌、F字軌、G字軌,目前所見則皆屬應昌期『印刷簽』。
綜合以上所述,舊臺幣拾萬圓定額本票有應昌期『親筆簽』與應昌期『印刷簽』兩種簽名型式同時存在。
這種署名應昌期『印刷簽』紙幣,何以會出現在本票定額拾萬圓較後期的幾組字軌?
推測可能是通膨日益嚴重,民間對貨幣需求越發迫切,臺銀為了縮減鈔券印製流程以及人工簽章帶來的作業諸多不便與延宕,並希望儘快讓印好的「定額本票」能馬上就投入民間使用,所以本票拾萬圓較後期的部分字軌(C、D、E、F四組字軌)包括最晚發行的「本票壹佰萬圓」,當局考量為了省時、省事,所以鈔券正面之簽名就全以應昌期『印刷簽』替代費時、耗工的「人工親筆簽」。
這些已印妥簽章(印刷簽)及鈐蓋發行日期的舊臺幣定額本票,就由臺銀總行直接配發至全臺各分行直接使用,所以票面上就不會看到各地分行的加蓋地名章。
在諸多舊臺幣定額本票的「人工簽章券」當中,其簽名者職位最高、知名度最大就屬應昌期(應昌期曾任臺銀副總經理、代總經理兼國外部經理、營業部經理、業務部經理)。
為此,應昌期『親筆簽』亦自成一項收藏專輯,成為一些臺鈔藏家極為熱中喜愛的收集目標。
目前所見舊臺幣定額本票的應昌期『親筆簽』,已確知計有「本票伍仟圓」、「本票壹萬圓」、「本票拾萬圓」共三種,因為「本票拾萬圓」有分前期的應昌期『親筆簽』(附圖一)與後期的應昌期『印刷簽』(附圖二),所以若可配成一對那又更具收藏與研究價值。
附圖一:第一張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彰化鈔友游乙剛先生熱心提供 · 簽用日期:民國37年12月28日)。
附圖二:自藏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應昌期『印刷簽』。
2023年4月1日,彰化好友游乙剛先生將一張他剛自國外買進票號為499230的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彩色圖檔(附圖一)提供給我作為參考研究之用。
看到游先生的傳圖經仔細檢視,再比對手中資料和檔案圖片,發現這竟是一張罕見的應昌期『親筆簽』(一般所見都是應昌期『印刷簽』)。
原本個人認定應昌期『親筆簽』只出現在「舊臺幣定額本票五仟圓」、「舊臺幣定額本票壹萬圓」的舊論點,亦因這張「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之出現而改變原來看法。
2023年10月2日上午,到臺北市北投拜訪好友吳翰儒先生,他又提供其自藏一張票號 557764的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無字軌」應昌期『親筆簽』(已知第二張應昌期『親筆簽』)供我參考研究(附圖三)。
附圖三:第二張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臺北鈔友吳翰儒先生熱心提供 · 簽用日期:民國37年12月30日)。
新事證之出現,也創下首次發現舊臺幣定額本票同一款面額(拾萬圓),同時出現應昌期『親筆簽』(附圖一)與應昌期『印刷簽』(附圖二)兩種不同型式的簽名。
游乙剛先生的499230與臺北吳翰儒先生557764這兩張舊臺幣定額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都屬最早發行的「無字軌」,由於C字軌之後都已更改為應昌期『印刷簽』,據此推論A字軌、B字軌及C字軌部分0字頭應該也可找到一些少見的應昌期『親筆簽』紙幣。
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至今發現數量不多,甚盼此文之發表能帶動藏家注意,而發掘出更多的本票拾萬圓應昌期『親筆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