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與研究「中國幣鈔」將近卅年,其中主要的集藏重點還是以「臺灣系列紙幣」為主,至於「中國古錢」則只略知一、二,瞭解的部分大概僅能算是一些粗淺皮毛。 
目前常見的中國古錢,其型式大都為「外圓內方」。
這款錢幣型式最早出現於戰國時代的秦、齊等國。
中國歷朝歷代經過多次政權更替,一直到民國初年止,在這漫長的兩千多年裡,古錢外型皆維持一致,未做太大改變。 
中國古錢的材質大都是「銅」與「鐵」(銅鐵錢常見),基本上只是一種「輔幣」。
古錢在鑄造時為了方便加工,通常是將錢幣穿在一根棒子上,為了不使棒上的錢幣隨意亂轉影響製造,所以設計時特將錢幣中央開鑄成方孔,成為「外圓內方」型式,因此後人又將錢幣戲稱為「孔方兄」。
多年前,曾拜讀臺灣古錢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大藏家蔡養吾先生之成名大作 ─ 《中國古錢講話》。
方知距今一千一百多年前,介於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年代,在當時中國南方有一個名為「王審知」的軍閥,據有現今福建全境。
後梁太祖開平3年(西元909年),王審知受封為「閩王」。
王審知死後,國內歷經多年戰亂,西元939年由其次子「王延曦」奪權繼位。
「王延曦」,即位後,除更名為「王曦」外,並將年號改為「永隆」。

古錢書

《中國古錢講話》一書封面。

永隆4年(西元942年),王曦在福建泉州開鑄「永隆通寶」鐵錢。
由於「永隆通寶」的材質較易鏽腐,且鑄期甚短鑄額不多,目前已知存世的「永隆通寶」由於物以稀為貴,故極為珍罕。
因此「永隆通寶」只要是「真品」,每枚都價值不菲,所以至今所見偽造的「永隆通寶」贗品也不少。

永隆書

研究「永隆通寶」的專書(大陸出版)。  

自從得知中國歷史上有一枚古錢,其年號竟與我的名字(林永隆)完全一樣後真是充滿好奇,心中即常暗想有朝一日若能幸獲此幣,對個人的幣鈔收藏生涯而言,將極具特殊意義亦足以告慰。
雖有心收藏「永隆通寶」,但「真品」確實難得一見,故尋覓多年仍無所獲。
好幾年前只好花費數百元,從南投友人廖老師處先行買下一枚「永隆通寶」贗品,暫且充數以供玩賞。

贗品001

目前收藏的「永隆通寶」(贗品)。 

二、三年前某一天,承臺北好友吳先生告知北部某家幣鈔拍賣網站有一枚珍罕的「永隆通寶」(真品)付拍。 
當時即磨刀霍霍,心想無論如何一定要拍下此幣好好珍藏,希望能讓這段收藏情緣,有個美好結局。 
但「古錢」畢竟不是我的專長強項,在多方競標下還是拼不過勢在必得的其他古錢專家,最後只好拱手讓人徒呼負負。 
雖然未能得標,但對這枚「永隆通寶」的興趣至今仍絲毫未減。 
凝視著年號與我同名的這枚中國古錢之彩圖,突然產生聯想, 莫非我與錢幣收藏真有一種「夙世情緣」的關聯存在嗎?

永隆通寶正

「永隆通寶」正面(翻拍自網路)。   

 

永隆通寶反

「永隆通寶」背面(翻拍自網路)。  

由「永隆通寶」古錢幣不禁又聯想到與自己名字相關的一則陳年往事。

據父親說,「永隆」是祖父為我這個家族長孫特別取的名字,用意應是期待「永遠昌盛興隆」。

名字雖帶有吉利之意,但老婆大人卻常調侃說我的名字真是「聳擱有力」。

不信只要大街小巷來回走一遭,經常可見以「永隆」為名的商店招牌。

老婆之言其實也沒錯。

二十幾年前首次到香港旅遊,就曾在當地「永隆銀行」的大門前特意拍照留念。

至於以「永隆」為店名的招牌或機關名稱,親眼所見就有「永隆機車行」、「永隆堂中醫診所」、「永隆小吃店」、「永隆商店」、「臺中市大里區永隆國小」、「鹿谷鄉永隆村」、「永隆路」......,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以「永隆」為店名之招牌,可說隨處可見。

但最令我哭笑不得,竟是四十幾年前親眼所見的一家店面招牌。

民國68年,那時年方19歲的我尚就讀屏東師專五年級。

當年的公費師專生在畢業前(通常是五年級上學期),學校都會精心安排一次長達「兩星期」的教育參觀兼畢業旅行。

出發當天,帶著學弟、學妹們滿滿的祝福,這群即將身為人師的我們,人人心懷喜悅之情,搭乘遊覽車從南部屏東快樂出發。

出境參觀第一晚,住宿臺中教師會館。

第二天行程是從中橫到花蓮,夜宿「天祥青年活動中心」。

第三天行程,早上從花蓮出發,途經蘇花公路繼續北上。

在前往宜蘭途中的下午時刻,因連日舟車勞頓同學們幾乎都累得睡著了。

眾人皆睡,唯我獨醒。

無聊看著窗外街景,卻驚然發現路旁有一家商店高掛的招牌竟然是 ─「永隆棺材店」。

還來不及叫醒鄰座同學一起見證,車子即已飛速而過,只留下一臉錯愕與哭笑不得的我。

事後回想,將棺材店取名為「永隆」,難道是為了讓小店生意興隆,而期望大家都早早掛點嗎?

真是不懷好意啊! 

●此文於2013年11月8日發表在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