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新新聞》周報762期封面

  2001年10月11日發行的《新新聞周報》第762期,內有刊登一篇由馬瑞金先生撰寫的文章 ─〈新台幣機密大曝光〉,全文內容如下:

 

 

新台幣機密大曝光 文/馬瑞金《新新聞》周報762

近這一陣子,新台幣偽鈔新聞突然拔高。其實,自從中央銀行發行新版千元鈔票之後,偽鈔事件就層出不窮,許多人上街購物,商家不是拿檢驗筆在鈔票上畫一下,就是把鈔票拿到紫外線燈光下檢驗浮水印。不過,中秋節之前台北市議員龐建國開記者 會,說台北市環南市場偽鈔嚴重,才真正把新聞炒了起來。

   早年印製新鈔技術十分落後

  早在今年夏天,中央銀行就已經發現事態嚴重,央行發行局三不五時就開個記者會,教人如何辨識偽鈔。還有,中央銀行甚至還在報紙上打廣 告,教導全民辨識偽鈔技術。說起來,央行在整個偽鈔新聞風潮中,表現得還挺積極的。龐建國開過記者會之後第二天,也就是中秋節前一天,央行總裁彭淮南就帶著央行一堆主管,親自跑到環南市場去,向小生意人商家,說明辨識偽鈔方式。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似乎新版千元鈔票最多假貨,以前沒聽說偽鈔這樣嚴重,怎麼現在出了新鈔票,防偽功能大幅進度,偽鈔反而愈來愈多。對於這種看法,央行也厲害,推出一種很難駁倒的解釋。

  央行說,以前舊版千元鈔票防偽功能比較差,真鈔、偽鈔不容易分辨,因此,就算碰到偽鈔,一般人也搞不清楚,稀哩糊塗就當真鈔用,所以偽 鈔事件少。現在,新版千元鈔票防偽功能特佳,真鈔、假鈔容易分辨,大家都會分辨,所以,偽鈔紛紛現形,以至於偽鈔事件增多。央行這種說法,不管真相如何,在邏輯上是站得住腳的。

  中央銀行底下有個發行局,專門管鈔票、硬幣業務。鈔票,由中央銀行印製廠印刷;硬幣,則由中央銀行鑄幣廠製造。中央銀行的老幹部,都以「兩廠」來稱呼這兩個單位。不過,早年的新台幣,卻不是中央銀行印的,不但央行不印鈔票,甚至,連鈔票發行權都沒有。

  以前,新台幣由台銀印製,由台銀發行,那時候,新台幣鈔票還是直式,而非現在的橫式,鈔片上端印的是「台灣銀行」四個大字,鈔片下端才 是「中華民國」四個字。一直到央行復業以後,這種情況都沒改變。直到民國60年代初期,立法院實在看不過去了,才要求央行總裁俞國華,把「中華民國」放在 鈔票上端。

  早年間,新台幣的印刷技術十分落後,根本沒法子印製真正的新鈔。那時候,央行印製廠新印出來的鈔票,就是舊兮兮的。

  在民國60年代以前,新台幣是採用「溼式印刷法」印製。這種印刷方法很驢,簇新的印鈔紙沒法子上油墨,必須把鈔票紙張用水打溼,濕淋淋地送上機器,油墨才能附著上去。印完了,再把濕淋淋的鈔票送進烘乾機裡烘乾。烘乾之後新出爐的鈔票,就成了皺巴巴的舊鈔。

  這種「新鈔」,印製的時候就用水打溼,以至於先天失調,容易起毛磨損,如果使用者粗心大意,那麼,好好一張鈔票用不了幾天就要報銷。所以,那時候中央銀行常在報紙上登廣告,廣告詞兒是這樣寫的︰「請人民養成正確使用鈔券的觀念」。

   新鈔防偽技術不斷精進

  講起來,中央銀行30年來都沒忘記教育老百姓。30年前,民國60年代,央行在報紙上登廣告,要老百姓養成正確的鈔券使用習慣。30年後,民國90年代,央行又在報紙上登廣告,告訴老百姓該怎麼辨識偽鈔。

  民國60年代,連老百姓該怎麼樣使用鈔票(請注意,是怎樣使用鈔票,而不是怎樣花鈔票,兩者完全不同),都有勞中央銀行登廣告,那年頭的新台幣鈔券,實在不怎麼樣。後來,還是俞國華想辦法,向瑞士吉奧瑞公司買了最新印鈔機,中華民國的新台幣這才不必先打溼再印刷。

  防範偽鈔,也是央行印製新台幣的首要須知。這個任務,可由紙張、印刷術兩方面著手。原先,新台幣採用「雙面吻合印刷」技術,阻絕偽鈔仿造。這種技術的道理,就是一張鈔紙兩面印刷,印出來之後,兩面圖案嚴絲合縫,沒有差錯。這種技術,當年坊間一般印刷廠是沒法子辦到的。

  可是,自從「電子照相印刷術」普及之後,用「雙面吻合印刷術」印製鈔票,可就不保險了。箇中原因,在於「電子照相印刷術」用電子照相方式,可以達到雙面吻合效果,使得偽鈔印製技術精益求精,對央行造成威脅。

  為此,央行在民國60年代末期,特別請英國 Portals公司,替台灣央行生產加入浮水印標誌的鈔票紙。接著,央行又在鈔票紙當中加入金屬線,以及密碼數字。為求穩當,新台幣鈔票上面的密碼數字,祇有央行發行局長最清楚,連總裁本人也不甚瞭解。

  此外,過去新台幣票面圖案都是人工繪製,由巧手師傅細細繪圖,精細無比。不過,和電腦繪圖相比,師傅的手再巧,還是有其極限。所以,央行後來又採用電腦繪圖,由電腦鏤刻圖板,用以印刷鈔票,精密度大為提高。精密度提高不為了好看,而是增強防偽功能。

  以上,還是舊版鈔票的技術。現在央行所發行的新版千元偽鈔,說真的,防偽技術的確比過去精良,很容易就檢驗出真偽。不過,儘管新版鈔票防偽技術精良,偽鈔卻是滿天飛,讓小生意人風聲鶴唳,每收一張千元鈔票,都要翻來翻去,檢驗半天。

  其實,央行印鈔票的故事可多了,並且,其中還牽涉到不少機密內幕,筆者略知其中一二,但對詳細內容也不甚瞭解。這些內幕,到現在都石沉大海,真相始終不曾曝光。

   機密內幕

  機密內幕之一,民國50年代中期,大陸文化大革命烽火連天之際,台北老蔣總統曾經認真擬具反攻大陸方案,方案範圍廣泛,在軍事、政治之外,也涵蓋金融層面。為此,當時的中央銀行特別印製了一批鈔票,供國軍登陸大陸之後,在光復地區使用

  印這批鈔票之際,央行總裁為徐柏園。徐柏園是現在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徐小波的父親,當年地位崇高,深得老蔣信任,身兼央行總裁、外貿會 主委兩大職位,他奉老蔣之命,印了這批鈔票。後來,反攻大陸畢竟鏡花水月一場空,八字也沒有一撇,這批鈔票祇好束之高閣,由央行好好收藏

  徐柏園在民國58年,被小蔣以「金盤金碗剝蕉案」幹倒,自此退出官場,央行總裁則改由俞國華繼任。俞國華當央行總裁15年,其中有12年的時間,副總裁由錢純擔任。

  錢純曾經親口對筆者說過,他當央行副總裁時,曾經親眼見過一整倉庫的「特殊鈔票」,也就是上述準備反攻大陸後使用的鈔票。至於這一整倉庫的特殊鈔票,後來到底下落、下場如何,錢純並未言明。對此,筆者也曾親自請教俞國華,俞氏顯然清楚,但也不願觸及這個話題。

  到底,這一整倉庫的特殊鈔票,後來流向何處?有沒有被銷毀?現在的央行高幹就算不清楚,查查央行內部機密檔案,總能找得到答案的。要是有誰夠本事,掏弄幾張這種鈔票,保證價值不菲。

   機密內幕 Ⅱ

  還有一樁內幕,也十分有趣。在這次央行推出新版千元鈔票之前,原有的舊版千元大鈔,是民國69年2月份所推出使用。不過,雖是69年2月推出使用,那批千元鈔票的鋅版卻是早在民國60年,就已經雕刻完竣。至於決定雕刻千元鈔票鋅版的時間,則更是民國60年的事情。

  俞國華曾經告訴筆者,民國63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國內物價飛漲,百元鈔票已經難以滿足大額交易所需,因此,他乃祕密著手準備發行千元鈔票。整個準備工夫,前後6年,直到69年千元鈔票才問世。有趣的是,俞國華告訴筆者,當年千元鈔票的雕刻鋅版不止1個,而是有5個。

  亦即,一開始打算印千元鈔票時,一共準備了5個圖樣,印出5種千元鈔票。鈔票印出來之後,送呈上級,由央行總裁俞國華與其他相關主管,共同挑選最後定案的圖樣,也就是舊版新台幣千元大鈔的圖樣。問題是,其他4個落選的鋅版、其他四種落選的千元鈔票樣張,後來下落如何?

  筆者亦曾就此詢問俞國華,俞氏對筆者表示,他當央行總裁,又兼任行政院財經五人小組召集人,食少事繁,大計甚多,他祇管挑出中選圖樣,至於落選圖樣後來下落如何,他不可能過問,而是交由屬下處理。

  筆者認為,如果有誰有本事,能掏弄到這種落選千元鈔票樣張,絕對具有極高的收藏價碼。

  同樣,這次央行推出新版1000元、500元、100元鈔票,肯定不是一版定江山,當初策劃籌備時期,一定還有其他的選擇鋅版、樣張。 這些落選的鋅版、樣張,在貨幣收藏家眼裡,也具有相當的價值。當然,這些鋅版與樣張的下落,現任央行總裁與央行發行局長,一定十分清楚。

 

本文於2010年1月8日在「YAHOO!奇摩部落格」刊登後,1月10日台北鈔友留言回應,提及鈔友郭先生的部落曾刊登一張「四十七年拾圓試印票」彩圖。

台北鈔友因而連想到上述《新新聞周報》所提到:當時的中央銀行特別印製了一批鈔票,供國軍登陸大陸之後,在光復地區使用。是否就跟這張「四十七年拾圓試印票」有關呢?

郭先生部落格的內容及彩圖如下:

這張新台幣拾圓的試印票找不到資料來比對,希望有人能夠幫忙說明一下。

據說這張試印票因為所印製蔣介石的像長得不像而未被採納,所以遭到「作廢」。

這張拾圓券比較特殊的是,蔣介石著武裝,人像面在鈔票的右邊,和一般台幣不同,不管是孫中山或是蔣介石都是著文裝,我在猜想,之所以不用這張樣票,真正的原因可能與蔣著武裝有關,不願被突顯軍事強人統治台灣的形像。

無論如何,這張試印票為何作廢,還是令我很好奇。

1428931361-2765861266_n   
  民國四十七年台銀發行拾圓試印票,但未被採用

 

●此文於2010年1月8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1月28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