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15年1月3日)在網路看到一則新聞,標題為〈瀕臨破產尋寶迷 挖出價值6千萬古銀幣〉。
該篇報導內容如下:
英國59歲熱愛尋寶男子科爾曼 (Paul Coleman),雖然是個尋寶迷,但一直沒有任何收穫。
去年聖誕節前夕,他終於在白金漢郡艾爾斯伯里 (Aylesbury)的一處農地,挖出逾5000個、總值逾100萬英鎊的古董銀幣,除了搖身一變成百萬富翁外,更成為尋寶界的名人。
原本已瀕臨破產的科爾曼,由於負擔不起45英鎊(約台幣2215元)的汽油費,一度打算不要參加此次尋寶活動,幸好得到朋友與兒子的資助才能成行,結果他在兩呎深的地底掘出超級寶藏。
科爾曼憶述,當時以為自己只是挖到一堆垃圾,仔細一看下,才發現了一個銀幣,之後挖出越來越多。
專家指出,該批銀幣相信是在1066年黑斯廷斯戰役後被埋在地下,總數有5251個,估計每個最少值250英鎊(約台幣12300元),意味科爾曼的收獲高達130萬英鎊(約台幣6400萬元)。
根據尋寶界的不成文規定,科爾曼需與農地主人分享這個寶藏。
他表示這次的發現已足夠讓自己退休,將用部分款項買屋送給太太,並表示日後會繼續尋寶,因為自己太熱愛這項活動。
科爾曼挖到的古代銀幣
科爾曼挖到的古代銀幣
幸運的科爾曼夫婦
看完此則有關「錢幣」的新聞,真為這對夫妻感到慶幸。
但也對這則報導的部分內容有所「質疑」。
新聞中提到,這批約在1066年後被埋藏在地下的「古董銀幣」,總數共5251枚,估計每一枚銀幣最少值250英鎊 (約台幣12300元),收穫高達130萬英鎊 (約台幣6400萬元)。
「幣鈔收藏品」大都不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除有一些的確具有學術價值、古董價值或研究價值外,其餘大都是基於滿足少數收藏者個人的興趣才會有不凡之身價。
「幣鈔收藏品」的價值,主要是建立在「物以稀為貴」的潛規則上,而非遵循100乘以100等於10000的數學定律。
今試舉一例說明如下:
一台「電視機」,如果市價為3萬元,則同廠牌同型式的100台電視,其市值就是3萬元乘以100等於300萬元,毫無疑問。
但幣鈔收藏品則不然,同品相同類型的藏品若一時之間大量湧現,則價格勢必要下修,甚至還會暴跌不止。
素有「台鈔之王」美譽的「大陳拾圓券」若為全新品相,以現今行情保守估計每張當在新台幣100萬元以上。
素有「臺鈔之王」美譽的「大陳拾圓券」
今「假設」市面上若突然冒出「100張連號的全新大陳拾圓券」,且消息又已公開傳出,鬧得整個幣鈔收藏市場沸沸揚揚幾乎人盡皆知。
此時,這「100張連號的全新大陳拾圓券」,若有藏家竟然不信邪,還拿出來公開拋售,每一張「大陳拾圓全新券」就是跌到50萬元,還不一定能順利成交!
在藏家紛採觀望態度,不敢貿然下手的情況下,價格還會一直往下探底甚至崩盤亦不無可能。
同樣道理,為數5251枚這麼多的「古董銀幣」,若拿到幣鈔拍賣市場上拋售,其身價當真會如新聞報導所述,還能賣到130萬英鎊 (約台幣6400萬元)的高價嗎?
對這則新聞提出質疑,並非想潑冷水。
有些事真的是「隔行如隔山」,並非遵循一般所認知的「常理」在進行。
●此文於2015年2月7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5年2月7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