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灣近幾十年來規模最盛大、最有系統的「點紙成金 ─ 古文書與臺灣貨幣展」目前正在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如火如荼熱烈開展。
此次「臺灣貨幣展」的相關資訊如下:
展覽日期:2017年11月3日至 2018年3月4日(為期4個月免費參觀)。
展覽地點:臺南市延平郡王祠旁的「鄭成功文物館」(地址:臺南市中西區開山路152號)。
借展單位 (臺灣貨幣部分):張敦智先生、簡任賢先生、謝錫煌先生。
展覽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09:00 ~ 17:00(週一休館)。
做為此次展場的「鄭成功文物館」,目前隸屬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相關設備及配套措施都有相當高的專業水準。
參觀民眾踏入一樓展場大門,首先進入眼簾就是鄭成功文物館的「鎮館之寶」─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這枚大珍品難得公開展示,絕對是讓參觀民眾及藏家們大開眼界的最大亮點(原件展示非複製品可拍照)。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在臺灣貨幣史上,是一張甚具歷史意義與文獻價值的臺灣早期紙幣。
在歷史定位上,它是臺灣貨幣史上第一枚由官方正式發行的紙幣,堪稱臺灣紙幣之始祖。
根據文獻記載,此券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3月15日發行,通用至同治2年10月止,為期約兩年半,屈指一算,從發行至今(西元2017年)剛好滿155年,易言之,已有一個半世紀的悠久歷史。
這張臺灣紙幣始祖,它比一般藏家較為熟知的「臺南官銀票」(發行於清光緒21年 . 西元1895年),及日據時期由「株式會社臺灣銀行」於1899年9月29日正式發行的第一張西式鈔票 ─ 「壹圓銀券」都還早了三十幾年。
這枚堪稱國寶級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發行緣由係與同治元年(1862年)發生在臺灣中部的「戴潮春事件」,有密切相關。
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與之前「朱一貴事件」(1721年‧康熙60年),及(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乾隆51年‧1786年),合稱清代臺灣三大民變。
三大民變中,戴潮春事件歷時最久 (1862年─1865年),波及範圍亦甚廣。
當時戰亂發生地區,主要在臺灣中部彰化、臺中、斗六、嘉義一帶。
戴潮春事件雖未直接影響臺灣南部,但臺南當地由於官方庫銀即將用完故而軍需告急。
是時為因應戴潮春事件,清廷特別為此成立的軍事機構 ─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下令要求臺南當地的巨紳殷戶配合「出銀單」,也就是「發行銀票」,藉以協助官方籌措平亂所需之軍餉。
當時臺南當地的巨紳殷戶黃應清等五人各出銀單捌仟元,這些錢就視同「發行準備金」,交由他們五人同負發行之責,合計共發行銀票四萬元。
官票之票面還明白標註「發行緣由」,藉以讓拿到官票的一般民眾都能瞭解。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為直式兩聯,除由負責的各巨紳殷戶蓋章外,並加蓋「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印,除可昭公信外,另一個用意則是限制印製數量避免濫發。
每張官票共兩聯,左聯為收執聯(即給付聯)供流通使用;右聯為存查聯(存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備查)。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另有很重要一項規定:明定同治2年10月底止,就需由簽發人備銀收回,亦即規畫發行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7個月,原單未到期之前,視同「六八銀餅壹圓」通用。
因有這項嚴格的發行規定,故當時市面上才少見有引發流弊之相關記述出現。
前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袁穎生先生(民國82年退休),在其所著《臺灣光復前貨幣史述》一書第106頁,針對這張「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有下列一段結論:「臺灣在同治元年所發行的鈔票,其印製固屬相當的粗糙,但對發行的管制與管理,都足稱甚為嚴格,諸如發行數額、發行保證、發行期間,俱有詳明的規定;且因臺灣向無紙幣流通,故在給付聯之中欄,特別以文字昭示發行的原因、擔當保證的局紳五人姓名、發行數額及期間,並對其流通予以明確詳盡的宣示,「不准為難」。同時,由其每張面額都祇定為 「壹員」、亦即一元看來,並顯示出其時的發行態度相當嚴謹,故祇發行此種基本面額的紙幣,以免浮濫。」
根據文獻紀載目前已知「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種類計有:
1. 黃應清的「同懷」。
2. 黃景琦的「謙記」。
3. 石耀祖的「鼎美」。
惟現存「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實物,至今僅見黃應清的「同懷官票」及黃景琦「謙記官票」各一張。
另石耀祖的「鼎美官票」只有行號尚未見實物,至於許朝華、詹廷貴的行號則不可考。
石鼎美古宅:http://blog.yam.com/TN87504033/article/41045217
2010年1月16日,曾北上專程拜訪某位資深錢幣商,他說臺南當地有位大戶人家手中尚留存三張連號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但至今還只是聽聞而已,多年來仍未見這些實物現身。
目前確定存世且有實物圖檔為證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共有兩張。
除上述「鄭成功文物館」所珍藏商號為同懷的這張「 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編號為懷字第壹仟肆百零伍號,簽用日期是同治弍年二月拾參日)之外,另一張是刊登在2007年9月發行之《天下珍藏拍賣》第12期封面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商號為「謙記」)。
商號為「謙記」的這張「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其原票主是早期臺灣貨幣大收藏家何連生老前輩。
何連生先生於民國90年辭世,享壽88歲。
何先生諸多臺鈔藏品中,除著名的幾張大花連號全新帶3券(AA168233、AA168235、AA168236、AA168237)外,尚有這張大名鼎鼎商號為「謙記」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何連生先生逝世數年後,他個人收藏多年的一些大珍品才紛紛現身,並由接手之新票主出品刊登在《天下珍藏拍賣》第11期、第12期、第13期等拍目上,公開讓幣鈔藏家們競標。
這張眾所矚目,刊登在《天下珍藏拍賣》第12期封面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謙記),最後是以新台幣561000元高價標出 (含拍賣佣金實際成交價約是617100元)。
堪稱「鄭成功文物館」鎮館之寶的這張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 (同懷),平時並未在文物館內公開展示。
據家住臺南市的鈔友劉先生指出,這張現由「鄭成功文物館」典藏的「同懷官票」,曾在100年11月27日至101年6月3日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臺南市政府」合辦之「古城‧新都‧神仙府 臺南府城歷史特展」,亦曾公開展示 (當時的展覽地點:臺灣歷史博物館展示教育大樓四樓展室)。
在已確定存世的這兩張「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中,「謙記官票」目前屬私人收藏,爾後亦不排除再次出現於大型拍賣會或出品在拍賣目錄上,公開尋求下一個有緣的新主人。
另一張「同懷官票」現由官方的「鄭成功文物館」典藏,並被視為鎮館之寶,則已確定幾乎不可能會再外流成為私人收藏品。
珍罕的「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除非爾後還有新發現,否則這種存在於一官方、一民間的情況,短期間內勢將不會有所改變。
臺南市號稱文化古都,在臺灣貨幣史的演變中,它也是著名的「臺南官銀票」及「臺灣籌防總局道府官票」這兩種臺灣早期紙幣之發源地,這次特地選在臺南市鄭成功文物館舉辦臺灣貨幣展,並以此枚大珍鈔做為主打的最大亮點,在文化傳承與宣傳上自是有其不凡的特殊意義存在。
私人收藏的「謙記官票」要想公開或私下見到原票恐怕遙遙無期非常不容易,但目前公開展示的這張國寶級「同懷官票」則不然,百聞不如一見敬請大家保握難得機會抽空前往參觀。
●此文於2017年11月16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7年11月16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