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緣關係與共同的收藏興趣,與老家在南投埔里目前家住高雄市的謝醫師已結識十幾年。
除了在醫學領域學有專精之外,謝醫師對於中外幣鈔的研究之深和論述之勤......,更是令人深深景仰與感佩不已。
論學養、人品、鈔識、財力、魄力、收藏實力,放眼國內幣鈔收藏界諸多中生代藏家當中,年輕有為眼光獨到的謝醫師絕對是位居前列的一位佼佼者而無庸置疑。
2020年3月2日下午,謝醫師在他個人臉書PO了一篇引人注目的短文及四張照片。
謝醫師的短文內容如下:「後繼有人。小子自己有興趣,努力栽培中。老婆大人說我們父子倆是清朝人……。」
看完短文與照片後,甚感震撼心情久久不能自已,直到一個月後的今天(4月2日)才撰文回應內心的真實感受。
讀完謝醫師的PO文與所附之四張照片,看到照片中好友就讀國小中年級的兒子那副聰慧專注對臺鈔充滿熱愛與研究興趣之神情(附圖一與附圖二),除了佩服謝醫師平素調教有方之外,更為他「後繼有人」而深感慶幸與祝福。

/tmp/phpX4VQ0t

附圖一:引用高雄謝醫師的兒子認真研究觀賞臺鈔的一張照片。  

 

/tmp/phpVkdxs3

附圖二:引用高雄謝醫師兒子觀賞臺鈔的一張照片。  
自民國73年開始全心投入臺灣系列紙幣的收藏與研究,轉眼間也快35年了。
在這期間,基於收藏與研究之所需,因此常節衣縮食投入不少經費購買各式珍罕紙幣藉以充實自己的鈔輯,並滿足那股熾熱的收藏慾望。
所幸老婆大人雖未大力支持,但也不強烈反對,方使我在毫無經濟壓力及後顧之憂的前提下,能盡情發揮而略有所成。
面對自己最珍愛的收藏品,常自嘲這些幣鈔收藏有三大特色:
(1). 拿『很多的錢』去換『很少的錢』(例如花費十幾萬元新臺幣去買一張面額僅只拾圓的大陳券)。
(2). 拿『現在的錢』去換『過去的錢』(很多幣鈔藏品都已是骨董文物了)。
(3). 拿『有用的錢』去換『不能用的錢』(很多幣鈔藏品都已宣布廢止停用)。
收藏幣鈔雖然如此「不堪」,但還是暗享「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的境界,頗為自得其樂而無怨無悔。
但在這長達35年的集藏生涯中,還是看到許多令人感慨心酸的事......。
那就是收藏界老成凋零與乏人接棒的現實問題。
目前國內除了一些錢幣商有子承父業的例子外,在所認識的諸多純藏家中似乎很少見到克紹箕裘能將整批有系統的珍藏,一代傳一代而不中斷。
就一個熱愛收藏而非短視近利的真正藏家而言,我想其最大之困擾與隱憂就在於晚輩後代沒興趣、沒意願不想接棒。
等到有一天藏家在年華老去時,基於現實考量,就必需在有生之年「忍痛」處理自己鍾愛一生的收藏品,那真是生離死別的「錐心刺骨」之痛啊!
目前鈔輯中的高檔臺鈔珍品,其中就有很多即是來自嘉義鹿草陳先生、臺北市許經理、南投草屯簡先生......等前輩之珍藏。
而他們之所以都選擇在六、七十歲退休之後,逐漸釋出一生摯愛的藏品,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子女沒興趣也沒意願接手,最終才不得不做出忍痛割愛的決定。
記得十幾年前,有一天從銀行保管箱拿出十幾本集鈔簿回家在一樓客廳整理及欣賞。
心血來潮看到一旁還就讀小學正端坐在沙發看電視的小女兒,問她老爸若將一生精心收藏的東西,全留給妳和姊潔繼續保管好嗎?
小女兒卻說,不如將這些藏品全部轉換成她們熟悉可用的「新臺幣」還比較實際一點。
老爸多年來費心、費力、費錢、費時去認真收藏與整理的這些東西,好歹也有十幾萬元的市值吧(十幾萬元的收藏,其市值究竟價值多少,是越南幣、印尼幣、日圜、韓圜、新臺幣、澳幣、美金還是歐元......,則視個人的主觀而定)!
小美眉的一番無心之言,頓時讓我悵然若有所失!
由於充滿失落感,所以不得不正視傳承這個嚴肅的議題。
在我2011年10月出版的拙作 ─ 《光復後台鈔圖文新錄》,書中的「自序」有一段話如下:
記得十幾年前某個夜晚,編者北上專程拜訪一位泉界老前輩並與其促膝暢談數小時。
所聊話題五花八門其中也談到他當初收藏幣鈔的一些心路歷程。
事後再仔細回顧當日所談的部分內容,編者內心實有極深之感觸。
前輩說不管你對自己的藏品有多麼深厚的感情,但無論是生前或以後,是親自還是委由他人代為處理,目前大概除了將珍藏捐獻給博物館、政府相關單位或傳承給有意願有興趣的後代子孫等特例外,總有一天這些藏品勢必都得無奈的面對被拆開處理及四處星散之宿命。
再經數年後,試想,又有誰知這些珍罕的幣鈔原是出自哪個名家之手?哪位大藏家又曾擁有過什麼令人欣羨的珍藏?
前輩的肺腑之言,猶如暮鼓晨鐘引人深思。
接著他又說:面對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各式珍藏,我們都只是在有生之年代為保管和暫時擁有而已。
如果能力許可,惟有留下一些「立言」的不朽著作讓後人受用,這才是永生永世真正屬於自己,且是旁人所無可取代的珍貴成果。
既然兩個女兒對此都沒興趣,當時我的意向是想經由「出書」之舉,將一生的收藏藉此留作永恆的紀念。
但看到3月2日高雄謝醫師的PO文與照片,他想栽培兒子做為幣鈔收藏的接棒與傳承,無疑帶給我很大的震撼、鼓舞與啟示。
兩個女兒對我的收藏都沒興趣,但血緣至親的小外孫(勳寶寶)雖是隔代傳承,何嘗不可一試!
因此前幾天特地拿出置存「大陳券」的那本集鈔簿,放在勳寶寶的小桌子上由其翻閱並拍照存檔(附圖三與附圖四)。

/tmp/phpNnTEPD

附圖三:勳寶寶觀賞翻閱外公的大陳券鈔輯。

 

/tmp/phpAMGzVt

附圖四:勳寶寶觀賞翻閱外公的大陳券鈔輯。  
看到小外孫(勳寶寶)那股專注之神情,心中暗自驚喜自我安慰一番,或許他真的也有興趣可加強陪訓喔!
哈哈哈,越想越高興也越得意!
以後若能不必忍痛割愛畢生之收藏,再待勳寶寶長大成人就擇期送給他,亦可視之為是個人珍藏的一種隔代傳承吧!。
真的極為極為期待,這位「隆」的傳人頭好壯壯快快長大,並且「有興趣」也積極願意早日接棒「阿公」的收藏!

●此文於2020年4月2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0年4月3日再轉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26696288499375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