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2020年12月21日),中部好友游乙剛先生熱心提供他剛從奇摩幣鈔拍賣網站購得的一張舊臺幣本票伍仟圓「應昌期親筆簽」之彩圖(附圖一),供我存檔與參考研究。
1111.jpg
經查證手中相關票號資料,確定是之前未曾登錄過的第七張舊臺幣本票「應昌期親筆簽」紙幣。
1945年8月15日中午,昭和天皇透過電台發表錄音講話(玉音放送),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國民政府派員來臺接管,正式結束日本在臺將近51年的殖民統治。
臺灣雖已光復,但原由總督府委託「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發行的「臺灣銀行券」並未隨即作廢停用,還是持續印製與通用好一段時間才告結束。
這種舊版貨幣(臺灣銀行券)在改朝換代後,仍繼續在臺延用的特殊現象維持了七個多月。
直到臺灣銀行於民國35年5月20日重新改組成立,並於第三天(5月22日) 發行首批面額分別是壹圓、伍圓、拾圓的新版「臺幣鈔券」(日後俗稱該版鈔券為「舊臺幣」),準備替換已行之多年的「臺灣銀行券」後。
自此這一整套日本時代在臺通用的貨幣體系 ─ 臺灣銀行券,才正式揮別金融舞台慢步走入歷史長河。
舊臺幣流通後期,由於臺灣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為節省現鈔收付手續及因應市面迫切需要,在時任臺銀營業部經理應昌期先生建議下,由臺灣銀行所屬「第一印刷廠」另印製四種不同面額之「定額本票」,配合現鈔一 起流通。
臺灣銀行當初何以會選擇印製發行「舊臺幣本票」?
還有本票上「人工簽章」之由來?
2222.jpg
上述這兩個問題在李建樹先生編著,並於1999年10月交由「理藝出版社」發行的《應昌期傳》(附圖二)第69頁,有段極重要之敘述恰可參考引證,現將該段內容抄錄如下:
「在新臺幣改制尚未實施前,臺灣銀行只有1家印鈔廠,鈔票根本來不及印,一時形成大家都要現鈔的局面。時任營業部經理的應昌期看在眼裡,著實著急,因此想出了以臺灣銀行發行定額本票的辦法來緩衝,即規定由本行中二位高級職員(襄理以上)人工簽字的本票來代替現金,日後再將本票換回。開始時嚴家淦認為不妥,讓應昌期立即停止這種作法。應昌期則認為此法沒什麼不妥,何況現鈔不夠,銀行無法開門營業,所以堅持執行,並很快緩和了局面。雖是權宜之計,但實踐最終證明了應昌期這一決策的無比正確,效果明顯,一直到幣制改革順利結束,都未出過紕漏。」
以上引述自《應昌期傳》第69頁的這段話,足以說明應昌期先生正是「舊臺幣本票」這套貨幣體系的實際「催生者」與「推行者」之身分。
應昌期先生在臺銀服務期間歷任各項重要職位,並曾一度身兼臺灣銀行副總經理、 代總經理、國外部經理、營業部經理、業務部經理等五大要職,當時可說是臺灣銀行實際負責人,在臺灣早期的金融界與企業圈是一位響叮噹大有來頭的重要人物。
在應昌期先生的堅持下,決策終於拍板定案,臺銀從37年5月3日正式發行「定額本票」。
這些舊臺幣定額本票的券面上只要臺灣銀行襄理以上之高級行員親筆簽名、蓋章以示負責後,就算正式生效即可暫且權充現鈔對外發行。
日後再將這些流通市面的「定額本票」另以等值現金換回,希望可藉此暫時紓緩市面上現鈔不足之窘況。
這些票券名義上雖稱做「本票」,但其功能卻與一般流通現鈔無異,這種把「本票」當現鈔使用的特殊情形可說是舊臺幣獨特之處。
是時身為臺銀高層主管的應昌期先生,在定額本票從開始發行,到停用及收兌回籠這段期間內,以他個人名義所簽發之舊臺幣本票,可詳分為早期的「應昌期親筆簽」(附圖一)與後期的「應昌期印刷簽」(附圖三)兩種型式。
3333.jpg
早期的「應昌期親筆簽」(附圖一),散見於「舊臺幣本票伍仟圓」與「舊臺幣本票壹萬圓」,數量不多目前手中已發現與登錄的「應昌期親筆簽」共有以下七張票號,字軌票號依序如下:
(一). 舊臺幣本票伍仟圓「應昌期親筆簽」(共4張):
1. 050819(附圖四)
2. 051183(附圖五)
3. 051500(附圖六)
4. 006071(附圖一)
(二). 舊臺幣本票壹萬圓「應昌期親筆簽」(共3張):
1. 652345(附圖七)
2. A394782(附圖八)
3. A395814(附圖九)
4444.jpg
 
5555.jpg
附圖五:舊臺幣本票伍仟圓051183「應昌期親筆簽」(翻拍自《東南通訊拍賣》第46期)。
 
6666.jpg
 
7777.jpg
 附圖七:舊臺幣本票壹萬圓652345「應昌期親筆簽」(翻拍自《東雅集郵網拍》第11期),此票原為草屯老藏家簡先生之收藏,當時雖出價最高但因一時疏忽投標單未依規定時間寄出,而與這張舊臺幣本票壹萬圓652345失之交臂。
 
8888.jpg
 
9999.jpg
※「舊臺幣本票伍仟圓」與「舊臺幣本票壹圓」,至今未見「應昌期印刷簽」。
而後期的「應昌期印刷簽」(附圖三),只出現於「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的 C、D、E、F四組字軌,與「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A、B兩組字軌。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與「舊臺幣本票壹百萬圓」,至今也未見「應昌期親筆簽」。
由於臺銀高級行員親自簽名蓋章的舊臺幣本票較耗人力、時間,因此只在「舊臺幣本票伍仟圓」(發行日期:37年5月3日)、「舊臺幣本票壹萬圓」(發行日期:37年6月8日)與「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發行日期:37年10月14日)的「無字軌」「A字軌」、「B字軌」才有人工簽章券(含「應昌期親筆簽」),後來為了節省人力與方便大量印製,因此自「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的C、D、E、F四組字軌和「舊臺幣本票壹百萬圓」(發行日期:38年5月17日),則都全改為「應昌期印刷簽」。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的C字軌0字頭亦有少部分不是「應昌期印刷簽」。
現將「應昌期親筆簽」與「應昌期印刷簽」的出現規則經歸納整理如下:
1. 舊臺幣本票伍仟圓:只有少量「應昌期親筆簽」,未見「應昌期印刷簽」。
2. 舊臺幣本票壹萬圓:只有少量「應昌期親筆簽」,未見「應昌期印刷簽」。
3. 舊臺幣本票拾萬圓:只有少數「應昌期親筆簽」,大都是「應昌期印刷簽」。
4. 舊臺幣本票壹佰萬圓:只有「應昌期印刷簽」,未見「應昌期親筆簽」。
由於應昌期先生的職位與知名度甚高,因此為數不多只出現於「舊臺幣本票伍仟圓」、「舊臺幣本票壹萬圓」、「舊臺幣本票拾萬圓」的珍罕「應昌期親筆簽」,也就更具收藏價值而為臺鈔藏家所珍愛。
 
●此文於2021年2月27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3月1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search/top?q=%E5%B7%B2%E7%9F%A5%E7%AC%AC%E3%80%8C%E4%B8%83%E5%BC%B5%E3%80%8D%E8%88%8A%E8%87%BA%E5%B9%A3%E6%9C%AC%E7%A5%A8%E3%80%8C%E6%87%89%E6%98%8C%E6%9C%9F%E8%A6%AA%E7%AD%86%E7%B0%BD%E3%80%8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