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3月開始收集臺鈔至今將近40年,當初是偶在《新光郵鈔》及《臺灣貨幣》看到幾則「台灣流通券」之相關報導後,隨即對此套鈔券產生濃厚的收藏與研究興趣。
2002年3月17日,幸獲鈔壇前輩臺北一銀許經理不吝提攜後進之情,將一套品相甚佳的「台灣流通券」(附圖一)割愛轉讓給我收藏。
801.jpg
刊登在拙作《台鈔圖文新錄》書中第474頁的這套「台灣流通券」從2002年3月收藏至今(2022年2月)將屆20年,這是我最鍾愛的一套臺鈔,珍視之程度甚至遠超過「大陳鈔」與「空心金門紙幣」。
這套傳承有序的「台灣流通券」,據原票主許經理轉送給我留存當初買賣的一張「讓渡證明書」之記載得知,他是在1995年5月間向臺北著名老牌錢幣商陳吉茂先生高價買下收藏。
基於對這套鈔券的鍾愛與珍視進而詳加研究,在探究它的過程中更是閱讀不少文獻史料與書籍。
有關「台灣流通券」的相關文獻紀錄,最早應可推溯到1949年9月,由上海錢萬能先生主編之《中幣會刊》第21期。
另早年出版的中國紙幣專書,例如1968年香港毛景安先生《中國紙幣之沿革第壹集》,亦有簡列「台灣流通券」拾圓券與伍拾圓券之評價(參見《中國紙幣之沿革第壹集》第376頁),但並未列出另一張壹佰圓券的評價,書中更沒附上相關實物之插圖以供對照。
直到1976年朱棟槐先生編著出版《臺灣貨幣》,與1981年皮克出版《世界紙幣目錄》,在上述這兩本專業幣鈔書籍的封面及內頁,才首次分別附上一張票號是AF543387的「台灣流通券壹佰圓」圖片(參見《臺灣貨幣》封面及彩色內頁),與票號AD163510的另一枚 「台灣流通券拾圓」插圖(參見許義宗《中國紙幣圖說》第168頁黑白插圖)。
至今蒐錄最完整者,依筆者個人所知,當推臺北許義宗教授於1999年出版的《台灣貨幣圖說》一書。
在《台灣貨幣圖說》第100頁到102頁,共附三張清晰度極高,且與原票尺寸相差無幾的「台灣流通券」彩色圖片,可說是目前所有介紹「台灣流通券」的相關幣鈔專書中,最具鑑賞價值與完整性的專業書籍。
另黨宇平先生在《錢幣天地》先後撰寫數篇有關中央銀行鈔券的鈔文,以及吳明華先生所編著《民國稀見紙幣選錄》,上述這些書籍有關「台灣流通券」之介紹也都頗具參考研究價值。
「台灣流通券」自1945年7月印妥後,因故未發行就封存在國庫署金庫内(約26億「台灣流通券」)。
從1945年至1970年代初期,這二十幾年來有關 「台灣流通券」的介紹只偶見一些片斷不全之簡單報導,而相關實物卻仍遲遲未見公諸於世。
直到黃志毅先生所主編於1973年5月30日出刊的第19期《收藏家郵幣雜誌》,由香港籍收藏家張展時先生發表一篇將近兩百字名為〈中央銀行稀見鈔‧台灣流通券真跡〉的短文,並附上一幅黑白的「台灣流通券」縮圖後,才使此枚「台灣流通券」之廬山真面目首度公諸於世。
在該篇短文中,張展時先生進一步披露約於1972年間,他在澳門某家古玩店,偶然間幸運獲得這張票號AF543387的「台灣流通券壹佰圓」之簡單經過。
據瞭解,這張票號AF543387的壹佰圓可說是自「台灣流通券」於1945年印妥後,二十幾年來第一次公開正式亮相,比朱棟槐《臺灣貨幣》出書還早約2、3年,也比皮克在1981年出版《世界紙幣目錄》一書中所刊錄的那張AD163510拾圓券更早了將近10年。
徐祖欽先生於1976年1月及1976年4月,曾在《新光郵鈔》第103期和第106期,與1977年由高雄煉油總廠發行的《郵鈔會刊》第2期,前後共撰寫三篇有關這張台灣流通券壹佰圓(票號:AF543387)之後續報導。
從上述這幾篇報導歸納得知:此枚台灣流通券壹佰圓珍鈔,是一位拾荒者自整包廢紙中無意間發現,後轉賣給澳門某家古玩店,古玩店老闆再售給適巧到澳門旅遊的香港幣鈔收藏家張展時。
張先生幸獲此珍鈔後,有一次特地攜帶來臺供幾位熟識的臺灣泉友鑑賞。
臺鈔專家朱棟槐先生乍見此票,不禁怦然心動,一連七天每天只要下班吃完晚餐,就邀請張先生至臺北松山機場附近一家咖啡廳相聚喝咖啡,閒聊之際不忘再三懇請張先生是否能將此枚珍鈔割愛轉讓給他收藏。
由於張先生返港在即,且也深受朱先生的至誠所感動,因此在離臺之前以18000元的價格將這張珍鈔讓予朱棟槐先生收藏(上述內容係引述自《新光郵鈔》第106期徐祖欽先生的撰文報導)。
「名馬歸伯樂」、「寶劍贈英雄」,當時尚稱是全臺孤品的這枚「台灣流通券」終於順利收進大藏家鈔輯內。
朱先生得此珍鈔視若至寶,並特地把它編入《臺灣貨幣》一書列為封面及彩色內頁,使這本研究臺鈔的堂堂鉅作,更因此券生色不少。
三十幾年後這張AF543387壹佰圓再度現身,被藏家拿出來刊登在《2011年遠東春季拍賣目錄》付拍,最後是以34萬元臺幣高價拍出。
除上述幾則有關「台灣流通券」的簡單報導外,我在閱讀一代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的生平年鑑時,無意間發現馬先生早年亦曾擁有一套「台灣流通券」正票 (詳見宋路霞:《錢幣大王 ─ 馬定祥傳奇》書中第401頁馬定祥先生年譜1966年之記載)。
馬定祥先生哲嗣馬傳德先生於2013年2月出版《幣海拾貝 ─ 馬傳德談錢幣珍聞》,在書內一篇文章 ─ 〈我與台灣銀行反印試樣票的重逢〉馬傳德曾提及父親馬定祥先生獲得這套「台灣流通券」正票之經過情形。
依〈我與台灣銀行反印試樣票的重逢〉一文之記載,馬定祥先生是於1950年至1951年間,在自家經營的「祥和泉幣社」(附圖二)從一位穿藍布中山裝年約50歲左右的中年人買進一批為數七、八十張珍罕紙幣。該批珍罕紙幣有臺灣銀行試印樣票、中央銀行「藍牌坊」壹圓試印票、新疆省流通券、越南流通券、台灣流通券正票......等等。
802.JPG
馬定祥先生看到這些紙鈔十分驚嘆認為非常珍貴,因此悉數購下(參見《幣海拾貝 ─ 馬傳德談錢幣珍聞》書中第153頁)。
文革期間一切涉及「臺灣」的人和物都是忌諱,馬定祥擔心紅衛兵查抄時恐受連累,但又不忍心親自毀掉這批珍貴的紙鈔,因而將其偷偷夾在幾本雜誌裡藏匿起來。
想不到紅衛兵抄家時很多幣鈔藏品及書籍還是難以倖免皆被帶走沒入,從此下落不明(附圖三)。
803.jpg
附圖三:翻拍自《錢幣大王 — 馬定祥傳奇》書中第401頁馬定祥先生年譜1966年。 
若依據上述馬定祥生平年譜之記載,與馬傳德先生文章所述的時間點加以推斷,馬定祥先生珍藏這套「台灣流通券」的時間約在1950年至1951年之間,這比香港張展時先生在1972年間自澳門古玩店所買進的那張AF543887壹佰圓「台灣流通券」還早20年。
紅衛兵抄家後,馬先生珍藏的整套「台灣流通券」正票可能早已不存於世,以致後人再也無緣親見他這套珍罕可貴的「台灣流通券」實物,但可確定這應該是目前所知藏家個人擁有此套鈔券的最早記載。
十年文革浩劫,整個神州大陸不知有多少歷史古蹟、文化遺產、珍貴文物、藝術瑰寶、重要文獻史料……,在紅衛兵「破四舊立四新」的無知盲從與狂亂暴動下慘遭無情摧毀破壞,甚至從此灰飛煙滅永別人間。
馬定祥先生雖貴為一代錢幣學大師(附圖四),但在文革浩劫下仍無法倖免,喪失這些摯愛的國寶級珍鈔不但是馬先生個人集藏生涯之終身遺憾,更是中國錢幣界一項難以彌補的重大損失!
887.jpg
 
●此文於2022年1月20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2年2月3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31902436812094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