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春節前後全臺許多民生物資陸續調漲,漲價的風潮一波接一波,這種情形就誠如《孟子 ‧ 盡心篇》書中所言 — 「沛然莫之能禦」!
漲價的風潮可說是大勢所趨遍地開花全球皆然,無奈之餘似也只能勉強接受!
市場上有些物價如瓜果、蔬菜、蛋、石油……,可能會隨季節、氣候、產期、產地、國際局勢等因素之影響而略有起落。
有些物價則不然,例如草屯住家附近的肉羹麵從原本一碗50元漲至60元;回屏東老家必吃的民族路夜市著名「屏東肉圓」,也從一粒10元漲至12元。
這些小吃只要漲價定位後,真的就如「一江春水向東流」,從此再也不回頭。
或許是心存緬懷過去的念舊情愫,還是訴諸於對現況之不滿,因此最近經常可在臉書社團看到有人PO出類似這種「價格回不去」的昔日小吃店物價表 (附圖一 · 附圖二 · 附圖三),這些物價表所標示之年代距今最少都在三、四十年以上。
附圖一
附圖二
附圖三
乍見這些昔日的物價表,頗有「白頭宮女話天寶當年」,以致令人心生無限滄桑之感!
而其用意好像是刻意拿來與現在相較比對,進而想導引出當年物價是何等便宜之結論!
物價不斷上漲,以致令人產生昔日物價甚為便宜的認知,進而產生「今不如昔」之慨嘆,似乎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連想無可厚非!
這些昔日之物價如果放在現今,當然是很便宜沒錯。
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物價是此一時,彼一時也。
若能將早年物價與那個年代的「年均所得」或當時個人收入做一切實比較,其實這些在目前看似十分便宜的「昔日物價」,在當時也不一定真的很便宜!
甚至可以這麼說,從古至今活在當下的每個人,從來沒人會自認為周遭的物價很便宜,便宜到令人深感慶幸、欣喜與愉悅自得。
之所以產生昔日物價很便宜的認知 ,那是站在後人角度來檢視與衡量所致。
因此我們會覺得昔日物價很便宜,同樣的再過數十年,後人也會覺得我們現在的物價也很便宜,就只有生活在當下的人,才會感嘆物價暴漲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易言之,若拋開「貴古賤今」的思維,就可知昔人絕不是生活在物價便宜的「天堂」,而是與現今相彷彿的另一個不同時空之「人間」而已。
已屆耳順之年,初入社會擔任教職距今也都有四、五十年了。
從揮別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人間疾苦的年少時期,到成長後踏入社會開始面對結婚生子、買房購屋、長輩的生老病死、子女婚嫁......等人生大事(花大錢之事),生活重擔紛至沓來因而產生不少煩惱與感觸。
再加上將近四十年前開始收藏與研究臺灣貨幣,從舊臺幣、通貨膨脹、幣制改革、發行新臺幣這一連串的遞嬗,更能深刻體認金融經濟之發展與百姓生活的密切關係。
將數十年來的人生重新回顧並予以一一檢視,就只能深深感受物價不斷上漲的生活壓力,却從未真正體驗到物價曾便宜到令人覺得彷彿在天堂的快感。
《世說新語 · 規箴篇》,內有一段大臣與漢元帝的對話,臣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物價的今昔之比,從這句「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正活生生點出其中之奧秘所在!
亦即我們覺得現今物價高漲,但三、四十後的人們以他們當時的消費角度來看,可能也會覺得我們現在的人是何等幸福,物價怎麼如此便宜!
所以這些昔日的物價表,參考看看就好,千萬不要信以為真而誤認為以前的消費都很便宜!
過去只能緬懷,人最重要的是活在當下,策劃未來吧!
●此文於2022年3月9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2年3月15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3223868087846980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