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張景峻先生(阿嵐)的2023年12月「藏寶雲端拍賣」已於本週開拍,並訂於12月17日(星期日)晚間7點陸續結標。
本期網拍有兩組眾所矚目的高檔、高價位臺鈔珍品,分別是王冬海先生《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書中第272頁至第274頁的「38年版金門未發行分角輔幣券」,及書中第274頁至第275頁的另一組「空心金門壹圓與空心金門伍圓」(附圖一 · 附圖二 · 附圖三 · 附圖四)。
附圖一:空心金門壹圓正面(翻拍自《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書中第275頁)。
附圖二:空心金門壹圓背面(翻拍自《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書中第275頁)。
附圖三:空心金門伍圓正面(翻拍自《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書中第276頁)。
附圖四:空心金門伍圓背面(翻拍自《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書中第276頁)。
臨時受好友阿嵐所託匆匆上陣,現就手中資料撰寫「空心金門壹圓與空心金門伍圓」的簡介說明,提供做為藏家投標參考。
※第一組「38年版金門未發行分角輔幣券」的簡介說明已於2023年12月12日先行發表。
三十八年版空心金門壹圓與伍圓,可說是近期臺灣紙幣五種未發行券中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爭議性的一套紙幣 (近期臺鈔另四種未發行券,分別是「舊臺幣1949年拾萬圓」、「金門三十八年壹分、伍分、壹角」、「金門三十八年壹圓中央廠圓3版」、「金門三十九年壹角5字頭修飾版」)。
民國38年年中之後,國府在大陸的軍、政局勢急遽惡化,但散布於東南沿海的部分島嶼,此時還是由國軍駐守,這些駐軍皆隸屬設於臺北的「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歸其統轄與指揮管理。
就金門地區而言,若對岸淪陷區殘存遺留的鈔券流入本地混用,當會干擾經濟活動;此外,又考量能否順利調度國軍部隊供給,以及因應商業及民間所需,「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政務委員會乃於38年12月3日決議通過《金門行使新臺幣辦法》。
此辦法並經福建省政府及金門防衛司令部共同會銜公告,規定在金門及附近各小島應使用「新臺幣」,且將原中央銀行所發行的「銀元券」停止流通,限期收回。
上述決議通過的《金門行使新台幣辦法》其中有一條規定:「在金門行使之新台幣,於券面加蓋金門字樣,限在金門行使」。此《金門行使新台幣辦法》若實施,實際上等於全面改革金門原有的貨幣流通型式。
該辦法除「發行額之核定」及「發行準備金」之規定外,更限制這些貨幣不得在臺灣流通因而稱之為「金門新臺幣」。
為了發行順利,「東南軍政長官公署」隨即核定「金門新臺幣」之發行額為1000萬元,並按照實際發行額撥出黃金做為十足之發行準備金。
39年2月,臺銀依上述《金門行使新臺幣辦法》已實際印製完成空心金門壹圓、伍圓兩種紙鈔 (這是第一套擬於金門地區發行的新臺幣鈔券),準備在金門地區流通。
然而該套紙幣最後是否曾發行?
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袁穎生副主任撰寫的《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金融篇》這本專書,則提供十分重要的參考資訊 (此書於民國82年6月30日由文獻會編印出版)。
在《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 ‧ 經濟志 ‧ 金融篇》書中第189頁有一小段重要敘述,明白指出:「金門方歷經發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之古寧頭防衛戰大捷後未幾,駐軍甚多,物資匱乏,以是臺灣銀行雖然旋即備妥加蓋「金門」(係空心字)字樣之新臺幣,實際上並未發出。」
該書作者是當時任職於「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的袁穎生副主任。袁先生以其研究室副主任的專業身分配合掌有的第一手資料,撰文認定空心金門「實際上並未發出」的明確敘述,此是官方研究單位歷年所出版各種文獻資料中,最明確且是最具權威性的說明,自有其相當高的可信度。
原本依照「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所公告《金門行使新台幣辦法》即將發行「加蓋金門」字樣,限在金門行使的「金門新臺幣」,最後卻因故終止,金門地區則仍繼續使用與臺灣本島一樣的「未加蓋地名」新臺幣鈔券。
此「金門新臺幣」最後之所以停止實施,應與當時戍守金門,擔任防衛司令官的胡璉將軍即將推動「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有關。
古寧頭大戰前,金門原本只是一個蕞爾小島,居民約僅三萬七千人。
但在古寧頭戰役後,卻驟然增加近十萬大軍駐守。
一時之間人口暴增導致物資匱乏,部分囤積居奇的商民趁此機會抬高物價,因而造成民間交易異常混亂。
當時不只民間如此,金門島內各師團部隊也因物資缺乏,乃各自透過管道向臺灣採買。
由於進價成本與價格互不相同,引起上下間彼此猜忌,導致軍方內部的控訴案件層出不窮。
此時,整個金門的金融經濟,不論是軍方或民間可說都亂成一團。
金門防衛司令部在胡璉將軍主政下,為使金門地區物資供應順暢、物價及幣值穩定,乃將政府核撥予金門的軍費1000萬元,直接充做在臺購貨之周轉基金,並以軍費將在臺所採購的貨物,再轉運回金門供應當地軍、民所需。
胡璉將軍於39年4月17日,在金門當地發行具有「軍票」性質的「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此外還成立「物資供應社」,將採買自臺灣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統一供貨給軍中以團為單位所設立的「消費合作社」,及民間登記有案之承銷商。
空心金門券大約在民國39年2月間已印妥備用,但由於金門地區情況特殊,胡璉司令推行「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的做法經報准後,已隨即預備實施。
而臺銀在未接奉財政部命令前,似乎也不便更改金防部原定之粵華流通券發行計劃。
加上這套「金門新臺幣」鈔券經各方反應,也察覺設計似有明顯不妥之處。
例如,鈔票最重要的正面,竟然未見鈐蓋任何跟「金門」有關的字樣;背面卻反而蓋上兩個斗大卻又不甚醒目的紅色鏤空雙鉤體「金門」地名 (背面鈔圖參見「附圖二」與「附圖四」)。
此種鏤空的雙鉤體,可說是有史以來新臺幣票面上所出現「最大型」國字加蓋,也是「最特殊」的一種字體。
如此超大的加蓋字體,乍看之下,確實有喧賓奪主之嫌,令人不禁暗自聯想金門到底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外島地區?
至於那怪異特殊的鏤空字體更難免會令民眾質疑,金門是否已遭掏空,甚至進而引發政府將「棄守外島」置金門於不顧的無端揣測。
試想,在那風雨飄搖時局動盪不安的民國三十年代末期,尤其是位居最前線的外島戰地,這些繪聲繪影的「不實」傳言,對民心、士氣之嚴重衝擊,應是主政者不可率爾輕估的現實問題。
其實,金門地區早在民國39年間,已開始行使和臺灣本島一樣未加蓋「金門」字樣的新臺幣鈔券,故新貨幣的替代較無急迫性。
金防部胡璉司令所屬意之「粵華合作總社銀幣流通券」正將實施,更不欲再節外生枝。
另一方面,此備用的加蓋鏤空雙鉤體金門券,也的確存在明顯設計不當引發諸多爭議之處,故遭戰地最高指揮官反對,以致難以行使。
在上述種種不利於空心金門鈔券流通的因素交相衝擊下,終於迫使該套鈔券的發行計劃,不得不喊停。
空心金門券的發行計劃雖停止,但後來還是陸續有些鈔券外流而出。
或許就是「金門臺銀」(空心金門券)與「金防部」(胡璉的粵華流通券)在作業上,因隸屬單位不同未能協調統一,才衍生出各行其事之結果。
空心金門券原定的發行計劃雖喊停,但還是陸續有些鈔券外流而出,由於量少名氣大最後反而成為臺灣幣鈔收藏界的寵兒。
空心金門壹圓券已發行字軌只有AA、AB兩種,目前所蒐錄的「空心金門壹圓」票號依序計有:AA077502、AA077522、AA077523、AA077530、AA077537、AA077543、AA077546、AA077561、AA077568、AA077579、AA077580、AA077581、AA077598、AA080900、AA080901、AA080902、AA080903、AB670607、AB670610、AB670611、AB670612、AB670613、AB685219,共23張。
號碼群大概有AA0775★★、AA0809★★、AB6706★★、AB6852★★……這幾組。
空心金門伍圓券已發行字軌只有AA一種,目前所蒐錄的「空心金門伍圓」票號依序計有:AA221060、AA221456、AA229337、AA229350、AA229359、AA229444、AA229450、AA229459、AA229471、AA249203、AA249205、AA249206、AA249207、AA249332、AA700600、AA740510、AA740511、AA740512、AA740598、AA837806、AA837811、AA837813、AA837814、AA837822、AA837825、AA837829、AA837852、AA837853、AA837888、AA837898,共30張。
號碼群大概有AA2293★★、AA2294★★、AA2492★★、AA7405★★、AA8378★★……這幾批。
根據以上的統計資料,空心金門伍圓比空心金門壹圓似乎略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