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漏印變體鈔的成因:鈔券在印製過程中,若夾雜有碎紙片或其他異物不慎一起捲進鈔紙與印版之間,或鈔紙本身就黏附有一些雜質,導致鈔票上的部份圖案未能順利印上,而呈現空白或是只有底紋而沒有主圖的變異現象,謂之隔物漏印。
當然漏印的面積越大則越珍罕。同時,若異物如仍舊依附留存在鈔票的漏印處,那就更為難得了。
1. 第一組隔物漏印變體鈔鑑賞:
隔物漏印變體鈔三明治型式的連號券第一張 票號:A305184J(正常票)
隔物漏印變體鈔三明治型式的連號券第二張票號:A305185J(變體鈔)
隔物漏印變體鈔局部放大圖 (變異處就在行字的左下方 雜質的壓痕仍清楚可見)
正常票的該處局部放大圖
隔物漏印變體鈔三明治型式的連號券第三張 票號:A305186J(正常票)
說明:當初原票主共留下A305182J、A305183J、A305184J、A305185J、A305186J共五張連號券,隔物漏印變體鈔是第四張A305185J,其餘四張都是正常票。
2000年,原票主曾將A305185J這枚隔物漏印變體鈔拿到香港交由當地的「鑑珍有限公司」刊登在第117期通訊拍賣目錄付拍。
據原票主所述:當時這枚變體鈔尚黏附有類似木屑的一小片雜質,但該票在香港流標後寄回臺灣給原票主時,那片類似木屑的小雜質卻不慎搞丟了,實在可惜。
此枚變體鈔曾在香港出刊的郵票通訊拍賣目錄付拍
此枚A305185J隔物漏印變體鈔在香港拍目上的編號是1613號,底價是港幣2600元。
2. 第二組隔物漏印變體鈔鑑賞:
隔物漏印變體鈔正面(票號:N759976K)
隔物漏印變體鈔背面
一般正常票的背面圖案
說明:鈔券之印製一般是先印底紋再印主圖及套花。此票應是在完成印好底紋的第一道程序後,才發生隔物漏印的狀況,故才有底紋雖很明顯但部份的套花卻被遮蓋住的現象產生。
隔物漏印變體鈔局部放大圖
●此文於2008年11月21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7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