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糖屏東總廠舊稱「阿緱製糖所」,始建於日據時期的明治42年(西元1909年)。
在臺灣糖業的全盛時期,我國外匯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是靠糖業的產值所撐起。
當年全臺各地數十座糖廠中,以「屏東糖廠」的製糖量最多,並曾一度號稱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糖廠。
由於父親任職「屏東糖廠」之故,所以從小就一直住在廠區內由公家配發的「日式宿舍」。
日式宿舍通常都有個還算寬廣的「前庭」與「後院」。
父親早年曾就讀「臺南農校」,畢業後也算學以致用,考進臺糖並在屏東糖廠擔任「農業技術工程師」的職務,主要業務就是負責甘蔗品種的改良與研究。
由於具有深厚的農業背景與專業素養,因此蒔花、弄草、種菜、植樹......,對老爸而言根本都只是小事一樁。
日式宿舍的住家後院有塊三、四十坪空地,為了「地盡其利」不使之荒廢,老爸特別花了不少心血汗水,辛辛苦苦把它闢建規劃成一畦畦的菜園。
記憶中,老家的那片後院一年四季都種滿各式花果蔬菜。
常見的有蕃茄、玉蜀黍、高麗菜、茄子、空心菜、小白菜、蔥、茼蒿、紫皮甘蔗.....及桑樹、釋迦等果樹,甚至還搭棚架種植絲瓜、葡萄。
在老爸細心呵護下,這些農作物的收成還算豐盛,對家中經濟也不無小補。
後因糖廠宿舍陸續改建,一幢幢古意盎然的日式宿舍紛紛拆除,再興建成一棟棟的新式公寓。
公寓建成後,我們也告別住了快20年的老舊日式宿舍,搬進約三十坪大小的新公寓。
入住新公寓後,往昔父親一下班就能到後院安享田園之樂的場景,至此也隨之消失不復見了。
老爸彷彿是一位失去戰場的將軍,成為無用武之地的英雄,從此就只能困在公寓的三樓陽台一隅,栽種一些小盆栽聊以自遣打發時間。
老爸於民國87年自屏東糖廠退休。
退休後的他,除了打打麻將、看看書報、電視,偶爾寫些文章或找昔日的老朋友、老同事聊聊天敘敘舊。
此外,好像也沒什麼運動與消遣可言。
日子一晃,竟也過了快11年。
民國98年,屏東市公所向台糖租用位於市郊的一大片農地,規劃為「有機蔬果栽培專區」,並將此區命名為「屏東市大主鋤農場」,開放供一般市民承租與耕種。

大主鋤

屏東市公所規劃闢建的大主鋤農場。  

整個「屏東市大主鋤農場」共畫分為450個小單位,每個單位的面積約20坪,年租金1000元。
當父親從報紙上得知此訊息後,隨即以他自己和也設籍在屏東市的弟弟、妹妹共三個人之名義,各向市公所承租三個小單位共計60坪的農地來耕種(年租金3000元)。
想不到退休11年之後,老爸還有幸能擁有一座暫時屬於自己的「開心農場」。
此後,除了刮大風下大雨的日子外,老爸每天一大早五、六點及傍晚時刻,都會準時到他的「開心農場」去重溫當個快樂農夫的美夢。
由於每天都和翠綠的菜園和清新的空氣為伍相伴,雖已是八旬之齡,但體力變好了,視力也不再退化,生活有了依歸,更重要是能從中「自得其樂」,日子不再覺得平淡無聊。
雖然每天辛苦流汗,但看到老爸彷彿又重新拾回退休前那股認真勤快的幹勁,為人子女也是樂在心上。
人活著就是要動,老爸的例子也帶給我許多的人生啟示。

老爸

老爸和他的開心農場。 

菜園

老爸和他的開心農場。

   

 

 菜園01

開心農場一隅。

 

老爸

老爸的收穫。

 

菜園02

老爸的開心農場。 

 

菜園03

老爸的開心農場。 

 

菜園04

老爸的開心農場。 

 

菜園05

老爸的開心農場。

●此文於2014年4月14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4年4月15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