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銀行券」系列紙幣中,最早發行的「銀券」和「金券」,都是採用英文字母 A、B、C……做為「記號」(字軌),藉以表示發行順序。
但至「大正改造券」起,則改以「阿拉伯數字」的 1、2、3、4…… 做為「記號」(字軌)。
自此以後的「昭和甲券」、「昭和乙券」、「現地刷鈔券」、「武尊千圓券」,都比照辦理,皆以「阿拉伯數字」1、2、3、4…… 做為「記號」(字軌)。
「銀券」和「金券」除上述「記號」(字軌)之標示和「大正改造券」後的「臺灣銀行券」有所不同外,「鈔券流水編號」(票號)也未採目前最常用最常見的0、1、2、3、4、5、6、7、8、9等十個「阿拉伯數字」。
而是另以「漢字的數字大寫」和「漢字的數字小寫」混用。
「銀券」和「金券」的票號字體分別是:O、壹、貳、參、四、五、六、七、八、九。
其中除壹、貳、參,這三個數字是採「漢字的數字大寫」外,其餘均為「漢字的數字小寫」。
除上述「記號」(字軌)和「流水編號」(票號)的用法與字體問題外,票號唸法到底應該是從「右唸到左」或從「左念到右」,卻常為人所忽視!
「銀券」和「金券」其票號的排列之唸法應是從「右唸到左」而非像「阿拉伯數字」是從「左唸到右」。
何以確知?
現就以「金券壹圓」為例來說明。
在「金券壹圓」鈔券正面的幾組「橫寫國字」如「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壹圓」及鈔券背面的「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製造」,其排列都是從「右排到左」。
此外,如記號的「A號」、「B號」、「C號」也都是從「右排到左」。
金壹圓鈔券正面的幾組「橫寫漢字」如「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壹圓」 其排列都是從「右排到左」。
金壹圓鈔券背面的「橫寫漢字」如「大日本帝國政府印刷局製造」 其排列也是從「右排到左」。
為了鈔券整體的設計編排能一致,不要「忽左忽右」,故當初絕不可能單獨只將票號設定為是從「左唸到右」。
現今再以三張連號的「金券五圓」為例,來做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編者現自藏一張「C號 四五九參O四」的「金券五圓」。
票號是 C號 459304的金券五圓 (已將四五九三O四 轉換為阿拉伯數字)
早在十幾年前就有北部鈔友告之,當初共有三張「金券五圓」的連號券存世。
經多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另兩張連號的「金券五圓」其票號分別是「C號 四五九參O參」(彩圖參見《天下珍藏拍賣目錄》第106頁)及「C號 四五九參O五」(彩圖參見《蟠龍通訊拍賣目錄第29期》封底)。
票號是 C號 459303的金券五圓 (已將四五九三O三 轉換為阿拉伯數字)
票號是 C號 459305的金券五圓 (已將四五九三O五 轉換為阿拉伯數字)
上述這三張「金券五圓」連號券的票號若從「左唸到右」,再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分別是303954、403954、503954,根本是各「相差10萬號」的三張鈔券而已。
唯有從「右唸到左」,才會成為459303、459304、459305,各相差 1號的連號券。
這種應從「右唸到左」的正確唸法,就連創始於 2005年,號稱為全球最大第三方紙幣評級公司的 PMG也因不諳此唸法,而有多次不慎標示錯誤的情形出現。
以下就以兩張「金券壹圓」與「金券五圓」的評級鈔為例:
第一張「金券壹圓」在鈔券正面所標示的記號與票號是「壹六壹四壹六 號R」,若採「右唸到左」並以「阿拉伯數字」的正確標示應為「R號 614161」,但 PMG卻標示為相反的 161416,顯係有誤。
票號標示錯誤的PMG鑑定鈔 (正確票號應是614161而非161416)
第二張「金券壹圓」在鈔券正面所標示的記號與票號是「七九五壹六八 號B」,若採「右唸到左」並以「阿拉伯數字」的正確標示應為「B號861597」,但 PMG卻標為相反的795168,顯係有誤。
※臺灣銀行券的票號排列唸法:
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31071573
●此文於 2014年 4月 15日發表在痞客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