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至民國50年代初期,是時海峽兩岸正處於劍拔弩張兩相對峙的緊張狀態,對臺灣而言更是風雨飄搖危如累卵面臨生死存亡之關鍵時刻。
在這戰雲密布烽火連天的時刻,海峽兩岸陸續發生幾則重大事件與戰爭,例如古寧頭戰役(1949年10月)、海南島撤退(1950年5月)、舟山撤退(1950年5月)、大陳島撤退(1955年2月)、八二三炮戰(1958年8月)、九二海戰(1958年9月)......。
劉毅夫先生(1910年3月~2010年11月)是臺灣早期著名之戰地記者(曾任中華民國軍事新聞研究會會長)。
身為軍事新聞界前輩被尊稱為「劉老大」的著名戰地記者劉毅夫先生(附圖一)幾乎無役不與,為了詳細報導戰地新聞他更是屢屢冒著生命危險親臨第一線採訪,並留下許多珍貴照片與第一手實況資料。
65084118_1324931541008489_3146308997405999104_n.jpg
有關「大陳島撤退」這部分,劉毅夫先生曾先後撰述《就要回來》(民國44年出版‧附圖二)、《風雨十年 ─ 一個戰地記者的見證》(民國81年11月出版),及數篇發表在《傳記文學》的重要文章如〈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上)〉(參見《傳記文學》第32卷第2期民國67年2月出刊)、〈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下)〉(參見《傳記文學》第32卷第3期民國67年3月出刊)。
數年前,臺北好友吳先生曾贈送一本劉毅夫先生撰寫之小冊 ─ 《就要回來》的黑白影本供我參考研讀。
此書主要內容是劉毅夫先生在大陳撤退前後,以記者身分親至大陳島採訪,並將12天的報導內容以戰地日記之方式完整呈現 (日記內容從44年2月1日至44年2月12日)。
這12天的戰地日記約33000字共41頁,再連同拍攝的37張黑白相片,合編成這本《就要回來》的小冊。
小冊之書名 ─《就要回來》就是依當時蔣經國之意見而命名,發行三版共30000冊。
此書價值在於它是敘述大陳島戰役的第一手也是第一本正式發行之專書。
嗣後,為補充《就要回來》一書所述之不足,劉毅夫先生另在1978年2月出刊的《傳記文學》第32卷第2期及1978年3月出刊的《傳記文學》第32卷第3期,又撰寫〈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上)〉與〈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下)〉共兩篇有關大陳島的後續報導。
劉毅夫先生《就要回來》這本小冊,或刊載在《傳記文學》的兩篇報導文章及《風雨十年 ─ 一個戰地記者的見證》,這些作品都是日後研究大陳島戰史之重要文獻。
詳讀劉先生這些有關大陳島的文章、著作時,從幣鈔收藏的角度來看,其中亦發現一些與「大陳鈔券」之相關敘述,因為對這些內容甚感興趣,進而搜尋相關資訊作為補充並深入探究,終於完成此文並PO在臉書與大家分享。
現在就將劉毅夫〈大陳列島軍民完整撤退來台補記(上)〉這篇文章中曾提及與「大陳鈔券」的兩段相關內容一一抄錄整理如下:
●我說:「我們要即刻租復興航空公司的藍天鵝,今天就要到大陳,飛機上帶不了很多東西,只帶香菸和鈔票好了!」(附圖三‧參見《傳記文學》第32卷第2期第68頁)。
●一江山不祥的命運和悲慘的外貌,更把大陳籠罩在愁苦的雲霧裡。這種現象對大陳非常不利,於是我會同江海東總幹事,帶著大捆鈔票,走向各山村,老遠就喊:「給諸位拜年啦!」遇到哨兵、村民,不分老幼男女,每人十元一張的壓歲錢,先是小孩子們歡天喜地的笑了,跟著我們跑,隨後大人們也樂了,他們心中都有了過年味兒和溫暖。到中午時,我們腿酸了,聲音啞了,鈔票也完了,可是人們都知道台灣來了勞軍團,政府不會放棄大陳,人們才又有精神過年了(附圖四‧參見《傳記文學》第32卷第2期第69頁)。
0002.jpg
 
0003.jpg
 
0004.jpg
附圖四:《傳記文學》第32卷第2期第69頁。 
 
依以上兩段原文所述得知,劉毅夫此行是在1955年1月19日下午(一江山戰役第二天),冒著淒風苦雨從松山機場搭乘向復興航空公司租用的一架美製水陸兩用螺旋槳飛機 ─ 藍天鵝,在農曆春節(1955年1月24日)前五天攜帶「大捆鈔票」冒險專程飛往戰雲密布的大陳島慰勞當地軍民。
因農曆春節(44年1月24日)將屆,合理推斷劉毅夫此行攜帶前往慰勞大陳軍、民的「大捆鈔票」應該都是剛自臺銀提領出來的「限大陳地區通用」紙幣 (新鈔)。
劉毅夫先生帶著大捆鈔票走向山村遇到哨兵、村民,「不分老幼男女,每人十元一張的壓歲錢。」
看完這兩段短文,從收藏研究臺鈔的角度來看,內心真是驚訝不已!
這張鼎鼎有名在臺灣幣鈔收藏界幾乎是人盡皆知的「大陳拾圓紙幣」素有「臺鈔之王」美譽,全新券不論帶3與否更是每個臺鈔藏家夢寐以求的大珍品!
劉毅夫先生文章中提及的這些「大陳拾圓全新券」,我想若有幸能留存至今(2021年),依目前古董行情估算每張最少都有120萬元以上的驚人身價!
如今「大陳拾圓全新券」不要說擁有,就連有幸能親眼一見這張珍鈔的「廬山真面目」都極為難得!
大陳拾圓全新券固然珍貴異常,就是「大陳拾圓舊鈔」也是價值不菲令藏家們爭相競逐。
「附圖五」這張破破爛爛品相約三、四成新的大陳拾圓「舊鈔」,是去年(2020年)11月上旬一位北部朋友傳給我作為參考之用的圖片。
後來從旁間接得知,原票主是一位有大陳背景的老人家 (大陳義胞),但因不諳大陳拾圓真正行情,以爲此券名氣甚大「奇貨可居」,竟然忽視品相好壞與市價高低是有密切關連,故而開出超越面額將近10萬倍的驚人天價才肯割愛!
0005.jpg
如今曾公開現身,最廣為臺鈔藏家所知的大陳拾圓高品相鈔券就是《台灣紙幣》書中第70頁(附圖六)刊登的這張V036002E大陳拾圓券,與《宣和幣鈔》休刊號(2004年6月出刊)刊登的另一張V036001E大陳拾圓券 (附圖七‧現由高雄劉蘊宏先生珍藏)。
除了已公開露面的V036001E、V036002E這兩張大陳拾圓高品相連號券之外,記得十幾年前有位北部老藏家曾親口向我透露,在海外尚有另一張至今尚未曝光過的大陳拾圓連號券 ─ V036003E。
老藏家又說:這三張大陳拾圓連號券的最早票主是一位早年曾至大陳島採訪新聞的戰地記者!
老藏家口述這三張大陳拾圓連號券其出處是來自某位戰地記者,若再比對劉毅夫先生當年 (1955年1月)到大陳島發送大陳拾圓新鈔給當地軍民作為農曆春節紅包的往事,自然而然不禁會令人產生某種程度之連結。
但此事因年代久遠,當事者墓木已拱,再也無法進一步親自向其追蹤了解,而成一則難以考證的軼事。
0006.jpg
 
0007.jpg
大陳拾圓98新帶3券現今雖珍罕難得一見,二十幾年前我為了編書與整理資料,曾遍讀臺灣早期出版的一些郵幣鈔專業雜誌如《新光郵鈔》、《郵鈔會刊》、《泉壇》、《錢幣天地》、《錢幣世界》、《富泉幣鈔》、《中華集幣會刊》、《台北市集幣會刊》、《收藏家》......。
根據報導,這些「大陳拾圓全新券」在當時似乎是處處可見,這些經作者在文章裡標註品相是「全新券」的大陳拾圓,其字軌票號經整理最少有下列數張:V056170E、V091570E、V131706E、V133527E、V142590E、V382243E......。
這些被標註為全新券的「大陳拾圓鈔」,若品相屬實(全新券)數量其實還不少。
但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
日後經比對確認,在一些通訊拍賣目錄所刊登的訊息(拍賣品簡介)或個人有緣親見,才驚然發現上述這幾張所謂的「大陳拾圓全新券」不知是作者有意無意或資訊錯誤,幾乎全都有「灌水之嫌」(品相未達全新)。
經一一詳加比對發現這些所謂的「大陳拾圓全新券」,最好之票品也只有九成多新(略有摺痕),有的甚至僅達八成新而已。
例如「附圖八」這兩張字軌票號分別是V091570E與V133527E的大陳拾圓紙幣,在1977年出刊的《郵鈔會刊》第2期第44頁〈台幣鈔券珍品譚〉的這篇文章中標示為「全新品」。
但在相隔29年之後,於2006年9月出刊的《天下珍藏拍賣》第11期下冊,這兩張大陳拾圓紙鈔 V091570E (第1548項) 與V133527E(第1548項)依拍目所述品相分別是84新與81新,此與當初所述的「全新券」顯然是有極大的差距。
0008.jpg
上述V091570E與V133527E這兩張大陳拾圓紙幣在品相認定的明顯差距並非特例,其他幾張亦是如此只是沒那麼誇張!
大陳拾圓「舊品」就已是人中之龍,若將全新券譽之為「臺鈔之王」更是當之無愧!
大陳拾圓何以能享有「臺鈔之王」的美譽,除了存世量稀少物以稀為貴之外,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文獻價值與吸引人的諸多背景故事。
疫情期間終日宅在家中,剛好可安靜下來看雜書、寫文章、賞玩收藏。
兩週前(8月13日),在個人臉書發表大陳系列近期研究的第一篇文章 ─〈大陳鈔票的去向追蹤與研究〉。
今天終於完成大陳系列近期研究的第二篇文章 ─〈劉毅夫至「大陳島」勞軍發放新鈔的聯想〉。
至於第三篇大陳系列近期研究的文章 ─〈大陳拾圓票號統計之意義〉亦將於近日內發表並期待與大家分享。
 
●此文於2021年8月26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8月26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30830310385973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