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1年12月7日)上午,在個人臉書發表一篇〈是「臺灣神社」還是「高雄神社」〉的文章。
文章發表後,承蒙高雄好友陳佳洵老師認同、賞識與按讚,還將原PO文分享至臉書社團 –「臺灣古寫真上色 x 今昔時光機交流團」,並得到一些具體回應(附圖一)。
例如,臉書讀者「松岡煌之助」留言說:「不好意思,這個錯誤已經反映給康軒編輯部,出版社也已經確認是台北的台灣神社。據說明年的版本會修正或刪除」(附圖一)。
11111.JPG
附圖一:臉書社團 –「臺灣古寫真上色 x 今昔時光機交流團」的一則相關回應。
感謝「康軒出版社」能從善如流,今就打鐵趁熱再將我在六上社會課本第49頁發現的另一項「錯誤」PO出來分享,並請指正。
現就將課本第49頁的文字說明(附圖二)抄錄如下:「民國三十八年,政府為了穩定物價,將舊的臺幣回收。圖為當時發行的新臺幣。」
22222.jpg
上述社會課本第49頁有五張臺灣早期紙幣的這幅插圖,依書中第120頁「圖片內容/資料來源」(附圖三)所示之出處如下:「民國38年臺灣銀行發行的新臺幣/本公司社會科檔案資料照片,張宗乾攝」。
3333.jpg
※上述31字的說明完全無誤,但所引用之插圖(內含五張早期新臺幣)則與史實不符,以致產生「圖文不符」的現象,這也正是本文所要指正的錯誤之處。
民國38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實施幣制改革,明定以「四萬圓」舊臺幣兌換「一圓」新臺幣。
第一批新臺幣(附圖四)發行於民國38年6月15日幣制改革當天, 面額有壹圓(俗稱「雙色壹圓」)、伍圓(俗稱「雙色伍圓」)、拾圓(俗稱「雙色拾圓」)。
第二批新臺幣「輔幣券」壹分、伍分、壹角、伍角,則是在幣制改革三週後的38年7月5日正式發行(附圖五)。
4444.jpg
 
5555.jpg
瞭解民國38年6月15日幣制改革時的貨幣發行狀況,再回頭看看課本第49頁插圖(附圖二)何以有誤!
第49頁插圖共排列上下五張不同刷色、不同面額,但皆標示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印」的臺灣早期紙幣(新臺幣)彩圖。
現將這五張38年版新臺幣分述如下:
1. 上排左邊是票號L236613Q的38年版「紅色伍圓」(發行日期:民國39年7月13日)。
2. 上排右邊是票號Y018047E的38年版「紫色壹圓」(發行日期:民國41年1月4日)。
3. 下排左邊第一張是票號 K370816T的38年第二版伍角(發行日期:民國62年9月24日)。
4. 下排中間是票號AF811002的38年版壹分(發行日期:民國 38年7月5日)。
5. 下排右邊第一張票號AF774790的38年版伍分(發行日期:民國38年7月5日)。
※ 這五張紙幣除低面額的「壹分」與「伍分」引述沒問題外,其他的「伍角」、「紫色壹圓」與「紅色伍圓」,這三張紙鈔的引述都有疑義!
收藏、研究臺灣幣鈔的藏家大都知道,有些鈔票正面標示的印製年版,可能會與實際發行日期不一致,甚至還可能前後相差數十年。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三十八年版壹佰圓(俗稱大花與小花 · 圖片參見「附圖六」),鈔券正面標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本應在38年6月15日幣制改革當天發行,卻因故拖延12年才分別於50年6月9日(小花)及50年12月2日(大花)正式發行。
666.jpg  
錯誤之癥結所在,是「伍角」、「紫色壹圓」與「紅色伍圓」這三張紙幣。
三張早期新臺幣雖都明確標示「中華民國三十八年印」,但其發行日期距38年6月15日(幣制改革當天)都有一段時間,根本不符課本所述:「民國三十八年,政府為了穩定物價,將舊的臺幣回收。圖為當時發行的新臺幣。」的論述。
依發行先後的排序來看,發行於民國41年1月4日的「紫色壹圓」只能視為新臺幣第二版壹圓紙鈔;發行於民國39年7月13日的「紅色伍圓」亦只能視為新臺幣第二版伍圓紙鈔。
「紫色壹圓」(新臺幣第二版壹圓紙鈔)與「紅色伍圓」(新臺幣第二版伍圓紙鈔),其發行日期距離38年6月15日都有「一年半」和「一年」的時間差距,根本不符課本第49頁「圖為當時發行的新臺幣」之說法。
而其中最離譜,則當屬那張「伍角紙幣」。
「伍角紙幣」分成前後兩版(附圖七)。
7777.jpg
 
附圖七:右邊是第一版伍角紙幣(字軌雙前)發行於民國38年7月5日,左邊是第二版伍角紙幣(字軌前後)發行於民國62年9月24日。
兩版伍角紙幣乍看之下極為相似(英文字母排列不同)。
第一版伍角紙幣(字軌雙前)發行於民國38年7月5日(參見附圖七右邊那張),第二版伍角紙幣(字軌前後)發行於民國62年9月24日(參見附圖七左邊那張)。
兩版紙幣乍看之下極為相似(英文字母排列不同),但發行日期卻相差「整整24年」!
書中那張第二版伍角(字軌票號:K370816T),鈔券正面雖標明「中華民國卅八年印」,但其實是為了應付發生於民國62年臺灣全島的「硬幣荒」,才在民國62年9月24日臨時推出應急(附圖八),發行日期距離38年6月15日的幣制改革,整整相距24年之久。
8888.jpg
此與課本所述:「圖為當時發行的新臺幣」,兩相比對更顯現其是何等謬誤!
幣鈔知識很專業,但絕非深奧難懂的學問,只要稍加涉獵都能瞭解。
有道是「隔行如隔山」,上述錯誤可能只是枝微末節,一般人或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也可能察覺不出。
但教育畢竟是百年大計,絲毫馬虎不得,因此期盼教科書再版時能有所修正,以免一誤再誤而習以為常。
 
●此文於2021年12月9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12月9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31605123641825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