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22年1月11日)在臉書看到徐宗懋先生發表的一篇文章 —〈荷軍慘敗於鄭軍之銅版畫〉。
三樓書房恰有一本前衛出版社所出版《被遺誤的台灣》中文翻譯本(附圖一),剛好可拿來查閱比對。
1.JPG
此書之原版於1675年發行,大約16開上百頁含七幅銅版畫,相傳是荷蘭駐臺末代長官「揆一」用化名「C . E . S 」所寫的回憶錄。
在這本《被遺誤的台灣》中譯本第109頁與第173頁都有附上一幅相同的黑白插圖(參見附圖二)。
2.jpg
細查此幅插圖越看越覺眼熟,這和「台灣流通券」(附圖三)與「舊臺幣」(附圖四)背面的鈔圖設計 —「驅荷海戰圖」,可說幾乎一樣。
3.jpg
 
4.jpg
「台灣流通券」背面的鈔圖是「驅荷海戰圖」(附圖三),這也是中國紙幣首次採用該款圖案設計。
光復後,「台灣流通券」本已印好準備發行,但因臺灣行政長官陳儀堅決反對最後還是停止發行。
民國34年10月24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後,同時宣布臺灣地區仍繼續沿用日本時代由總督府發行之「臺灣銀行券」,做為過渡時期的暫時性通用貨幣。
「台灣流通券」最後雖未獲同意正式發行,但其設計風格和圖案仍有一部分被「舊臺幣」採用。
例如,「舊臺幣」背面的鈔圖亦沿襲「台灣流通券」之設計風格,所以鈔券背面的圖案還是採用相同的「驅荷海戰圖」(附圖四)。
「台灣流通券」與「舊臺幣」鈔券背面所採用的「驅荷海戰圖」,其原圖設計都出自荷蘭駐臺末代長官揆一所著《被遺誤的台灣》書中這幅版畫(附圖二),應是毫無疑義。
若將《被遺誤的台灣》中譯本第109頁這幅版畫與「舊臺幣」兩相比對,可發現鈔券背面的「驅荷海戰圖」左右相反看似有些怪異。
因此若將「舊臺幣」背面的「驅荷海戰圖」,經由圖片軟體左右翻轉加以還原(附圖五),再拿來與《被遺誤的台灣》書中之版畫插圖比對,幾乎就完全一樣。
5.jpg
附圖四這三張「舊臺幣」既非樣張也不是試印票,而是流通用的正票,所以根本無需以「反印」的方式呈現。
因此目前所見「舊臺幣」背面的「驅荷海戰圖」,其實都是最初設計失察以致製版不當形成「反印」的錯誤效果。
這種「反印」的效果因需與原圖詳加比對才能發現,所以一直隱晦至今少人察覺(許義宗教授《台灣貨幣圖說》第101頁亦有提及此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