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碰見一件令人「足感心」的事情,整個心情為之大好。
不抽菸、不嚼食檳榔又愛井井有條乾淨整潔,所以生平最厭惡、最痛恨隨手亂丟煙蒂、檳榔渣以及垃圾紙屑,這些「腦殘」毫無環保意識又極度缺乏公德心的「沒品之徒」。
自家門前有條通往學校的小馬路,人來人往所以經常可見一些煙蒂、檳榔渣、塑膠袋、紙屑......等「人為垃圾」散落地面。
有時真的看不過去,就會拿起夾子及小垃圾桶花上五到十分鐘將這些「人為垃圾」一一撿拾乾淨,圖個順眼清爽。
今早六點出門運動前,發現住家附近的一小段路面有些雜草以及幾片落葉、枯枝,這些亂象雖不似「人為垃圾」那麼難以忍受,但還是「有礙觀瞻」。
因此暗下決定,待會兒等到七點半「導護工作」執勤完畢後,再抽空前來好好清理乾淨。
孰知,七點打開家門正要出去擔任學校的導護義工時,已見社區幾位年約六、七十歲的環保義工,大家分工合作手拿鏟子、小鋤頭、掃把、畚斗正在打掃清理這段路面。
約半個小時左右,整條路面就已整理乾乾淨淨顯得煥然一新(當時我正在大馬路擔任導護義工,不便一起動手幫忙)。  

001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滿清從順治入關(西元1644年),接著依序繼位的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先後共歷經十位皇帝。 
十位皇帝當中雖不乏凡庸之輩,但若拋開「民族大義」不談,清朝皇帝的平均素質、水準的確是比「大明王朝」那群膿包好太多,強太多了。 
清初三帝 ─ 康熙、雍正、乾隆在位這一百三十幾年(1662年至1795年),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最長久的一段承平盛世,遠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還要長久。 
康熙、雍正、乾隆,若再加上康熙之前的順治,及乾隆之後的嘉慶,這前後五位滿清皇帝在位期間,可說是中國國力最強盛的年代。 
是時,國運昌盛,帝王獨尊,百姓樂業。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69年6月13日,從屏師畢業。
畢業不久,隨即收到入伍通知。
依入伍通知,需在一個月後的7月12日,到鳳山「衛武營」報到,正式展開為期一年十個多月的軍旅歲月。
同屆的師專男同學,則有一部分是遲至畢業四個多月後的69年10月方入伍服役。
同窗好友當中,目前尚在台北當校長的「山華兄」即為一例。
「山華兄」是於69年8月(那時我已入伍受訓)分發到南投縣仁愛鄉最偏遠的「力行國小」任教,並在開學一個多月後才被徵召去當兵。
在鳳山「衛武營」入伍受訓那一段「艱辛難熬」的苦悶歲月裡,有一天突然收到「山華兄」遠從南投山區寄來的一封慰問信件,信裡還附上採自當地的「一片楓葉」,送給我留念。
一葉知秋,而我又知道什麼呢?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塑膠鈔整張鈔票都是由塑料構成,材質有兩種。
一種是 Guardian基片,由澳大利亞研製,這種塑膠鈔防偽性能好,不容易仿造。
目前世界上曾發行塑膠鈔的國家,大都是採用由澳大利亞研製的 Guardian基片印製而成。
另外一種是Tyvek基片,由美國一家公司研製,但沒有大範圍推廣,只在一些島國小規模實驗印製過。
為紀念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 (民國 38年 6月 15日臺灣實施幣制改革,開始發行新臺幣),中央銀行特別委託臺銀於民國 88年 6月 15日,發行我國印鈔史上第一枚塑膠鈔。
目前全世界利用澳大利亞所研製提供的 Guardian基片來印製「塑膠紀念鈔」與「塑膠流通鈔」的國家及地區共計53個 (至2019年 3月止)。
中華民國是第 12個發行塑膠鈔的國家。
在我國之前依序已有澳洲、新加坡、薩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科威特、印尼、汶萊、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紐西蘭等11個國家發行過塑膠鈔。
在我國之後陸續又有羅馬尼亞、北愛爾蘭、巴西、中華人民共和國、孟加拉、越南、所羅門群島、墨西哥、尼泊爾、尚比亞、智利、奈及利亞、香港、瓜地馬拉、以色 列、尼加拉瓜、巴拉圭、宏都拉斯、多明尼加、萬那杜、哥斯大黎加、莫三鼻克、加拿大、斐濟、模里西斯、黎巴嫩、波蘭、千里達、維德角、甘比亞、蘇格蘭、馬爾地夫、英國、直布羅陀、海地、聖多美普林西比、波札那、馬其頓、俄羅斯、烏拉圭等國家或地區曾發行過塑膠鈔 。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通用,現由「中央銀行」發行的紙幣有壹佰圓、貳佰圓、伍佰圓、壹仟圓、貳仟圓,合計五種面值。
「壹佰圓」、「伍佰圓」、「壹仟圓」這三款紙幣因民間使用機會多需求及流通量大,不法之徒認為有機可乘,故市面早已出現這三種面額的「偽鈔」 (PO上個人蒐藏的「壹佰圓偽鈔」、「伍佰圓偽鈔」、「壹仟圓偽鈔」彩圖各一張)。

100元假票

89年版壹佰圓 (自藏)

 

500元假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2014年12月11日)曾在網路看到發生在「法國巴黎」的一則新聞,內容大致如下:
法國巴黎素有「浪漫之都」的美譽,在秀麗的塞納河畔(法國第二大河全長780公里)橫跨一座「藝術橋」。
此橋始建於1803年,是一座以鑄鐵和木頭混建而成的人行步道橋。
由於地點適中,是觀賞塞納河的絕佳地點,因而頗受當地市民和遊客喜愛。
此外,這座人行步道橋更以「愛情鎖」聞名於世。

愛鎖

塞納河畔的 「藝術橋」掛滿各式各樣的愛情鎖。 

 

八離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2月9日、10日,參加兩天一夜的「司馬庫斯」之旅。
2月9日7點40分,遊覽車自草屯出發,在國道三號下竹東芎林交流道後,先到「合興火車站」參觀遊覽,接著再到「內灣」停留兩個多小時。
記憶中,應是生平第三次到內灣旅遊。
在「內灣」除了逛逛老街、吃午餐外,另一個最想參觀的景點就是位於「內灣火車站」對面的「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

劉興欽

 

  
 景1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仰「司馬庫斯」盛名,因此在朋友邀約下,隨即興致勃勃馬上報名參加2015年2月9日、10日兩天一夜的「司馬庫斯」之旅。
「司馬庫斯」位於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地處宜蘭及新竹兩縣交界處,海拔在1500公尺以上。
地名由來,據說為了紀念一位名為Mangus(馬庫斯)的祖先,Smangus(司馬庫斯)是當地泰雅族人對這位祖先之尊稱。
「司馬庫斯」是直到1979年臺電才開始供應電力,部落的對外產業道路更遲至1995年底才開通。
在此之前,居住在當地的泰雅族山胞,每次都得花上好幾小時以徒步方式下山越過河谷,再攀爬到位於另一座山頭的「新光部落」,利用當地聯外道路和外界聯繫或獲取民生物資。
由於交通不便,「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司馬庫斯」,不但是全新竹縣可能也是全臺最偏遠的一座原住民部落。
由於早年沒有電力供應,生活又極度不便,因此「司馬庫斯」還曾一度被外界稱之為「黑暗部落」。
「司馬庫斯」最有名的巨木群,直到1991年才被發現。
隨著「巨木群」的發現和硬體設施陸續完成,當地也自1996年起,開始發展觀光事業。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民間有些大戶人家,其後代在翻修老式大宅、三合院或四合院時,有時會在屋內的樑柱上發現「龍銀」或「銀券」、「金券」等日據時代的早期貨幣。
據傳,由於「龍銀」會形成龍神鎮護家宅,不但能消災解難,還可驅邪除魔避煞,此外它也是招財借運祈求平安幸福的最佳利器。
由於相傳「龍銀」特具以上種種的風水功效,因而廣為民間所用與收藏。
依當時習俗,大都是在每根樑柱底下或窗櫺上方安放「龍銀」
除了較為常見的「龍銀」外,先民也會以「銀券」(「銀券」共印製四種面值是發行於1899年至1900年之間的「第一版」臺灣銀行券)及「金券」(「金券」共印製三種面值是發行於1904年至1906年之間的「第二版」臺灣銀行券)等紙質貨幣,做為壓樑避邪之用。
早年臺灣民間之所以採用「銀券」及「金券」做為壓樑之物,原因係在於鈔券正面皆印製有代表吉祥之義的「龍鳳圖騰」
採用這些帶有「龍鳳圖騰」的紙幣,其用意是祈求上天賜予龍鳳吉祥,並保佑後代子孫個個平安,期望男子成龍,女孩成鳳,大家都能飛黃騰達、光宗耀祖。
現今所見,這些做為壓樑用的日據時代紙幣 ─「銀券」、「金券」,都有一共同特徵,皆是對摺、再對摺,甚至是三摺,因而鈔券表面常會形成摺痕甚深的「十字狀」。
經對摺數次的這些鈔券,會用「紅絲絹」捲成圓筒狀,或裝入「紅色紙袋」內,以便能恰好塞入正廳主要上樑懸柱木頭兩端的小小縫隙處,當做壓樑之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月(2015年1月3日)在網路看到一則新聞,標題為〈瀕臨破產尋寶迷 挖出價值6千萬古銀幣〉

該篇報導內容如下:

英國59歲熱愛尋寶男子科爾曼 (Paul Coleman),雖然是個尋寶迷,但一直沒有任何收穫。

去年聖誕節前夕,他終於在白金漢郡艾爾斯伯里 (Aylesbury)的一處農地,挖出逾5000個、總值逾100萬英鎊的古董銀幣,除了搖身一變成百萬富翁外,更成為尋寶界的名人。

原本已瀕臨破產的科爾曼,由於負擔不起45英鎊(約台幣2215元)的汽油費,一度打算不要參加此次尋寶活動,幸好得到朋友與兒子的資助才能成行,結果他在兩呎深的地底掘出超級寶藏。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