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位處杭州西湖畔的孤山景區南麓。
該館始建於1929年11月,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是目前浙江省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1

江省博物館。  

2009年12月18日,位於西湖文化廣場E區的浙江省博物館新館 — 「武林館區」正式開放。

2

浙江省博物館新館 — 「武林館區」。 

「浙江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多達十萬餘件。
館藏精華包括:「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綢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吳昌碩、黃賓虹、沙孟海等著名書畫家的作品精華......等等。
諸多館藏中最廣為人知,莫過於有鎮館之寶美譽的「富春山居圖」(「富春山居圖」為元朝畫家黃公望著名畫作,原卷現分成大小兩部分。
首小段經修補後稱為「剩山圖」,橫51.4公分,高31.8公分佔原畫1/14,現由「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後段畫幅較長,稱為「無用師卷」,橫636.9公分,高33公分,佔原畫12/14,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3

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目前「浙江省博物館」設有『越地長歌』、『錢江潮』、『非凡的心聲』、『意匠生輝』、『十里紅妝』、『青瓷擷英』等基本陳列展。
館內以豐富且多采多姿的歷代文物和獨具匠心之展覽手法,採多層次、多角度方式呈現浙江古老悠久的歷史。
此外,「浙江省博物館」每年還不定期推出約40個左右,來自國內外的各項臨時展覽。
錢幣收藏方面,錢幣收藏家馬定祥先生曾捐贈一批藏品,在館內成立「馬定祥中國錢幣研究中心」。
「浙江省博物館」現今集中保存大量頗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珍貴文物及藏品,為了呈現館藏文物的基本面貌,使更多人能準確掌握相關訊息,館方乃對內部所有文物進行全面有系統的研究整理,並於2009年11月1日,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這套具學術價值的圖錄叢書。
整套《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是由《史前双璧》、《越地范金》、《瓷源擷粹》、《窑火遺韵》、《东土佛光》、《槁木奇功》、《泉林剪影》、《丹青万象》、《翰墨清芬》、《方寸乾坤》、《长夜破晓》、《聚珍荟宝》共12大冊所組成。

 

 1330474941921(0)  

全套12大冊的《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叢書。

《浙江省博物館典藏大系》經推荐申報、專家初評、讀者投票等階段,曾在首屆『紫禁城杯』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選拔,被評選為 2009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評選結果於2010年4月23日公布揭曉)。
這套12大冊的叢書中,《泉林剪影》是浙江省博物館首次編寫出版的館藏錢幣專集,蒐錄之內容主要分成古錢、古代金銀貨幣、近代機制幣、紙幣四大部分。

 

26694360_2075319449368522_1054702437_n  

《泉林剪影》封面。

 

6

《泉林剪影》目錄。

 

7

《泉林剪影》該書主編是李曉萍女士,撰文部分則由李曉萍、李耀、裘琤、何秋雨等四人分別負責,攝影部分是高玲。

全書編寫採分工合作,館藏紙鈔的挑選作業有些則委請浙江寧波籍的著名中國鈔票資深收藏家蔡小軍先生負責。
多年前曾聽鈔友提及,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有「兩張大陳拾圓券」。
此次經嚴格篩檢被編入《泉林剪影》,票號V100575E 的這張「大陳拾圓券」,應屬其中品相較好的一張。
《泉林剪影》一書厚達205頁,這張大陳拾圓券的彩圖及相關說明就佔一整頁篇幅,可見此券之分量與地位。
大陳島隸屬浙江省,大陳鈔券與浙江的關係可說密不可分。
這張具有特殊意義且身價不菲,素有「臺鈔之王」美譽的大陳拾圓券,能在彼岸得到如此禮遇與重量級之對待,也是實至名歸恰如其分。
大陳券自民國42年1月1日由臺灣銀行在大陳當地發行至今已屆滿六十年,但臺灣官方相關單位或博物館是否也留存這套有極高文獻價值與收藏意義的特殊鈔券呢!
試看堂堂由官方出版的《中央印製廠》、《中央印製廠六十年》、《中央印製廠遷台60週年歷年印製鈔券圖輯》,這三本書中的「大陳壹角」、「大陳伍角」都是採用「樣張」。
而大陳壹圓(票號AA420309)、大陳拾圓(票號V323710E)則是引用自許義宗教授所著《台灣貨幣圖說》第171頁與174頁的彩色鈔圖。
官方出版刊物竟捨自己印製的鈔票而不用,卻只引用民間藏家之收藏品,這大概也是某種型式的「禮失而求諸野」吧!
但如此作為也不禁令人起疑,現今「央行」或「臺灣銀行」除了留作檔案資料的「大陳樣張」外,正票可能都付之闕如,甚至連一張也沒有!
這是一種嚴重疏忽、漠視、很不負責的態度!

23

《中央印製廠》一書第119頁刊登大陳壹圓AA420309、大陳拾圓V323710E,都是引用許義宗教授所著《台灣貨幣圖說》第171頁與174頁的鈔圖。

 

 4

 《中央印製廠六十年》封面。

 

5

《中央印製廠六十年》一書第90頁刊登大陳壹圓AA420309、大陳拾圓V323710E,也是取自許義宗教授所著《台灣貨幣圖說》第171頁與174頁的鈔圖。 

 

8

《泉林剪影》第188頁所附大陳拾圓的正反兩面彩圖及簡介說明。                

 

 9

《泉林剪影》一書所附的大陳拾圓券(字軌票號:V100575E)。

 

10

《泉林剪影》一書P184、P185刊登「浙江地方銀行」及「浙江省銀行」的幾張紙幣彩圖。 

這兩張館藏的大陳拾圓券,應是當年一江山戰役結束後,共軍自被擄的戰俘身上搜括得來戰利品。 

11 

一江山戰役被擄之戰俘(翻拍自《突擊戰史雜誌》第13期第41頁)。

 

12

一江山戰役被擄之戰俘(翻拍自《突擊戰史雜誌》第13期第43頁)。 

 

13 

《突擊戰史雜誌》第13期封面(2006年7月發行)。 

民國六十年代,著名紙幣藏家丁張弓良女士曾從香港帶回四十幾張約六、七成新的大陳拾圓舊鈔(另有一說是來自臺銀庫房),至今「大陳拾圓券」有票號可查約95張(實際存世量應不只此數)。
大陳拾圓票號統計: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42506493
由於地利之便,如今在浙江尤其是沿海一帶仍有可能再找到一些散落於民間的大陳鈔券。
近幾年來在大陸錢幣雜誌、民間及拍賣目錄也曾陸續出現一些大陳券,並陸續回流到臺灣來。

1415

蔡小軍先生主編於1997年5月1日出刊的《中華集鈔》第 3期封面及封底。 

《中華集鈔》3期封底刊登一張票號V237578E的大陳拾圓券(封底說明:大陳券拾元為臺鈔一大珍品,然究其發行地點及背景,則實有軍用鈔票之性質)。  

16

《中華集鈔》13期封底的大陳拾圓券彩圖(字軌票號:V237578E)。  

這張於1997年刊登在《中華集鈔》3期的大陳拾圓券,兩年後(1999年)竟又出現在臺灣新竹的《竹塹通信拍賣目錄》

1718

1999年6月10日在新竹市發行的《竹塹通信拍賣目錄》創刊號封面與封底(封底附有一套藏家出品的大陳鈔券)。 

 

19

《竹塹通信拍賣目錄》創刊號封底的大陳拾圓(字軌票號:V237578E)。 

該期封底共刊登一套大陳鈔券,分別是大陳拾圓V237578E(約70新)、大陳壹圓AA446936(約90新)、大陳伍角AA003067(約90新)、大陳壹角AA068541(約98新),拍賣底價72萬元。
其中大陳拾圓V237578E 就是刊登在蔡小軍先生所主編《中華集鈔》第 3期封底的那張大陳拾圓券。
現再舉幾個有關大陳拾圓近幾年陸續在大陸出現的例子:
十幾年前筆者在中部某家郵幣社,親見牆上張貼一張約60新票號是V263021E的大陳拾圓彩色影本,老闆說此券是大陸某幣商同業委託寄賣。
數年前大陸某拍賣目錄曾出現三張大陳券,分別是大陳拾圓(約80新) 、大陳壹圓(約55新) 、大陳壹角(約85新),幾經輾轉不久也回流到臺灣,現由北部藏家買進收藏。
除了眾所矚目的大陳拾圓之外,拜資訊發達及網路盛行所賜,最近筆者也在臺灣發現並登錄到一些出自民間人士(非專業收藏家)留存的大陳鈔券。

20

本部落格讀者某君於2012年11月23日Email給筆者,提供其家族長輩遺留給他的四張大陳鈔券彩圖 。 

2012年12月15日筆者在臺北牯嶺街親見一張約六成新的大陳伍角短足A(票號AA080918)。
原票主並非專業的幣鈔收藏家,據元票主所述:此票是早年曾任軍職的父親生前留贈。
這是至今所出現第二張大陳伍角短足A(另一張票號為AA080912的大陳伍角短足A,目前由臺北王冬海先生珍藏)。
2013年9月發行的《蟠龍通訊拍賣第48期》,內有藏家出品四張大陳券,其中大陳拾圓一張(票號V317058E)及大陳壹圓二張(票號AA315049、AA369230),經比對發現竟都是筆者未曾登錄過的新票號。
這些之前隱而不現的大陳鈔券,近幾年陸續曝光現身,除可稍稍滿足臺鈔藏家們對大陳券的渴求外,期望也可進一步帶動大家對「大陳相關史料」的研究興趣。

●此文於2012年12月24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20年11月6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