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紙幣之收集除一般正統票外,還衍生出幾個較主要的收藏專題,例如:「長足A‧短足A‧跛足A」、「暗記」、「趣味號碼」、「變體票」、「雙A字軌」......等等。
其中以「A體券」為主的「長足A‧短足A‧跛足A」,算是難度頗高的一項收藏專題。
據瞭解,目前國內收集此「A體券」專題,較為完整者就個人所知,當屬北部王冬海先生與南部謝欣宏醫師。
民國99年8月,新竹市呂文正先生編輯出版《2010台灣郵鈔情報》。
該書將印製舊臺幣及新臺幣各版鈔票,所使用的「號碼字模」經仔細比對詳加檢視,再一一歸納分析統計後,認為應可詳分為十種不同的印刷字體 (參見該書P180 ~ P182〈台鈔字模知多少〉一文)。
為便於研究,呂文正先生特將這十種印刷字體分別以1號到10號區分之。
依〈台鈔字模知多少〉一書之報導,其中「A體券」的「長足A‧短足A‧跛足A」都屬第5號字體。
這種特殊的「A體券」,都出自「臺灣銀行印刷所」、「中央印製廠」及「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而另一家印鈔廠 ─「第一印刷廠」,及所有「平3版」鈔券,因使用字模不同,故至今還未曾出現或發現「長足A‧短足A‧跛足A」版式 。
臺灣紙幣諸多版式中,出現最後一種「長足A‧短足A‧跛足A」,應是發行於民國48年11月1日的「馬祖44年版伍圓」。
此後臺灣銀行及目前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各版新臺幣鈔券,都已不再出現這種特殊的「A體券」。
《2010台灣郵鈔情報》封面。
呂文正先生撰寫的鈔文 ─〈台鈔字模知多少〉。
「長足A‧短足A‧跛足A」這個「A體券」收藏專題,目前確定已有下列幾版鈔票(較珍罕的A體券筆者另以紅顏色字體標示):
1. 37年舊臺幣壹仟圓(中央印製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2. 38年舊臺幣壹萬圓(中央印製廠) →短足A、跛足A
3. 38年壹分彎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4. 43年壹分(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5. 38年伍分(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6. 38年壹角(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7. 38年第一版伍角(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8. 38年雙色壹圓(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9. 43年藍色壹圓圓3版(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
10. 43年綠色壹圓圓3版(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
11. 38年藍色拾圓彎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12. 38年藍色拾圓直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跛足A
13. 43年拾圓圓3版(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
14. 49年藍色拾圓圓3彎水版(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跛足A
15. 38年壹百圓大花(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16. 金門39年壹角白紙彎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17. 金門39年壹角黃紙直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18. 金門39年伍角白紙彎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19. 金門39年伍角黃紙直水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20. 金門44年伍圓圓3版(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
21. 馬祖44年伍圓(臺灣銀行印刷所) →長足A、短足A
22. 大陳39年伍角(中央印製廠台北廠) →長足A、短足A
上述22種曾出現「長足A‧短足A‧跛足A」的「A體券」版式中,至今發現數量最少者,就屬「38年第一版伍角雙A字軌跛足A」與「大陳伍角短足A」這兩版。
但若論及珍罕性及知名度,則又非「大陳伍角短足A」莫屬。
38年第一版伍角雙A字軌跛足A(翻拍自《台北市集幣會刊》第33期封面)。
38年第一版伍角雙A字軌跛足A(變造券)。
《台北市集幣會刊》第33期封面(98年8月15日出版)。
民國74年之前,詳分版式的臺鈔專書與目錄就只有朱棟槐先生編著的《臺灣貨幣》(民國65年3月出版),及楊榮一及王冬海兩位先進合力編著的《台鈔圖錄漫譚》(民國74年出版),這兩本幣鈔專書而已。
這兩本詳分版式的臺鈔專書目錄,將大陳伍角其鈔券正面左右兩行「限大陳地區通用」的「限」字,依字體不同,都詳分為兩版。
其中,《臺灣貨幣》分為『限 』細左斜耳、『限』 粗上鈎耳;《台鈔圖錄漫譚》則分為「限平短耳」、「限出長耳」。
「大陳伍角」在臺灣紙幣十大珍鈔之排序,一般都公認位列「大陳拾圓」之後,排行第二。
大陳伍角存世量,據筆者二十幾年長期統計,目前登錄之票號已有120張(2021年4月)。
至今一般所見的大陳伍角券都是長足A。
在民國74年之前,當時大概沒人料到大陳伍角往後竟也會出現「短足A」這款新版式!
大陳伍角票號統計:
http://long11281128.pixnet.net/blog/post/242617637
一般所見大陳伍角大都是長足A。
第一張「大陳伍角短足A」是直到《台鈔圖錄漫譚》於民國74年出版後,才被眼光獨到的鈔壇前輩王冬海先生首次發現。
2003年7月8日,筆者有要事北上,並順道至延平南路拜訪王冬海先生。
當天王冬海先生親口向筆者提及早年在中華商場仁棟某家郵幣社,幸運買到這枚「大陳伍角短足A」的經過。
中華商場各棟大樓於民國81年10月20日起陸續拆除,商場尚未拆遷前,大臺北地區有將近一半的郵幣社都群聚在此開店營業。
由於郵幣社雲集加上交通便利(靠近臺台北火車站),每逢假日中華商場及附近西門町商圈的人潮熙來攘往,購物及逛街民眾絡繹於途,造就了民國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臺灣幣鈔買賣及收藏之盛況。
中華商場當年風貌(翻拍自網路)。
家住新莊的王先生,由於地利之便亦經常在此出入。
有一天,王先生途經仁棟某家郵幣社,進入店內與老闆閒聊並順便看看是否有「甲意」的錢幣、紙鈔可供挑揀買賣。
當天老闆拿出一張大陳伍角供王先生鑑賞挑選。
鈔識豐富且獨具慧眼的王先生,赫然發現這枚品相約八成新票號AA080912 的大陳伍角券,竟是一張前所未聞珍罕難得的短足A!
不動聲色的王先生按捺住內心激動,以不疾不徐的平和語氣表達想買入此券之意願,並要求老闆開價出讓。
老闆當然也知這是一枚珍鈔,但那時並未察覺這張大陳伍角字軌的兩個「英文字母A」有何名堂與異狀,因此只依品相及當時行情開價數萬元。
雙方經一番討價還價,看在彼此都是相識多年的交情,最後是以減價1000元順利成交。
王先生得此珍鈔後,請託好友楊榮一先生撰寫〈台鈔券的大發現 ─ 大陳五角短足A〉這篇鈔文,發表在74年9月出刊的第219期《新光郵鈔》。
此事傳開後,當初售出這張短足A的郵幣社老闆,自覺吃虧不少,乃私下要求王先再補回上次買賣時被殺價而少賺的1000元。
《新光郵鈔》第219期封面。
楊榮一先生所撰寫〈台鈔券的大發現 ─大陳五角短足A〉鈔文。
王冬海先生珍藏的大陳伍角短足A(票號AA080912) →《台鈔圖錄漫譚彩色版》第311頁有此券之彩色圖片。
現將楊榮一先生在《新光郵鈔》第219期發表的這篇鈔文全部抄錄如下:
「台灣貨幣」于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出書時,長短足A之分,唯有本島券數種;而外島券未見予以報導。筆者於七十一年七月號的「新光郵鈔」第一八一期介紹了「限金門通用券」的短足A,雖不敢說震撼了鈔壇,但也引起了不少的擾動。眾多鈔友急起直追,也陸續的發現了金門壹角及伍元券短足A,滿足了部分鈔友的慾望。
「台鈔圖錄漫譚」於七十三年九月出書時,筆者增添了一張「限馬祖通用」四四年版五元券的短足A,「限大陳通用券」則一直未出現短足A;而鈔友也不敢想像,有朝一日大陳券也出現了短足A。如果是伍角券的話,那真是台鈔的頭號新聞。如今事實擺在眼前,限大陳五角券被找出了短足A,八新品相,真是天之驕子。筆者不知這則消息對蒐集台幣的鈔友,其感受是喜?是憂?
「台鈔圖錄漫譚」一書中,筆者以最客觀、最嚴謹的態度,只對二張鈔券評以最高的一級:一為大陳五角券;一為大陳拾元券。並非說各版台鈔中以上二券存世量最少;而是它們屬於正版票,非一般的圓、平 3或彎、直水版式票。只集面值、年分而不分版式的鈔友,也少不了此二張珍鈔。
大陳五角券存量約在六、七十張左右,對字軌有研究的鈔友,一般認為「0」字頭為「限平短耳」;而「1」字頭為「限出長耳」。現在出現的這張短足A,是「08」字頭,版式卻屬「限出長耳」。大陳五角券的加蓋,在哪位號數分出「限平短耳」和「限出長耳」?因存量過於稀少,資料欠缺,無法作「斷代」式的確定。
這張珍罕的大陳伍角短足A從被發現至今,已將近三十年。
依常理推斷,大陳伍角存世量約百餘枚,再出現第二張「大陳伍角短足A」的機率其實並不高。
因此若將這枚票號AA080912 的短足A視為「存世孤品」,大概也沒人會有所質疑吧!
「世事茫茫難自料」,想不到此「存世孤品」之說法歷經將近三十年,卻因新物證出現而必須重新修正。
2012年12月12日,筆者和二十幾位皆已退休的昔日老同事租車一起到南投「清境農場」遊覽。
當天中午,在遊覽車上忽然接到在台北牯嶺街經營郵幣社的好友 ─ 張先生,以手機打來一通電話。
張先生說:最近市面出現一張品相約六成新的大陳伍角短足A,票號AA080918恰與王冬海先先珍藏的AA080912那張大陳伍角短足A,只相差6號。
張先生目前手中恰有原票主提供的大陳伍角短足A 彩色影本,承諾若有空北上可供我參考研究。
通話結束關掉手機後,內心真是激動莫名。
對於這個新發現一直念茲在茲,餘程受影響再也無心遊覽與觀景。
三天後(2012年12月15日),筆者專程北上,準備翌日(2012年12月16日)到臺北內湖,參加蘇先生嫁女兒的歸寧喜宴。
當晚就投宿在捷運中正紀念堂站附近,距牯嶺街不遠的某家旅店。
12月15日晚上6點多,好友張先生特來電邀請筆者到其店內,與擁有這張大陳伍角AA080918的短足A原票主「蕭先生」會面。
感謝張先生之介紹,才有緣得以認識原票主「蕭先生」,並很幸運親見這張短足A的「廬山真面目」。
「蕭先生」有感於張先生對此券之珍視與誠意,當晚遂決定將這枚父親生前遺留下來,至今已珍藏五十幾年的大陳伍角短足A割愛讓予識貨的行家 ─ 張先生收藏。
買賣成交後,張先生特將此短足A正反兩面的彩色影本一份,贈予筆者留做參考資料。
當天(2012年12月15日)晚上,在與原票主「蕭先生」交談中,進一步獲知這張大陳伍角短足A當初被發現的經過。
「蕭先生」的父親早年曾在聯勤任軍職(連長),當年駐防在基隆港時恰逢大陳撤退,因職務之便剛巧有機會從來臺的大陳義胞手中兌換五張大陳鈔券留做紀念。
蕭父往生後,這張大陳伍角短足A交由「蕭先生」繼承,另有一整套四張大陳券目前則交由其旅居海外的大姊保管。
張先生珍藏的大陳伍角短足A(票號AA080918)。
王冬海先生與張先生珍藏的這兩張大陳伍角短足A紙幣AA080912及AA080918 ,都是0字頭屬「限出長耳」版式,這與一般常見的大陳伍角0字頭皆為「限平短耳」明顯不太一樣。
再比對字軌AA「兩個英文字母」的形體,可發現兩張短足A都是「左A較肥大‧右A略瘦小」,但皆屬標準的短足A字體,毫無疑義。
想不到相差僅6號 的這兩張大陳伍角短足A,當初竟有幸都同時被留存下來,逃過被相關單位收兌回籠或銷燬之命運,如此境遇與巧合,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相隔將近30年,兩張大陳伍角短足A先後現身,再度同時成為鈔壇矚目的焦點。
相差6號的兩張大陳伍角短足A。
第二張大陳伍角短足A 突然現身,不禁帶給我一些聯想。
大陳券四種面值中,只有大陳壹角及大陳伍角因同是雙A字軌且皆出自「中央印製廠台北廠」,所以都可能會出現不同字體的「A體券」(大陳壹圓出自「第一印刷廠」又是平3版,觀其字模是不會出現長足A與短足A之分;而大陳拾圓只印製VE字軌更是不可能)。
如今大陳伍角已先後出現兩張短足A,而系出同門的「大陳壹角短足A」,當初是否也有印製並被有心人士特意留存下來呢?
我想這都是很多藏家心中一大疑問,與進一步想探究之焦點。
雖然「大陳壹角」存世量比「大陳伍角」高出兩、三倍,但這並不保證「大陳壹角」就一定會出現短足A?
而且縱使出現「大陳壹角短足A」,數量也不見得就會比「大陳伍角短足A」多?
至於結果如何?
拭目以待靜觀其變,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看完電視台實況轉播的「跨年煙火秀」後,望著手錶的指針終於確定正式告別民國101年了。
以愉悅的心情迎接民國102年的到來,並隨即鋪上〈第二張大陳伍角短足A〉這篇鈔文,做為今年發表的第一篇文章(這張票號AA080918的大陳伍角短足A目前是由高雄謝醫師收藏) 。
新的一年,期待整個國家運勢、民生經濟、治安、各項建設.....都比去年更好、更進步。
規劃中,將與好友合出的第二本鈔書 ─《臺灣銀行券圖文賞析》,盼望也能順利進行與如期出版。
●此文於2013年1月1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7年8月21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