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委託臺灣銀行首次公開標售的新台幣流通鈔「特殊號碼券」,歷經五天的網路公開投標,已於102年6月4日上午10時順利結標,並隨即在當天公告標售結果。
此次新台幣流通鈔「特殊號碼券」的公開標售活動,央行僅提供壹佰圓、伍佰圓、與壹仟圓的流通鈔券特殊號碼共252張。
這252張特殊號碼流通鈔券,包括:
八十九年版壹佰圓 SU ─ AK、SV ─ AK、SW ─ AK共三組字軌,每組字軌含28張特殊號碼券,三組字軌合計共84張。
九十三年版伍佰圓 CN ─ XB、CP ─ XB、CQ ─ XB共三組字軌,每組字軌含28張特殊號碼券,三組字軌合計共84張。
九十三年版壹仟圓 AK ─ UH、AL ─ UH、AM ─ UH共三組字軌,每組字軌含28張特殊號碼券,三組字軌合計共84張。
台北鈔友鄭先生在這次的拍賣活動中頗有斬獲。
102年6月6日下午,鄭先生親自到「臺銀總行」憑相關證件與匯款資料如願領到此次標售的戰果。
6日晚間,鄭先生特地來電告之:這次由央行委託臺銀公開標售的「特殊號碼券」,每張都另附有封套與內頁。
此種加贈封套的做法其實是始於88年版伍拾圓塑膠鈔。
為紀念與慶祝新台幣發行五十週年,中央銀行特地委託臺銀發行我國印鈔史上第一枚塑膠鈔 (發行日期:88年6月15日)。
88年版伍拾圓塑膠鈔發行字軌計有38組,總發行量是3000萬張,分為「精裝版」(售價100元)與「單鈔」(面額50元)兩種。
「精裝版」與「單鈔」的差別在於「精裝版」另附有一個封套及方便保存與觀賞的「護卡內頁」,此「精裝版」共發行300萬套。
88年版伍拾圓塑膠鈔「精裝版」封套
此外,中央銀行又從38組塑膠鈔中另行挑出其中30組字軌 (AB字軌到AZ字軌共23組,BC字軌到BJ字軌共7組),每組字軌選定十張特殊號碼券 (111111到999999加上100萬號,但不含000001)合計共300張,並於88年6月28日由「中央銀行發行局」舉辦中華民國有史以來首次特殊號碼券公開抽籤活動。
央行收到民眾投遞參與抽籤的明信片多達230464件,經剔除不符規定30302件,合格的抽籤信件還是有200162件,中籤機率約百分之0.15 (平均每2000件抽中三張)。
凡抽中「塑膠鈔特殊號碼券」的民眾在期限內向央行發行局兌領時,央行都會附贈在右上角印有該特殊號碼券票號的「封套」一件。
如今「塑膠鈔特殊號碼券」與印製有字軌票號的「封套」,兩者已合為一體,猶如「寶劍」與「劍鞘」密不可分,在買賣時缺一不可。
右上角印有該塑膠鈔特殊號碼券票號的「封套」(正面)
塑膠鈔特殊號碼券的「封套」(背面)
塑膠鈔特殊號碼券與封套正面 (票號:B333333D)
感謝鈔友鄭先生熱心提供這次他所標到央行委託臺銀公開標售「特殊號碼券」所附贈的封套相關圖片,內容如下:
「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封套正面與背面 (鈔友鄭先生熱心提供)
「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內頁 (鈔友鄭先生熱心提供)
「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內頁 (鈔友鄭先生熱心提供)
「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內頁 (可從透明視窗看到鈔券的字軌與票號)
「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內頁 (可從透明視窗看到鈔券的字軌與票號)
中央銀行發行局局長施遵驊先生展示特殊號碼券內頁 (翻拍自網路)
特殊號碼券內頁 (翻拍自網路)
看完前述「88年版塑膠鈔」的封套,再看看這次由央行委託臺銀公開標售的「特殊號碼券」封套,兩相比較可發現,在手法與整體設計上確實已有很大的改變與進步。
新台幣紙鈔的面額計五種,但目前常用的僅有壹佰圓、伍佰圓與壹仟圓。
這三種最常用的紙鈔,央行每年所印製之字軌總數推估應有數百組將近一千組。
但基於業務上的考量,每年會拿出來公開標售的「特殊號碼券」可能還不到百分之一。
因遭民眾多次檢舉,在不堪輿論的壓力下,近幾年來央行對於趣味號碼券的管制已較前嚴格許多。
大都是在上游就先被截留下來,如今下游的台銀各分行,似已較難上下其手藉職務之便從中抽取趣味號碼券藉以謀利。
目前市面常用常見的壹佰圓紙幣 (89年版)、伍佰圓紙幣 (93年版)與壹仟圓紙幣 (93年版),從剛開始發行至今都有將近十年的流通歷史。
雖然這次標售「特殊號碼券」的結果,有些超出市面行情甚多,令人深感訝異。
但這三種面額的紙鈔其趣味號碼券因早期管制鬆散,市面上及藏家手中還有一定的數量,拍賣目錄及網拍也經常可見,其實並非奇珍罕見之品。
「特殊號碼券」拍賣結果 (翻拍自清清集郵網):
http://chch.tw/phpwind/read-htm-tid-22701-fpage-0-page-2.html
因此下次的「特殊號碼券」再標售時,是否還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榮景可待,倒是頗令人質疑?
央行限於人力、物力及公務人員少做少錯的心態,如真要將每年三種面值的紙鈔 (壹佰圓、伍佰圓、壹仟圓),近千組字軌約兩、三萬張「特殊號碼券」,全都拿到網路上公開標售,仔細想想工程實在太浩大,我想應是不太可能如此執行。
而且,耗時費日搞到最後連藏家及有興趣的一般民都眾疲於奔命,甚至玩爛了,這也非大家所樂見。
但央行若轉個彎,換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在「行銷手法」上略做改變,或許又可創造產生出另一種更具意義的收藏價值。
例如,在這些現行流通的「特殊號碼券」封套上,每份都印製相關的字軌與票號與其配對 (像88年版伍拾圓塑膠鈔趣味號碼券的封套一樣),則將形成另一種「央行拍賣版特殊號碼券」。
央行每年可能僅提供數十組字軌再分幾次公開標售,由於數量不多 ,作業也較不繁複,以央行現有的人力想要如期完成應不是難事!
每張「特殊號碼券」由於都有它專屬的「封套」,可創造出特別的附加價值,在收藏上更是別具意義。
因有別於一般的趣味號碼券,我想藏家們也較樂於以高價標下買入央行標售的「特殊號碼券」。
反正拍賣的淨賺所得多多益善都歸國庫所有,藏家及政府都能各取所需製造雙贏,又何樂而不為呢!
●此文於2013年6月15日原發表在「YAHOO!奇摩部落格」,2013年12月4日經補充修正後在痞客邦重新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