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57713_2460212027545927_8650581256796372992_n

附圖一  

附圖一」是臺北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學生早年至臺灣神社參拜時拍攝的一張團體照,照片經重新上色後更顯清晰。
這群女學生所站立階梯後面的這座鳥居(紅圈標示處),是進入臺灣神社內苑第三座鳥居,鳥居後方就是臺 灣神社的「拜殿」。
臺灣神社共興建五座鳥居(參見附圖二)。

67832928_2460212154212581_6348638060707577856_n

附圖二:臺灣神社五座鳥居分布圖。   
當年穿過建於基隆河上的「明治橋」,迎面所見就是臺灣神社第一座鳥居,當時若從舊參道進入神社則還可看到第二座鳥居。
在臺灣神社內苑,還依序建有三座鳥居。
神社內苑這三座鳥居,第一座鳥居位於神社內苑入口處,第二座鳥居建在「社務所」及「神樂殿」北邊,第三座鳥居位於通往神社拜殿之階梯頂端,也就是「附圖一」所見的這座鳥居。
「拜殿」是舉行祭神儀式之處,民眾參拜神社也在此殿,當時「拜殿」的位置,大約是在現今圓山飯店主樓內的大廳。
「拜殿」後方再登上另一道階梯,就是臺灣神社的「本殿」(正殿)。
「本殿」是神明所在處,因此除了神職人員,其他人是禁止進入。
依圓山飯店大廳內的階梯與地勢之起伏推斷,「金龍廳」內那條「噴水金龍」(百年金龍)的目前位置應該就是當年臺灣神社的「本殿」所在處。
「附圖三」是大正2年(西元1913年)10月28日舉行臺灣神社大祭典的一張舊照片,背景和「附圖一」都是相同一座鳥居(紅圈標示處)。

67668491_2460212214212575_223990129398644736_n

附圖三  
光復後,國府基於政治因素從1950年代開始陸續拆除臺灣神社內的設施。
依《圓山故事 ─ 圓山大飯店一甲子風雲》書中第23頁所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省第一任省主席魏道明博士主張發展臺灣觀光事業,於1949年,在臺灣神社原址興建「臺灣大飯店」,1951年完工,中國式二樓建築,由臺灣旅行社經營,是臺灣第一家國際觀光飯店。」
這棟內有36間客房與一間餐廳的「臺灣大飯店」,於1952年5月重新改組,改由以宋美齡為首之政要組成的「臺灣省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更名為「圓山大飯店」(第一代圓山飯店)。
更名後的 「圓山大飯店」,於1953年又在飯店前籌建一座游泳池與兩座網球場。

67820666_2460212267545903_6183532169160294400_n

附圖四 
依「附圖四」這張彩色照片來看,「附圖一」與「附圖三」原臺灣神社內苑的第三座鳥居雖已遭拆除,但那一道陡直的長階梯猶在(紅圈標示處),由游泳池的設立來推斷這張照片應是攝於1953年之後,此時「臺灣大飯店」亦已更名為「圓山大飯店」第一代圓山大飯店)。
第一代圓山大飯店後來拆除改建,並在原址興建新的十四層中國宮殿式主樓(第二代圓山大飯店)。
現今所見這棟第二代圓山大飯店主樓,是於1973年10月10日落成啟用。
第二代圓山大飯店至今仍巍然矗立在劍潭山丘上,古典宏偉的建築一度是臺北盆地著名的地標,在網路上搜尋它的相關照片隨處可見不足為奇。
而第一代圓山大飯店(原「臺灣大飯店」)則不然,如今透過「附圖一」、「附圖三」與「附圖四」這三張舊照片或許可藉此瞭解這新、舊兩代圓山飯店之間的傳承,並進而釐清「第一代圓山大飯店」與「臺灣神社」之間的緊密關係。

●此文於2019年8月7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19年8月12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pfbid02S2PsA6ou8h5Z1V1vQM91gG8T5KvBd2bGiikuscDvvfMgZuXZHaZ7PM8ygdxoXb3N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