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矗立在劍潭山丘的臺北圓山飯店,是名聞國際且頗具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的一家五星級大飯店。
臺北圓山飯店的14層主建築是於民國62年國慶日當天隆重開幕啟用。
但在此座主樓尚未興建前,始建於民國45年的「金龍廳」可說是早期圓山飯店之主體建築,此建築亦為當年國府接待世界各國元首、政要來臺訪參觀問時,下榻住宿與舉辦宴會的重要場所。
大名鼎鼎的「金龍廳」,係因廳內有這座「百年金龍」(參見附圖一)鎮守而得名。
附圖一:臺北圓山飯店金龍廳內的「百年金龍」。
直到現在,「百年金龍」還是飯店內知名度最高,也是很多來此住宿之觀光旅客爭相取景拍照留念打卡的耀眼擺設。
這座「百年金龍」,前身原本是臺灣神社內的一座「噴水銅龍」(黑白照片參見附圖二)。
附圖二:臺北圓山飯店金龍廳內的「百年金龍」其前身是臺灣神社的「噴水銅龍」。
「噴水銅龍」,最初擺置於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外圍的池塘。
依中國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之理論,「噴水銅龍」就據此設於「龍邊」位置(參見附圖三)。
附圖三
光復初期,臺灣神社許多建築與設施,因改朝換代及其他政治因素陸續遭拆除或遷移。
或許符合華人崇龍的心理與喜好,「噴水銅龍」很幸運保留在原地,未曾遭破壞或搬遷移動過。
民國45年(1956年),圓山飯店金龍客房與金龍廳落成啟用,銅龍亦隨之遷移至現今公開展示的位置。
民國76年(1987年),圓山飯店金龍廳改建,為了彰顯銅龍的歷史意義、重要性、外觀及價值,特意將其全身鍍上一層光彩耀眼的24K金外衣。
從「銅龍」變成煥然一新超吸睛的「金龍」,「百年金龍」也自此搖身一變,成為圓山飯店內最著名的擺設與鎮店之寶。
根據昭和10年(1935年)出版的《臺灣神社誌 (九版)》書中記載,臺灣神社內苑外部那座銅製龍形噴水器,係由日商「館野弘六」於大正8年(1919年)11月28日奉獻給臺灣神社。
查「百年金龍」這「百年」兩字,其實有好幾種含義,例如形容時間很久(百年大計)、終身(百年好合)、人壽百歲或剛滿100年歷史、死亡逝世的婉轉之詞......等等,以上所述皆是「百年」一詞的不同含意。
金龍廳「百年金龍」之所以命名為「百年」,原本可能只是想強調它的歷史久遠,但若從文獻記載可確知,大正8年(1919年)11月28日由日商「館野弘六」奉獻給臺灣神社的這條「噴水銅龍」,屈指一算至今(2019年)剛好整整滿100年。
當年敬獻「噴水銅龍」(後來鍍金成為金龍)給臺灣神社的這位日商 ─「館野弘六」,又是何許人物?
著名文史作家陳柔縉女士於2018年3月編寫出版《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在該書第156頁與第281頁記載一些與「館野弘六」的相關內容,藉由這些報導應可瞭解事業經營有成的這位日籍商人,當時他在臺北城區一帶的商業版圖大概為何。
當時位在現今臺北市中正區中華路、延平南路與武昌街一段附近的「巴會館」、「巴商會」、「竹之家」、「巴自動車商會」等等,都是「館野弘六」轄下所經營擁有的「巴集團」相關產業。
「巴會館」於1935年新建完成,是一棟樓高三層內有可連通各樓層電梯的高級宴會場所(可容納150人),會館三樓樓頂還設有當時甚流行的屋頂露天庭園,可眺望大屯山與市區。
「巴會館」右鄰分別是「巴商會」與「竹之家」這間高級日式料亭。
目前坐落在中華路及漢口街交叉路口,這座高21層屬臺糖旗下的「騰雲商業大樓」(2000年7月建造完成),其B1至五樓經重新裝潢改建為「臺糖台北會館」,並於2013年4月11日隆重開幕。
這座巍峨高聳位於臺北市鬧區的「騰雲商業大樓」,就是在原本相鄰的「巴會館」、「巴商會」、「竹之家」之舊址營建而成。
隨著汽車時代來臨,「館野弘六」在自己經營的「竹之家」下設一間「自動車部們」(日文的自動車就是汽車),以代理通用汽車集團旗下的別克、凱迪拉克等豪華進口汽車之業務為主。
1921年,「館野弘六」將「自動車部們」升格改成立另一家新公司 ─ 「巴自動車商會」,新公司的地點就位在「竹之家」日式料亭正對面。
「館野弘六」後來又在「巴自動車商會」樓上,開設一家提供洋食的「巴咖啡廳」,廳內聘有特地從臺北火車站前「鐵道飯店」挖角而來的廚師與服務生(「鐵道飯店」是全臺第一家西式高檔飯店毀於1945年5月31日臺北大空襲)。
上述於1935年開業的「巴會館」,就是這間「巴咖啡廳」的升級版。
一九二0年代初期,「館野弘六」在草山蓋『巴旅館』,讓自家汽車載運遊客至草山遊覽時提供住宿之用。
除了經營旅館、餐飲、旅遊運輸......,他還在萬華風化區設有一家名為「萬華廓巴樓」的特殊商家。
除上述臺北城區內的諸多營利事業外,「館野弘六」最大事業版圖還是在於草山(陽明山)溫泉區的旅宿業與觀光交通運輸之開發與營運。
「館野弘六」在草山經營的「巴旅館」,內有大小12間客室(一泊二食之費用為4 ~ 5日圓),館內附設有撞球間、西式休憩室及網球場,在當時的草山溫泉區內算是甚具代表性且是頗為高檔的一家老字號溫泉旅館(「巴旅館」黑白舊照參見附圖四)。
「巴旅館」舊址位於現在福壽橋後之右邊平台上,光復後由陽明山管理局接收,後來改建為聯勤陽明山招待所(逸園),但當時之原貌現今幾已不存。
此外,「巴旅館」還經營一家遊覽汽車公司 ─「 巴自動車商會」(日據時期稱汽車為自動車)。
「巴自動車商會」當時的營業部門位於臺北大和町二丁目八番地(附圖五),即今中華路與漢口街一帶(附圖六:「巴自動車商會」所屬的遊覽車與隨車車掌)。
附圖五:「巴自動車商會」廣告。
附圖六:「巴自動車商會」所屬的遊覽車與隨車車掌。
大正9年(1920年),草山至北投間的公路通車,北投觀光客亦被帶至草山旅遊。
「 巴自動車商會」先後於大正14年(1925年)至昭和4年(1929年)開始經營臺北-士林-北投-草山雙向來回行駛,以觀光、泡溫泉為主的獨占性公車路線(附圖七:紅圈標示處是「巴自動車商會」在當時新北投火車站旁所設之候車站)。
附圖七:「巴自動車商會」在當時新北投火車站旁所設之候車站。
「館野弘六」過世後,「巴旅館」及「巴自動車商會」這兩項事業則分別遺由給他的兩個女婿接手繼續經營。
由於「館野弘六」及其家人在草山地區所經營之溫泉旅館(巴旅館)與往返臺北與草山間的公車路線,對帶動當地繁榮貢獻甚大,所以至今在陽明山還留存一座興建於昭和4年(1929年)的「館野弘六草山溫泉開發紀念碑」(參見附圖八)。
附圖八:館野弘六草山溫泉開發紀念碑。
根據上網搜尋得知,在陽明山地區至今除了「館野弘六」這座「草山溫泉開發紀念碑」之外,還有一些跟「巴自動車商會」相關的遺跡,例如「巴自動車商會」的汽車巴士車站、車庫與辦公室(現為臺汽客運公司員工宿舍)。
藉由網路搜尋和一些簡略的文獻記載,大概可歸納得知有關「百年金龍」之奉獻者 ─ 「館野弘六」的一些生平事蹟。
而「巴旅館」及「巴自動車商會」現今留存在陽明山的一些遺跡,則是個人接著想繼續進一步親臨現場追蹤探究的目標。
●此文於2019年5月26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0年2月28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pfbid0bCaHs5C5WoQLLqNn2WdYH77CW59xe7pdTm2atmVteadzRJqoa5S35n7Vu6gFVDL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