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恩老婆大人平日之辛勞,在三年前的2017年12月26日至28日特地安排為期三天兩夜的「臺北之旅」,招待她外出度假出遊舒展身心。
第一晚夜宿北投,第二天上午專程拜訪家住「新北投捷運站」附近的「親家」(大女兒的公婆)。
出遊之前在安排食宿時,從網路得知有一項國旅卡優惠住房方案(圓山飯店一泊二食5400元),因此「臺北之旅」第二天就特地選在全臺最有故事的五星級大飯店 ─ 圓山大飯店住宿一晚。
當初選擇投宿圓山飯店,除了配合國旅卡優惠住房方案,此外也是為了一圓學生時代的夢想。
※學生時代的夢想:
而更重要的考量,則是這座圓山飯店與我特別感興趣的研究專題 ─ 「臺灣神社」有極密切之關聯。
「附圖一」是2017年12月28日當天早上11點退房前,從圓山飯店主樓的客房陽臺,往下俯拍飯店前廣場的一張照片。
 010101.jpg
附圖一:2017年12月28日當天早上在11點退房前,從圓山飯店主樓的客房陽臺,往下俯拍飯店前廣場的照片。 
 
020202.jpg
 附圖二:是第一代圓山飯店前大廣場早期照片,『紅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圓山飯店第一代牌樓);『綠圈』標示處是兩座南北向的網球場(依「圓山大飯店歷年事略」記載興建於1953年);『藍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一對石獅(1930年12月28日由第13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敬獻);『紫圈』標示處是游泳池(依「圓山大飯店歷年事略」之記載興建於1953年);『黃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神樂殿」(大正14年 ‧ 1925年6月20日竣工);『黑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社務所」(1901年臺灣神社落成啟用時即已興建完成)。
 
030303.jpg
 附圖三:「附圖三」是第一代圓山飯店空拍照,『紅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圓山飯店第一代牌樓);『綠圈』標示處是兩座南北向的網球場(依「圓山大飯店歷年事略」記載興建於1953年);『紫圈』標示處是游泳池(依「圓山大飯店歷年事略」之記載興建於1953年);『黃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神樂殿」(大正14年 ‧ 1925年6月20日竣工);『黑圈』標示處是原臺灣神社「社務所」(1901年臺灣神社落成啟用時即已興建完成);『灰圈』標示處是第一代圓山飯店之主體建築(1949年動工,1951年興建完成)。
「附圖二」、「附圖三」這兩張照片,係一、二年前在網路搜尋所得定位為與「第一代圓山大飯店」及「臺灣神社」有關,並存放在個人電腦的重要檔案圖片。
經重新上色處理的這兩張早期照片,拍攝時間推估應該是民國40年代至50年代。
照片很清楚呈現光復初期,臺灣神社一些建築設施如「社務所」、「神樂殿」、一座「鳥居」、一對「石獅」在還未拆除前的部分舊貌,故甚具參考研究價值。
將我在三年前拍攝的「附圖一」這張圓山飯店廣場近期照,拿來與「附圖二」、「附圖三」相互對比再加上所附之參考說明,藉此應可瞭解圓山飯店從昔日的臺灣神社演變至今的一些歷程。
現將這些參考說明與圖片經整理後一一陳述如下:
● 『臺灣大飯店』:
光復後,臺灣境內諸多神社大都遭破壞或移做他用,其中社格最高位於劍潭山丘的「官幣大社臺灣神社」,則遭拆除改建為「臺灣大飯店」。
依《圓山故事 ─ 圓山大飯店一甲子風雲》書中第23頁所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省第一任省主席魏道明博士主張發展臺灣觀光事業,於1949年,在臺灣神社原址興建「臺灣大飯店」,1951年完工,中國式二樓建築,由臺灣旅行社經營,是臺灣第一家國際觀光飯店。」
這棟內有36間客房與一間餐廳的「臺灣大飯店」,於1952年5月重新改組,交由以宋美齡為首之政要組成的「臺灣省敦睦聯誼會」接手經營,並更名為「圓山大飯店」(第一代圓山飯店)。
更名後的第一代圓山飯店,在神社遺址又陸續興建游泳池(1953年)、網球場(1953年)、金龍廳(1956年)、翠鳳廳(1958年)等建築設施。
為了擴大飯店規模,因應實際營運之需要,1970年開始拆除第一代圓山飯店,改建為目前所見的14層宮殿式大樓,並在興建完成後特地選在1973年10月10日(國慶日)落成啟用。
●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
從進入基隆河上的「明治橋」開始算起,臺灣神社先後建置五座鳥居(不含從未曝光過也缺乏實景照片的第二代臺灣神社「新境地」之鳥居)。
580004.jpg
第一代臺灣神社這五座鳥居(附圖四),分別是進入明治橋後的第一座鳥居、舊參道鳥居、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鳥居前平坦沒有階梯)、神社內苑第二座鳥居(鳥居前有三層階梯)、神社內苑第三座鳥居(鳥居前有三十四層階梯位於通往拜殿的階梯頂端)。
在「附圖二」與「附圖三」,這座另以『紅圈』標示之神社建物,是位於臺灣神社內苑的第一座鳥居。
由於此座鳥居前方沒有設置階梯,車子可直駛進入。
曾在網路見過一張「裕仁皇太子」在大正12年(1923年)4月17日上午親至臺灣神社參拜,座車就暫停在神社內苑第二座鳥居前方準備參拜結束後返回臺北御泊所(臺灣總督官邸)的照片(附圖四‧翻拍自網路陳二郎先生收藏)。
050505.jpg
附圖五:「裕仁皇太子」在大正12年(1923年)4月17日上午親至臺灣神社參拜,座車就暫停在神社內苑第二座鳥居前方準備參拜結束後返回臺灣總督官邸(翻拍自網路陳二郎先生收藏)。 
此座位於拜殿前的第三座鳥居(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也是臺灣神社五座鳥居最後拆除的一座,拆除時間大約在1969年之前興建圓山飯店第二代牌樓時。
1951年,臺灣大飯店(第一代圓山飯店)完成啟用,當時就直接以這座碩果僅存的臺灣神社鳥居當作圓山飯店『第一代牌樓』,另加上簡單圍欄加以區隔而已。
※圓山飯店第一代牌樓(1952年至1969年):圓山飯店第二代牌樓(1969年至1973年);圓山飯店第三代牌樓(1973年至今)。
※圓山飯店歷代牌樓參見「附圖六」。
060606.jpg
●臺灣神社『石獅』:
「附圖二」這對以「藍圈」標示的臺灣神社石獅,目前尚保留置放在圓山大飯店14層主樓前的花園廣場與第三代牌樓之間。
圓山大飯店廣場前這對石獅之出處,在飯店官網(附圖七)及依據古蹟專家林衡道先生之說法,皆直指這對石獅是由板橋林家奉獻。
145803346_2935030003397458_8706696191785656663_n.jpg
附圖七:圓山飯店官網有關臺灣神社石獅的說明(翻拍自網路)。 
臺灣神社原有三對「石獅」,有關這三對石獅的「敬獻者」與「敬獻日期」,曾編著《臺灣石獅圖錄》一書,對臺灣石獅甚有研究的陳磅礡先生,在2008年6月出刊的《臺灣文獻季刊》第59卷第2期發表一篇〈日治時期臺灣神社的三對石獅 ─ 從臺北二二八公園內急公好義坊石獅談起〉的學術性文章(參見該期季刊第249頁至第274頁)。
該期季刊陳磅礡先生的考證結果依年代先後整理說明如下:
(1). 第一對臺灣神社石獅於明治34年(1901年)9月13日由板橋林家敬獻,當時安置在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前方(附圖八‧目前安置在二二八公園急公好義牌坊前)。
(2). 第二對石獅於明治35年(1902年)7月13日由在臺陸軍高等官敬獻,當時是安置在臺灣神社拜殿前第三座鳥居前方(附圖九‧目前安置在劍潭公園)。
(3). 第三對石獅於昭和5年(1930年)12月28日由第13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敬獻,當時係安置在臺灣神社拜殿前第二座鳥居前方(附圖十‧目前安置在臺北圓山飯店前廣場)。
除了陳磅礡先生的詳盡考證外,在日人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2020年7月8日初版)書中第34頁亦明確指出,臺北圓山飯店前的廣場石獅(狛犬)是第十三任臺灣總督石塚英藏所捐贈,而非圓山飯店官網簡介所說是「林本源家族」捐贈。
依「附圖二」所顯示,以「藍圈」標示的這對臺灣神社石獅,當時其擺放方式是「一一型」(公獅母獅側放彼此相對而視)。
但同樣的這對石獅,目前在圓山飯店廣場前的擺放方式,卻改換成「11型」(公獅母獅頭朝外尾朝內彼此平行面迎來客)。
目前安置在劍潭公園的另一對石獅(狛犬),早年在臺灣神社內也是呈「一一型」(附圖九),現在也同樣改換成彼此平行的「11型」。
146487441_2935030300064095_5377863956295663337_n (1).jpg
 
 
090909.jpg
 
144959672_2935030650064060_6999478255211856435_n.jpg  
附圖十:圓山大飯店廣場前石獅(石塚英藏總督奉獻 ‧ 翻拍自網路)。
 
但另一對目前安置在二二八公園急公好義牌坊前的石獅(板橋林家奉獻),其原本在臺灣神社的擺放方式是「11型」,現在也還維持「11型」。
臺灣石獅一般皆擺置於建築物入口處之兩側(龍邊是公獅虎邊是母獅) ,頭朝外尾朝內面迎來客,且獅頭略向內側轉屬擺放方式屬「11型」。
而日本神社石獅(狛犬)的擺放方式為「一一型」,日後由在臺陸軍高等官與臺灣總督石塚英藏所奉獻第二對石獅(狛犬)及第三對石獅(狛犬),亦皆依循日本神社石獅的標準擺放方式呈「一一型」。
板橋林家的這對石獅(石材是臺灣觀音石),是最早奉獻給臺灣神社第一對石獅。
石獅原本出處,依板橋林家後代也是古蹟專家林衡道先生所述,本來是擺置於板橋林家五落新大厝的門廳,1901年臺灣神社落成啟用,日本政府要求林家將石獅奉獻給臺灣神社。
石獅的材質是臺灣觀音石,在板橋林家新大厝於光緒14年(西元1888年)興建完成時,推估這對石獅應該是在光緒14年前後雕刻而成的「清朝古物」。
石獅從最早的「板橋林家」移遷至「臺灣神社」,到最後落腳於現今的「二二八公園」,其擺放方式始終都是維持「11型」沒有改變過。
●第一代圓山飯店的游泳池與網球場:
照片中這兩座南北向「網球場」,位於臺灣神社內苑第一座鳥居與第二座鳥居的參道兩側。
網球場北邊的游泳池興建於「社務所」、「神樂殿」之間的空地,是將神社內苑第二座鳥居與第三座鳥居的參道從中開腸剖肚整建而成。
從飯店俯視游泳池,原臺灣神社的「神樂殿」,後來改為游泳池服務室。
游泳池與網球場這兩項運動休閒設施都在1953年興建完成,推斷應是在1970年開始拆除第一代圓山飯店,準備改建目前所見14層宮殿式大樓時全部拆掉。
●臺灣神社『神樂殿』和『社務所』:
『神樂殿』是向神明供奉祭祀歌舞樂曲的舞台式建築,於大正13年(1924年)8月26日起工,大正14年(1925年)6月20日竣工。
『社務所』是作為神社管理人員處理日常事務及參拜者休息、齋戒之用,1901年臺灣神社落成啟用時即已興建完成。
臺灣神社『神樂殿』和『社務所』位於神社內苑第二座鳥居與第三座鳥居之間,若以面向臺灣神社「拜殿」與「正殿」的方位來看,左邊是『神樂殿』(坐西向東),右邊是『社務所』(坐東向西)。
『神樂殿』和『社務所』這兩座建築的正門上方皆設有「唐破風」(附圖十一)。
011011.jpg
「唐破風」又名「唐博風」是一種常見於日本建築物的正門屋頂裝飾,為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弧形狀,可阻擋屋頂流下的汙泥與雨水,類似遮雨棚功能,上面另配置有銅質的金屬裝飾物。
再以臺灣幣鈔收藏界所熟知的「武尊千圓券」為例(附圖十二),此枚鈔券正面左側位於日本滋賀縣大津市之「建部神社」,另以「紅圈」表示處即是傳統的「唐破風」建築型式。
012012.jpg
結語:
約一年前,在網路搜尋到「附圖二」這張照片時,內心真是欣喜異常。
照片中清楚顯示,臺灣神社的遺構如「社務所」、「神樂殿」、「鳥居」、「石獅」,當時尚保留在還未拆除前的一些舊貌,故甚具參考研究價值。
此外,為配合第一代圓山飯店之營運而增添的早期休閒運動設施如「游泳池」、「網球場」,從這些設施的興建完成與後來遭拆除之時間點加以論斷,照片拍攝時間推估最晚應該是在圓山飯店帶二代牌樓於1969年完成之前)。
從歷史淵源與地理位置的角度來看,圓山飯店與臺灣神社兩者間之連結,可說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而「附圖二」與「附圖三」這兩張照片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將圓山飯店與臺灣神社的連結做了明確的補充與說明。
一年多來,念茲在茲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找個時間好好完成這篇有關圓山飯店廣場今昔之比的探討文章。
雖然電腦檔案與家中藏書儲存不少寫作資料、圖片,但想順利完成整理與撰寫成一篇文章還是得需花費不少功夫。
這情況就像家中冰箱雖儲放許多食材、調料,但要轉化成一道道美食佳餚,尚須下一番功夫與時間。
年關將屆,想把一些該完未完之事作一了結。
這二、三天終於靜下心來端坐在電腦桌前,在沒有現實或經濟課業上的壓力下,純粹是基於個人興趣與實現理想,終於對自己有所交代順利完成此文,並樂於與大家分享。
 
●此文於2021年2月4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1年2月10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29350309333973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