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國小同學」群組(民國61年畢業),看到隔壁班某位女同學留言,提及她的女兒最近剛順利生下一胎可愛的小男嬰。
親擁懷中可愛的小外孫,剛升格當外婆的女同學真是樂不可支,並調侃說如今自己也成為「火灰嬤」的成員了。
同齡女同學的自嘲之言,讓我不禁連想到自己不也是一位如假包換的「火灰公」嗎?
老一輩的人常會戲說外公、外婆是「火灰公」、「火灰嬤」。
「火灰公」、「火灰嬤」此稱呼有其時代背景,目前似已是較不通行的詞彙。
因此年輕一輩對這陌生詞彙,常是一頭霧水,知曉其意者恐已不多。
女兒剛生產時,有了小孫子的外公、外婆,只知道高興得忙進忙出幫女兒做月子,買東西、送禮物給小孫子,或四處宣揚自己當了外公、外婆......。
此外,娘家可能還會應女兒、女婿之要求,從小協助照顧外孫,直到年紀稍大或達到就學年齡,才將外孫交還給父母或親家繼續照顧。
外孫雖是女兒親生,但一般都是承襲女婿家的姓氏。
相較於祖母(內嬤),外婆就只能分享到那短短幾年的疼孫光陰。
在這段照護最辛苦的「嬰幼兒階段」,娘家的雙親雖常常全心全力付出,但外人看來卻頗有「為誰辛苦為誰忙」之嘆!
火灰是指柴火燒完後留下的餘燼,風一吹就隨處飄散,既輕微且存在之時間又短暫。
因此早年民間以「火灰」一詞來戲稱外公、外婆疼惜外孫,其結果就像燒完的灰燼,最後仍是一場空,外孫終究還是冠上別人家姓氏的子孫。
俗語說:「火灰媽 蓬蓬霙」,「火灰公」、「火灰嬤」之說,或許就是淵源於此吧。
但隨著傳統大家庭式微小家庭日漸增多,以及養兒育女(重男輕女)的觀念慢慢改變、婦女地位普遍提升,加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等諸多因素之交互影響。
嫁出去的女兒早已不是潑出去的水,其與娘家之親蜜關係,並未因結婚而有重大改變,甚至更加密切。
而外孫與外公、外婆的關係,更是如此。
就以我家為例,兩個女兒從小都是由岳母(女兒的外婆)一手帶大,屏東弟弟的三個小孩(一男兩女),以及大妹的兩個小孩(兩男),也都是由各自的外婆從小帶大。
至今,他(她)們都已長大成人甚至結婚生子,但對從小協助父母撫育他(她)們順利長大的外公、外婆,仍深深的心存感激之意,絲毫沒有船過水無痕的想法。
照顧「嬰幼兒」的確很辛苦,壓力也很大。
雖常常滿身疲累,但每當靜靜凝視與外公、外婆血脈相連,關係極親蜜的小外孫時,內心還是溢滿無比的歡欣與安慰。
這是一種生命的傳承,心甘情願充滿愛意的無限付出,根本無涉他(她)們將來是否要感恩或如何回報!
所以「火灰公」或「火灰嬤」之說,隨著社會型態改變,而突顯其不合時宜,並可能從此「灰飛煙滅」吧!
111.jpg
附圖一  
 
555.jpg
附圖  
 
333.jpg
附圖  
 
444.jpg
附圖  
 
●此文於2019年12月25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2年2月14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25807825788222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隆 的頭像
    阿隆

    鈔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