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在個人臉書發表一篇文章 — 〈噴水池不見了〉(附圖一)。
06003.jpg
文章主題是談論總統府前曾經設有「噴水池」的一段陳年往事(附圖二)。
06004.jpg
位於臺北市重慶南路風格屬後期文藝復興式的這棟龐然建築物 —「總統府」,其前身是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於1912年6月開始興建,歷經長達7年施工期,才於1919年3月完成。
1919年4月,臺灣總督府從原本位在清代「欽差行臺」的舊址(第一代臺灣總督府),搬遷至剛興建完成的新建築(第二代臺灣總督府)。
臺灣光復後,這棟「臺灣總督府」在1949年曾一度權充作為「東南軍政長官公署」(1949年8月15日~1950年3月31日)。
1949年12月國府遷臺,從1950年起改為總統府至今。
1967年左右,臺北市政府為了美化總統府,希望讓這座看起來莊嚴肅穆代表全國最高權力中心的雄偉建築也能融入一些西方文化色彩,使之更顯活潑充滿生氣而有助於國際形象的樹立與美景之營造。
因此乃在總統府大門前分別興建兩座噴泉,噴泉底部是由白色大理石所砌成,每當夜幕低垂華燈初上的時分,將兩座噴泉全都打開,那四射的水花在燈光映照下真是美麗絢目特別引人注目十分好看。
這兩座於1969年10月 7日雙十國慶前完工的噴泉,在晚間看起來固然美麗異常,但到了白天不論是從上往下俯瞰,或從正面直視卻越瞧越覺不對勁。
有人說:兩座噴泉活像是兩支高大的白蠟燭,再配上後方的總統府遠看就像是神主牌,如此設計真是觀感不佳甚覺詭異犯了風水大忌。
最初只是少數人在私底下談論,慢慢的流言越傳越廣。
1971年5月22日,蔣中正總統到榮總進行例行性體檢時得知,他在1969年9月16日陽明山車禍中受傷的心臟主動脈瓣膜產生的後遺症變本加厲,這個壞消息讓總統府前這兩座噴水池愈顯礙眼。
於是,源自高玉樹市長一番好意的兩座白色噴水池就在高玉樹卸任臺北市長後沒多久的1972年底,以白色大理石為底座充滿爭議的這兩座噴泉全都拆除,結束其短短三年多的歷史。
撰寫上述這篇〈噴水池不見了〉的臉書文章時,我曾將在網路搜尋到某位妙齡女子獨自走在總統府前背景是「噴水池」的一張照片,作為文章之附圖(附圖三)。
06001.jpg
「附圖三」這位身材高䠷穿長靴著豹紋套裝的時髦妙齡女子,真是令人驚豔!
前幾天在張哲生先生的臉書 (附圖四)看到一組照片,其中一張是四名打扮時尚的女子漫步在臺北市重慶南路上的總統府,背景是臺灣銀行總行(附圖五)。
06005.jpg
令人甚感詫異,從穿著與拍攝年代(1971年)來看,「附圖五」最右邊那位漂亮女子和「附圖三」不正是同一個人嗎?
06002.jpg
依張哲生先生臉書所述,「附圖三」與「附圖五」這兩張照片的來源皆是出自「國家文化資料庫」。
張哲生先生的這篇臉書PO文有讀者留言說:「右一是藝人,但忘了名字,當時有主持時尚節目。」
從這位時尚妙齡女子的穿著與氣質來看,是一位當時曾主持過時尚節目的藝人,的確很有可能。
兩張照片的拍攝年代是1971年(民國60年)。
民國60年距今(民國112年)已有五十餘年,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小學生。
這位身材高䠷穿長靴著豹紋套裝的時髦妙齡女子若還健在,大概也將近八十歲了。
時光匆匆歲月不饒人,儘管美人已遲暮但當年的風華美貌藉著留存至今的照片還是令人驚嘆讚賞不已啊!
 
●此文於2023年1月21日原發表在「林永隆的臉書」,2023年1月23日再轉貼至痞客邦
https://www.facebook.com/lingyulon/posts/pfbid0mYZbNi9xdZqxjKUfSUfR3gAC49igbV9YD4UuPX99mFosrdGuhDZqAhKNhYfZYeF5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