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4年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透過NHK,公開宣布無條件投降,歷經八年的浴血抗戰至此終告結束。

日本天皇的「玉音放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OTEzMzMy.html

 

二戰末期的1944年,台灣已逐漸出現物資短缺現象,導致物價不斷上漲。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張日據時代的鈔券發行於民國3年3月3日(1914年 大正3年),一般俗稱大正改造五圓券

今年4月26日家住台北縣汐止(現已改為新北市汐止區)的劉先生,寄來他對「大正改造五圓券」在暗記研究上的一些重大新發現,並且毫不藏私的完全提供給筆者參考與發表。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WSC5Fe    

 臺灣版「武尊千圓券」正面圖案 

這張臺灣版「武尊千圓券」是以日本版「武尊千圓券」之原票,另於鈔票背面加蓋紅色字體「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八個大字,及一枚代表總裁或董事長之義的「頭取之印」紅色圓形印章。

/tmp/phppWtuaa

臺灣版「武尊千圓券」背面圖案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張發行於明治37年 (光緒30年. 西元1904年) 7月1日的金券壹圓黑白圖片,是出自日人「大橋義春」所編著《日本紙幣大系圖鑑》一書第136頁。

此券記號是A,但鈔票號碼若從右唸到左100000,是一張10萬號小趣味鈔;反之若從左唸到右則是000001,就成為一張不折不扣的天字第一號超級大珍鈔。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大正改造券五圓發行於 1914年 3月 3日。
大正改造券拾圓發行於1916年 12月 22日。

9正

大正改造券五圓票號  (6) 687770 

 

10正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正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正面(發行日期:大正10年‧1921年12月24日)。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發行於大正10年(1921年),僅印製一組記號(1)。
日據時代的『臺灣銀行券』系列紙幣,除最珍罕稀少的『壹圓銀券』、『五圓銀券』、『拾圓銀券』、『五拾圓銀券』這四種紙幣外,『大正改造五拾圓』及『武尊千圓券』不論品相新、舊也都不多見,皆屬『珍鈔級』。
今僅將二十幾年來筆者所收集登錄的『大正改造五拾圓』票號公布如下,供收藏參考(目前只見0字頭、1字頭、2字頭、3字頭,估計約發行40萬張)。
當然這只是憑個人之力蒐羅而來,相信還有一些漏網之魚未登錄在內。
大正改造券五拾圓已登錄票號(79張):
001096、019644、037033、042162、053648、
064391、067833、069086、081092、099237、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據時代初期由「臺灣銀行」發行的紙鈔不論是『銀券』或『金券』,皆係在時間相當緊迫的情況下匆促問世。

因此設計稱不上精良,紙質也欠佳而有易於污損的先天缺失存在。

大正3年 (1914年)日本據台將屆二十年,臺灣總督府配合『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的經濟政策,因此在台灣積極推動農業改革。

隨著農業改革的進行,島內稻米與甘蔗產量為之大增,台灣經濟逐漸穩定。

由於各方面慢慢步向正軌,對於貨幣的需求量也日漸提高,故臺灣銀行乃將原通用的鈔券重新改版,所以才有『大正改造券』的印製與發行。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50718181-3506523567_n    

壹圓銀券 A號 340732 (筆者現藏) 

 

11

壹圓銀券 A號 137909 (臺北鈔友陳先生熱心提供)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mp/phpIimJTY    

俗稱青仔欉的「臺灣銀行券」昭和甲券壹百圓之正面。

日據時代初期,由株式會社臺灣銀行發行的鈔券不論是『銀券』或『金券』,皆係在時間相當緊迫的情況下匆促問世,設計稱不上精細,紙質也因欠佳而有易於污損的缺陷存在。
大正3年(1914年)日本統治台灣將屆二十年,此時臺灣經濟已趨穩定,各方面也正慢步走向正軌,對於貨幣的需求量亦日漸增加。
為此臺灣銀行乃將通用的鈔券重新改版並變更設計,接著乃有所謂『大正改造券』的印製與發行。
『大正改造券』在臺流通十幾年後,由於鈔券印刷與製紙技術日益精進,為了防止鈔券偽造與變造,臺灣銀行乃將原發行的大正改造券再度改版,並從民國21年冬開始發行稱之為『甲券』的流通鈔票。
『甲券』這版鈔券共有四種面值,分別為『甲券壹圓』、『甲券五圓』、『甲券拾圓』、『甲券百圓』。
本文介紹的則是面值最大也是較廣為人知,臺灣民間一般都習慣稱之為青仔欉的『甲券百圓』。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2005年1月下旬農曆春節前,筆者受邀到新竹市參加鈔友李先生的長公子結婚喜宴。
赴宴前順道先繞至好友呂文正先生家中拜訪,閒談中承呂先生不吝告知:「三十五年舊臺幣伍圓」經其長期研究發現應可分為『有記』『無記』兩種至今還未曾曝光與報導過的臺鈔暗記分版。
呂先生詳細指出所謂『舊臺幣伍圓有記券』,是在該版鈔券正面流水編號「百位數」的正上方約1公分處,有一個紅底白色的國字 ─「上」(33mm×63mm);鈔券正面右下角國字「伍」的邊框左側也有另一個極其明顯的紅底白色國字 ─「台」 (113.5mm×1mm)。
此「上」、「台」兩個國字皆是「陰文」,乍看之下並不十分明顯,故才能隱藏數十年而一直未被發現與報導。
另鈔券正面臺灣銀行建築物最左邊的一棵樹木底下(座標7mm ×22mm)也有一個較細小的紅色陽文國字 ─「沪」(「沪」乃「滬」之簡寫也是上海市簡稱)。
「沪」、「上」、「台」這三個隱藏國字並非每張舊臺幣伍圓券都有。
依筆者先後檢視過舊臺幣伍圓券的數枚樣張與上百張新舊雜陳的正票,大致可歸納出如下規則:「樣張」與」正票」的AA字軌及AB字軌0 字頭到3字頭屬「無國字暗記版」,姑且稱之為前期券。

AB3

AB字軌3字頭是「無國字暗記版前期券」。
AB字軌5字頭到9字頭,及AC字軌至AR字軌合計共15組字軌,則都是「沪、上、台國字暗記版」,稱之為後期券。
另後期的「國字暗記版」在鈔券正面台銀大樓屋頂上還有一個獨特的英文字母「A」(座標45mm×31mm),也是前期券所沒有的獨特暗記。

阿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